关玉娟
- 作品数:81 被引量:236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分级预警运行模式应用于重大传染病疫情的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 分析分级预警运行模式在重大传染病疫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采用分级预警运行模式应对2001年-2003年在我院的3次重大传染病疫情,分别为先后收治的209例霍乱、980例登革热和261例SARS患者。结果 根据疫情与不同传染病采用不同分级预警模式,霍乱疫情启动Ⅱ级预警,全部治愈(100%),登革热疫情启动Ⅲ级预警,治愈943例(96.2%),好转36例(3.7%),死亡1例(0.1%);SARS疫情启动Ⅰ级预警,治愈159例(60.9%),好转70例(26.8%),死亡12例(4.6%),转院20例(7.6%)。结论 传染病疫情发生时,启动分级预警模式,能够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设备,最大程度地减少和控制传染病大流行,同时可减少疫病对医护人员健康和医院造成的危害,确保顺利完成救治任务。
- 曾凤屏李爱军关玉娟
- 关键词:传染病疫情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APOBEC3GmRNA与血丙型肝炎病毒RNA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APOBEC3GmRNA表达水平与HCV慢性感染的关系。方法用TaqMan实时(RT)-PCR法检测4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以及31名健康人PBMC中APOBEC3GmRNA的水平,同时检测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HCVRNA载量。所得数据采用SPSS11.0分析软件进行t检验和回归分析。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APOBEC3GmRNA的表达水平为(1.5±1.9)×10-5拷贝/mL,低于健康对照组(5.2±5.5)×10-5拷贝/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005,P〈0.01),而与外周血HCVRNA载量无明显相关性(r=-0.082,P〉O.05)。结论HCV感染抑制APOBEC3G的表达,但APOBEC3G不影响HCV复制。
- 聂静敏蔡卫平胡凤玉李凌华刘金峰许敏关玉娟唐小平
- 关键词:肝炎丙型慢性病毒载量RNA信使病毒
- 慢性HBV感染不同转归组患者BCL2L11基因拷贝数变异对比分析
- 目的检测慢性HBV感染不同疾病进展组患者BCL2L1 1基因拷贝数,研究宿主遗传背景差异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对照组20例,慢性HBV携带者组18例,慢性重型肝炎组32例和原发性肝癌组18例。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
- 杨可立杨湛关玉娟陈燕宇
-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IL28B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白细胞介素28B(IL28B)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点及其与HCV-RNA载量、肝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4例慢性HCV感染者进行IL28B(rs8099917、rs12979860、rs12980275)基因多态性、HCV-RNA载量及肝功能检测,比较IL28B基因型与HCV-RNA载量及肝功能的关系。结果:94例患者中,rs8099917位点TT基因型82例(87.2%)、TG基因型12例(12.8%)、GG基因型0例;rs12979860位点CC基因型78例(83.0%)、CT基因型16例(17.0%)、TT基因型0例;rs12980275位点AA基因型75例(79.8%)、AG基因型19例(20.2%)、GG基因型0例。IL28B基因多态性的分布与HCV-RNA载量无显著性相关(P>0.05);仅rs12979860位点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有关,CC基因型者血清ALT水平高于CT基因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9±51.2)U/L vs(44.7±21.6)U/L,P=0.008]。结论:慢性HCV感染者IL28B基因rs8099917、rs12979860、rs12980275位点分别以TT、CC、AA为主;以上3个位点的变异与慢性HCV感染者的HCV-RNA水平均无关;而rs12979860CC基因型者具有较高的ALT水平。
- 李剑萍郭凤霞张霞意兰芸谢志伟关玉娟
-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病毒单核苷酸多态性
-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观察
- 2017年
- 目的观察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该院2014-05~2015-11收治的62例肝炎后肝硬化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1.0 g,1次/d治疗,对照组采用苦黄注射液30 ml,1次/d治疗。两种注射液均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两组基础治疗均为护肝治疗。观察2周、4周后的疗效。结果治疗2周时,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碱性磷酸酶(ALP)及白蛋白(ALB)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时,观察组TBIL、DBIL、ALT、GGT、ALP等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TBIL、DBIL、GGT、ALP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疗效较好,具有良好的退黄作用,且可改善肝脏的合成功能。
- 林曼谢志伟施海燕李剑萍关玉娟
- 关键词: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肝炎后肝硬化高胆红素血症
