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子敬
- 作品数:44 被引量:137H指数: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巨细胞病毒感染加重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本研究以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E knockout,apoE-/-)小鼠为研究对象,给予低剂量的小鼠巨细胞病毒(murine cytomegalovirus,MCMV),以期了解在模拟人体内潜伏感染状态下病毒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态学方面的影响,以及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ectin-like ox-LDL receptor-1,LOX-1)基因的表达变化,以探讨MCMV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高脂饮食apoE-/-小鼠随机分为2组,其中1组经腹腔感染MCMV,分别在感染后14周、18周和24周截取主动脉;另1组不感染MCMV。通过HE染色观察2组动物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面积、数目、分级和内膜/中膜比值,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动脉壁和唾液腺中的MCMV含量以及LOX-1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研究显示在慢性潜伏感染阶段,MCMV感染明显加重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面积;但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该作用逐步减弱。小鼠动脉壁中没有MCMV mRNA的表达。血浆MCMV抗体含量、唾液腺MCMV DNA含量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没有相关性。感染后14周,病毒组LOX-1mRN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在慢性潜伏感染阶段,MCMV感染可以明显加重apoE-/-小鼠主动脉AS病变,并使重度AS病变提前出现,但在血管壁局部并无MCMV活动性感染的证据。MCMV感染后可增加动脉壁LOX-1基因表达,LOX-1的高表达可能是MCMV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途径之一。
- 易立脱厚珍赵日光王得新冯子敬
- 关键词:小鼠巨细胞病毒动脉粥样硬化APOE-/-小鼠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 散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中肠道病毒的检测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通过对我院散发无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成人患者的脑脊液中的肠道病毒检测以期调查本地区就诊患者中散发中枢神经系统肠道病毒感染的基本情况,并对两种检测方法进行了对比.方法 本研究收集了2009-2013年间36例散发无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脊液.用一种快速、敏感的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标本中的各种肠道病毒.同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对同组标本进行了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B组1-6型的IgM监测.结果 在所有36例患者的脑脊液标本中有9例经PCR检测为肠道病毒阳性,占25%.其中无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和无菌性脑膜脑炎患者中,肠道病毒检出率分别为42.86%,12.50%和11.11%.ELISA法检测同组脑脊液标本仅有2例无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为柯萨奇病毒B组IgM抗体阳性.结论 肠道病毒感染是北京散发病毒性脑炎、无菌性脑膜炎和脑膜脑炎患者的常见病原体,特别是无菌性脑膜炎更多见.荧光定量PCR技术在脑脊液肠道病毒检测方面比ELISA法灵敏度高,但两者联合在肠道病毒的临床分型检测中更有优势。
- 姜彬王佳伟脱厚珍谢琰臣赵日光冯子敬陈珺王得新
- 关键词:肠道病毒属脑膜炎脑炎
- 血清铜蓝蛋白氧化酶活性检测及其结果分析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分析低血清铜蓝蛋白氧化酶活性在41例Wilson病(Wilson’sdisease,WD)和52例非Wilson病(non-Wilson’sdisease,NWD)患者之间的差异,协助临床尽早确诊或排除WD。方法: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清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P)催化邻联大茴香胺产生的反应产物的吸光值,计算出酶活力。结果:WD组的CP活性为(11.17±13.80)IU·L-1,NWD组为(39.42±9.77)IU·L-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部分NWD患者经治疗后,CP活性可显著升高,而WD组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极度降低的CP活性结合临床表现可确诊WD;治疗后CP活性显著升高,可作为排除WD的一个参考依据。
- 陈珺冯子敬薛启蓂王得新
- 关键词:铜蓝蛋白WILSON病分光光度法
- 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相关性急性横贯性脊髓炎—附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柯萨奇病毒感染相关性急性横贯性脊髓炎(ATM)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以期开展进一步的病因学研究。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近十年我科明确诊断的33例ATM病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有7例患者血清柯萨奇B组病毒IgMAb阳性,而且未发现其他病原生物感染的证据。结论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所致的ATM的发病机制有可能存在着病毒的直接感染。
- 刘占东王得新冯子敬
- 关键词:脊髓炎横贯性柯萨奇病毒感染
- 渗透性应激诱导神经元凋亡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 :研究渗透性应激对神经元凋亡的诱导。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鸡胚端脑神经元 ,以 1mol·L-1山梨醇处理神经元 1h ,换正常营养液 ,1h后行倒置显微镜、透射电镜形态学观察 ,MTT(噻唑蓝 )细胞活性分析以及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 :神经元活性明显下降 ,DNA电泳及形态学观察显示神经元以凋亡的形式死亡。结论
- 王瑞金王得新冯子敬王佳伟
- 关键词:神经元细胞凋亡鸡胚
- 脂肪累积性肌病的生化、分子生物学研究
- 目的:脂肪累积性肌肉病(Lipid Storage Myopathy,LSM)是由于肌肉中长链脂肪酸代谢障碍,导致大量脂肪沉积在肌纤维中而引起的一组骨骼肌疾病。肌纤维中脂肪堆积是本病最显著的病理改变特点。其病因相当复杂,...
