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建中

作品数:21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显像
  • 10篇血流
  • 10篇脑血
  • 9篇脑血流
  • 8篇血流灌注
  • 8篇脑血流灌注
  • 8篇灌注
  • 6篇血流灌注显像
  • 6篇脑血流灌注显...
  • 6篇灌注显像
  • 6篇发射型计算机
  • 5篇SPECT
  • 4篇单光子
  • 4篇放射性
  • 3篇灶定位
  • 3篇光子
  • 3篇核素
  • 3篇VEEG
  • 2篇血管
  • 2篇血浆

机构

  • 12篇兰州大学第二...
  • 9篇兰州医学院第...

作者

  • 21篇冯建中
  • 20篇陈雪红
  • 16篇王正江
  • 13篇柳江燕
  • 9篇袁耿彪
  • 8篇李西焕
  • 7篇胡金贵
  • 7篇鲁秀娟
  • 6篇王晓慧
  • 4篇王为民
  • 3篇叶江
  • 2篇钟甘平
  • 2篇李继承
  • 2篇刘娟
  • 1篇张兰
  • 1篇王家吉
  • 1篇谢保安
  • 1篇李益民
  • 1篇田林红
  • 1篇赵莉

传媒

  • 5篇中华核医学杂...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中华核医学与...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世界肿瘤杂志
  • 1篇国际放射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三届全国核...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6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89)SrCl_2联合消炎痛对骨转移瘤的止痛效果观察
2003年
目的 探讨89SrCl2 和消炎痛联合用于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止痛疗效。方法 以 42例恶性肿瘤并多发性骨转移患者为观察对象 ,其中89SrCl2 治疗组 2 0例、89SrCl2 和消炎痛联合治疗组2 2例 ,所有病例均随访观察 3个月。结果 89SrCl2 治疗组对骨痛缓解总有效率为 75 .0 % ,联合应用89SrCl2 和消炎痛治疗组镇痛总有效率为 90 .9%。89SrCl2 组治疗前后PGE2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联合用药组治疗前后PGE2 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 (P <0 .0 1)。治疗后单独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间PGE2 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5 )。两组病例毒副作用均较小。结论 89SrCl2 和消炎痛联合应用对骨转移癌在镇痛方面有较好疗效 ,且毒副作用较单用89SrCl2
陈雪红钟甘平王正江袁耿彪李西焕冯建中
关键词:骨转移瘤^89SRCL2放射性药物消炎痛止痛效果
可乐定联合剥夺睡眠诱发癫(癎)发作的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探讨可乐定加剥夺睡眠诱发癫(癎)发作,获取发作期SPECT显像结果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的癫(癎)患者52例,口服可乐定并剥夺睡眠以诱发癫(癎)(简称可乐定组),在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下,当患者出现临床发作和(或)VEEG出现典型癫(癎)波时,30 s内静脉注射99Tcm-双半胱乙酯(ECD),30 min后行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同时,选择同等条件下癫(癎)患者47例作为对照,通过单纯剥夺睡眠以诱发癫(癎)(简称剥夺睡眠组).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2组患者癫(癎)诱发率进行x2检验.结果 可乐定组的52例癫(癎)患者中,39例(75.0%)口服可乐定后1~2 h出现了VEEG异常,其中亚临床发作(仅出现典型癫(癎)波)92.3%(36/39),临床发作7.7%(3/39).发作期SPECT定位阳性率为94.9%(37/39),均表现为高血流灌注灶.剥夺睡眠组的47例患者中,诱发率为38.3%(18/47),其中亚临床发作77.8%(14/18),临床发作22.2%(4/18).2组诱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614,P<0.01);2组临床发作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53,P>0.05).结论 可乐定联合剥夺睡眠对癫(癎)的诱发率明显高于单纯剥夺睡眠,前者可在有限的时间内诱发癫(癎),以亚临床发作为主,故可作为进行发作期SPECT脑显像安全、有效的诱发方法.
王晓慧陈雪红王正江柳江燕冯建中叶江赵莉
关键词:睡眠剥夺ECD