- 恩替卡韦与替比夫定治疗成人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比较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了解恩替卡韦治疗成人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115例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52例)和恩替卡韦组(63例),分别予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治疗,并在治疗前,治疗后12,24,36,48周检测患者血清ALT(谷丙转氨酶)水平、HBeAg(乙型肝炎e抗原)滴度和HBV DNA(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拷贝数。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ALT水平、HBeAg滴度和HBV DNA拷贝数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之间比较,ALT水平、HBeAg滴度下降及转阴率、转换率、HB-VDNA阴转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患者HBV DNA拷贝数下降幅度比较,恩替卡韦组优于替比夫定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均有抑制乙肝病毒的作用,恩替卡韦对HBV复制的抑制能力优于替比夫定。
- 周英李剑萍关玉娟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恩替卡韦
- 男性肝硬变“三联征”的病机探讨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探讨男性肝硬变伴“三联征”(肝掌、蜘蛛痣、乳房发育 )患者血清一氧化氮 (NO)、雌二醇 (E2 )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三联征”的关系、有关机理和临床意义。方法Griess试剂检测 64例男性肝硬变 (按Child Pugh分为A级和B、C级 )及 3 6例年龄匹配男性健康体检者血清NO水平 ,放射免疫法检测E2 水平。结果血清NO在肝硬变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B、C组明显高于A级组 (P <0 .0 1)B、C级组明显高于A级组和对照组 ,A级组与对照组之间也有显著差异。血清E2 在B、C级组和A级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B、C级组与A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男性肝硬变伴“三联征”患者血清E2 水平下降 ,NO水平升高。男性肝硬变“三联征”并不一定是由于雌激素水平升高引起的 。
- 关玉娟
- 关键词:肝硬变雌二醇一氧化氮发病机制
- 重型SARS合并MODS的临床救治初探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重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病例的发病特点、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收治的 5 4例重型SARS病例临床资料。结果 5 4例重型SARS患者均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 ;2 9例 (5 3.70 % )并发MODS ,死亡 1 2例 (4 1 .38% ) ;器官损害以肺脏和心脏损害最常见 ,其次是脑、血液系统、肾、肝脏。结论 重型SARS患者出现MODS的主要原因是机体严重缺氧 ,故对其的救治应强调及时纠正缺氧状态 ;并需重视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早期检查、诊断和治疗。
- 洪文昕张复春邓西龙关玉娟李剑萍唐小平
- 关键词: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同转归组患者BCL2L11、IL7R基因拷贝数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检测慢性HBV感染不同疾病进展组患者BCL2L11、IL7R基因拷贝数,研究宿主遗传背景差异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对照组20例,慢性HBV携带者组18例,慢性重型肝炎组32例和原发性肝癌组18例。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并利用Tanqman real-time PCR方法测定BCL2L11、IL7R的拷贝数。结果四组之间BCL2L11的基因拷贝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四组之间IL7R的基因拷贝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BCL2L11拷贝数明显低于另三组(P<0.05);重肝组、携带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进展程度肝损害组间BCL2L11存在基因拷贝数变异(CNVs),但这些变异不是影响其基因表达的主要因素,因此不是影响慢性HBV感染过程中肝脏炎症程度的主要因素。
- 杨可立杨湛范慧敏胡凤玉关玉娟吴令杰
- 关键词:免疫反应
- 乙型肝炎病毒增强子I/X基因启动子变异与HBV慢性感染疾病谱的关系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增强子I(HBVEnhI)/X基因启动子变异与乙型肝炎病毒慢性化感染疾病谱的关系。方法随机收集275例HBV感染者的血清标本,包括慢性乙型肝炎(CHB)100例,肝硬化(LC)74例,肝细胞癌(HCC)101例。以入选病例的基因型为分组,采用半巢式PCR的方法扩增HBVEnhI/X基因启动子并测序,测序结果与HBV参照序列比对,确定变异位点,使用x^2检验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HBV基因分型结果:HBVB基因型患者158例(61.48%),包括CHB70例,LC36例,HCC52例;HBVC基因型患者117例(38.52%),包括CHB30例,LC38例,HCC49例。②HBVB基因型A1123Y变异在LC组明显高于CHB组(30.56%vs.8.58%,x^2=8.533,P=0.005,A=4.693,95%CI[1.567~14.056]),HCC组明显高于CHB组(28.85%vs.8.58%,x^2=8.607,P=0.003,OR=4.324,95%CI[1.544~12.109]);A1317G变异在HCC组明显高于CHB组(30.77%VS.7.14%,x^2=11.687,P=0.001,A=5.778,95%CI[1.955—17.076])。HBVC基因型T1323C变异在HCC组明显高于CHB组(30.61%vs.6.67%,x^2=6.318,P=0.012,A=6.176,95%CI[1.301-29.331])。③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1317G(A=5.706,95%CI[1.770~18.837],P=0.004)和T1323C(A=5.810,95%CI[1.114~30.306],P=0.037)变异是HC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增强子I/X基因启动子突变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有关,对变异位点的检测有助于预测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 邓浩辉关玉娟雷春亮许敏胡凤玉程杰李粤平
- 关键词: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