- 赵亚明王得新冯子敬袁云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左旋肉碱
- 文献传递
- HCMV感染及Ang Ⅱ对人脑血管平滑肌细胞SM22α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和血管紧张素受体Ⅱ型(AngⅡ)对人脑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中SM22α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等技术观察VSMCs在更昔洛韦(GCV)、AngⅡ以及AT1和AT2受体拮抗剂(valsartan与P123319)作用下其SM22α的表达。结果病毒感染5 d VSMCs中SM22α基因表达量较感染3 d和1 d时明显上调。经AngⅡ诱导1 h和6 h后,VSMCs中SM22α相对表达量较未诱导组明显上调。AngⅡ+valsartan组SM22α相对表达量高于AngⅡ诱导组,AngⅡ+P123319组SM22α相对表达量低于AngⅡ诱导组;AngⅡ诱导12 h和24 h后,3组间SM22α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CMV感染可使VSMCs中SM22α基因表达上调,AngⅡ对VSMCs的早期作用可能通过AT2受体途径激活SM22α基因表达。
- 王佳伟脱厚珍王瑞金李伟荣冯子敬陈珺王得新
-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
- 白细胞介素-2基因佐剂对单纯疱疹病毒糖蛋白D DNA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佐剂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糖蛋白D(gD)DNA疫苗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表达HSV-ⅠgD基因的DNA疫苗质粒IRES-gD以及HSV-ⅠgD与IL-2基因共表达的重组质粒IRES-gD-IL-2分别注入BALB/c鼠股四头肌,检测特异性抗体和中和抗体的产生情况,并于第3次注射后14 d用滴度100组织培养半数感染量(TCID50)的HSV-1病毒感染小鼠,观察小鼠的生存情况。结果IRES-gD组和IRES-gD-IL-2组均可刺激小鼠产生抗HSV-ⅠgD的特异性抗体和中和抗体,抗体滴度随免疫次数增加而升高,IRES-gD-IL-2组小鼠产生的抗体及中和抗体滴度明显高于IRES-gD组,两组小鼠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L-2基因佐剂可促进HSV-ⅠgD DNA疫苗诱导抗体的产生,并具有免疫增强作用。
- 李伟荣王得新杨琪王健伟王佳伟冯子敬
-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糖蛋白D白细胞介素-2DNA疫苗
- 巨细胞病毒感染对人内皮细胞金属基质蛋白酶-2表达的影响
- 2007年
- 目的观察巨细胞病毒感染对人内皮细胞金属基质蛋白酶-2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并传代,以巨细胞病毒感染3—6代细胞。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金属基质蛋白酶-2mRNA表达,凝胶酶谱法检测金属基质蛋白酶-2活性。结果巨细胞病毒感染6h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金属基质蛋白酶-2mRNA表达及其活性与对照相似,感染12、24h与对照比明显增强。结论巨细胞病毒感染上调人内皮细胞金属基质蛋白酶-2表达,这可能是巨细胞病毒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 王瑞金脱厚珍王得新王佳伟冯子敬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明胶酶A内皮细胞
- 血清颗粒蛋白前体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体内的表达
- 目的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均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颗粒蛋白前体(PGRN)是一种内源性、分泌型炎症因子,在某些炎性疾病患者血清内水平明显升高。本研究拟通过测定脑梗死患者血清内PGRN浓度,初步探讨其在脑梗死患者体内表达水...
- 刘水乔李继梅王莉莉冯子敬
- 关键词:急性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