GFR和ERPF与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蛋白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 (DN)肾小球滤过率 (GFR)和肾有效血浆流量 (ERPF)与尿微量蛋白的变化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2型糖尿病 (NIDDM) 6 9例 ,根据尿白蛋白 (Alb)排泄率(UAER)分为 3组 :正常Alb尿组 (Ⅰ组 ,UAER <2 0 μg min) ;微量Alb尿组 (Ⅱ组 ,UAER 2 0~ 2 0 0 μg min) ;大量Alb尿组 (Ⅲ组 ,UAER >2 0 0 μg min)。行放射性核素动态显像测定GFR、ERPF ,同时测定尿Alb、α1微球蛋白 (α1 MG)、β2 微球蛋白 (β2 MG)和血清肌酐 (SCr)和尿素氮 (BUN)。结果 Ⅰ组GFR和ERPF值比对照组增高 ,与尿微量蛋白呈负相关。Ⅱ组GFR比对照组增高 ,与尿微量蛋白呈正相关 ;ERPF略低于对照组 ,与尿微量蛋白呈负相关。Ⅲ组GFR和ERPF明显降低 ,与尿微量蛋白呈负相关。Alb、α1 MG、β2 MG与SCr、BUN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GFR、ERPF是反映DN变化的灵敏指标 ,与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判断DN进展程度更有意义。
陈雪红王正江柳江燕鲁秀娟袁耿彪冯建中李西焕
关键词:肾血浆流量放射性核素显像DTPA
大剂量^90Sr连续照射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研究
2002年
胡金贵陈雪红袁耿彪王正江冯建中李西焕
关键词:大剂量瘢痕疙瘩
新生儿胆道闭锁^(99)Tc^m-EHIDA显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被引量:4
2003年
陈雪红袁耿彪王正江冯建中
关键词:延迟显像肝胆显像核素显像剂
SPECT的质量控制和日常维护
2002年
袁耿彪谢保安李西焕冯建中王正江陈雪红
关键词:SPECT均匀性光电倍增管质量管理PMT
核医学科医师和临床医师沟通的体会
2006年
随着新的核素显像技术及显像剂的开发与成熟,人们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已从形态学定位研究上升到功能变化研究。核素脑显像已应用到脑血流灌注的定量分析、脑局部代谢的测定及受体分布的客观评价等多方面,但在许多医院这并未被多数临床医师所认识和接受。笔者所在医院5年来每年完成脑血流灌注显像400多例,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研究提供了客观和可靠的手段,得到临床医师的认可。以下是笔者总结的一些工作体会。
陈雪红王正江柳江燕王为民冯建中李西焕胡金贵
关键词:临床医师核医学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血流灌注显像显像技术
发作期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和VEEG在癫癎灶定位诊断中的一致性
目的探讨癫癎发作期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和视频脑电图(VEEG)在致癫灶定位中的一致性。方法选择VEEG监测异常的癫癎患者45例,当患者出现临床发作和(或)脑电图出现典型癫癎波时,30 s内注入Tc-双半胱乙
陈雪红王晓慧柳江燕王正江胡金贵冯建中王为民叶江
文献传递
SPECT脑血流灌注药物诱发显像在原发难治性癫痫灶定位中的观察研究
王正江陈雪红柳江燕王晓慧鲁秀娟冯建中李继承刘娟罗永军黄乐乐
肾小球滤过率和肾有效血浆流量“分离现象”对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意义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肾有效血浆流量(ERPF)的变化对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意义。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05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3组:无DN(NDN)组,早期DN(EDN)组,临床DN(CDN)组。用SPECT测定GFR、ERPF值,并测定尿白蛋白(UAlb)、尿免疫球蛋白G(UIgG)、α1微球蛋白(Uα1-MG)、β2微球蛋白(Uβ2-MG)、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结果NDN组GFR和ERPF值增高,与UAlb负相关;EDN组GFR增高与UAlb正相关,ERPF低于正常对照组,与UAlb负相关,出现GFR和ERPF"分离现象";CDN组GFR和ERPF明显降低,与UAlb负相关。UAlb、UIgG、Uα1-MG、Uβ2-MG与SCr、BUN正相关。结论核素显像测定GFR、ERPF"分离现象"能够及时反映糖尿病的早期肾脏损害,与UAlb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DN的病变程度。
陈雪红钟甘平王正江张兰柳江燕田林红鲁秀娟冯建中
关键词:肾小球滤过率白蛋白尿糖尿病肾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