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俊

作品数:16 被引量:105H指数:5
供职机构: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内镜
  • 6篇溃疡
  • 5篇消化性溃疡
  • 5篇黄疸
  • 5篇出血
  • 3篇梗阻
  • 3篇梗阻性
  • 3篇梗阻性黄疸
  • 3篇肠道
  • 2篇粘膜
  • 2篇止血
  • 2篇食管
  • 2篇食管静脉曲张
  • 2篇食管静脉曲张...
  • 2篇食管静脉曲张...
  • 2篇套扎
  • 2篇套扎治疗
  • 2篇特利加压素
  • 2篇破裂出血
  • 2篇曲张

机构

  • 16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洛阳医学高等...

作者

  • 16篇刘俊
  • 12篇侯晓华
  • 10篇易粹琼
  • 2篇张锦坤
  • 2篇张青
  • 2篇刘金彪
  • 2篇吕坤章
  • 2篇张寿熙
  • 1篇丁显仲
  • 1篇孔维佳
  • 1篇李玲
  • 1篇董继华
  • 1篇邹开芳

传媒

  • 2篇中国内镜杂志
  • 2篇临床消化病杂...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洛阳医专学报

年份

  • 4篇2000
  • 4篇1999
  • 6篇1998
  • 2篇199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镜注射止血在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中的应用被引量:11
1998年
为了对比观察1/10000肾上腺素、10%高渗盐水和生理盐水经内镜注射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将81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分为3组,其中肾上腺组27例,10%高渗盐水组30例,生理盐水组24例。48h止血率在3组分别为88.9%、86.7%、87.5%,1周内再出血率分别为12.5%、15.4%和14.3%,手术率为14.8%、10%和12.5%。观察期间未发生并发症,无1例死亡。3组间的止血率、1周内再出血率和外科手术率均没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1/10000肾上腺素。
刘俊侯晓华易粹琼
关键词:内镜消化性溃疡出血肾上腺素
联合应用特利加压素和内镜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观察评价特利加压素、内镜套扎和联合上述两种方法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56例患者分为三组,其中特利加压素组19例,内镜套扎组20例,联合治疗组17例.结果:72小时止血率在三组分别为68.4%,80%和94.l%;一周内再出血率为30.8%,12.5%和6.3%;急诊手术率为26.3%,21.1% 和5.9%.联合治疗组的72小时止血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一周再出血率和急诊手术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 .特利加压素组和内镜套扎组的72小时止血率则没有差别(P>0.05 ).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联合应用特利加压素和内镜套扎治疗可以提高止血率、降低近期再出血率和急诊外科手术率.
刘俊侯晓华易粹琼
关键词:特利加压素内镜套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阻塞性黄疸对肠道细菌及小肠粘膜组织的影响被引量:10
1998年
为探讨阻塞性黄疸(简称阻黄)对肠道细菌及粘膜组织的影响,通过建立阻黄动物模型,观察阻黄大鼠肠道细菌移位以及小肠粘膜组织学变化。结果发现:阻黄组(BDL)术后3周厌氧性细菌移位的阳性率(43.75%)显著高于假性手术组(SL)(0%),P<0.05;组织学检查显示BDL组肠粘膜发生了实质性损害。提示:阻黄时肠道内胆盐缺乏导致肠道常驻菌过度繁殖,肠道粘膜屏障的损害以及机体免疫功能抑制可能是促进肠道细菌移位。
刘俊张寿熙吕坤章丁显仲
关键词:肝外胆管阻塞阻塞性黄疸肠粘膜
内镜鼻胆引流在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
1998年
23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了鼻胆引流术(ENBD),其中胆总管结石8例,胆总管末端及乳头部狭窄4例,胆管、壶腹和胰头部癌11例,4例并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结果.21例内镜下插管成功,成功率力91.3%.21中除2例术后鼻胆引流管堵塞外,其余病例均获得较好的疗效,有效率为82.6%.血清总胆红素、ALP刊r-GT治疗后明显下降.结论:ENBD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胆道引流手段,临床上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梗阻性黄疸.
刘俊侯晓华易粹琼
关键词:内镜梗阻性黄疸引流术
奥曲肽静滴与内镜注射治疗重症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对比观察被引量:6
1999年
在重症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治疗中,内镜注射止血和奥曲肽(善得定)静脉给药是常见的非手术止血方法。我院自1994年3月以来共有77例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分别进行了急诊内镜局部注射肾上腺素和静脉滴注奥曲肽治疗,为了评价二种方法的止血疗效,现将其临床结果报道如...
刘俊侯晓华易粹琼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静脉滴注奥曲肽
失弛缓症的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
2000年
目的 观察评价 2 1例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的疗效。方法 所有病例均在内镜下行气囊扩张术 ,根据症状轻重计分 ,分三组进行观察。结果  2 1例治疗后症状计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 ,81% ( 17例 )症状基本缓解 ;其疗效与治疗前症状轻重有关系 ,症状严重 ( A)组治疗后症状改善好于症状较轻 ( B、C)组 ;追踪结果表明 :2 7.3 %患者扩张治疗后 6~ 12个月复发。结论 内镜下气囊扩张术具有简便、安全和有效等优点 ,应作为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治疗方法。
刘俊侯晓华张青易粹琼
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气囊扩张术
抑酸治疗中胃黏膜内肠嗜铬样细胞的定量研究被引量:2
1998年
为探讨抑酸药物对肠嗜铬样(ECL)细胞的影响及其影响途径,我们通过3组分别口服不同抑酸药物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定量地观察了抑酸治疗前后胃黏膜腺体内ECL细胞密度和空腹胃液pH的变化以及两者的关系。一、材料与方法1病例来源:12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
刘俊侯晓华张锦坤钱世玲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抑酸治疗胃粘膜肠嗜铬样细胞
线粒体DNA缺失突变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耳毒易感中的作用被引量:16
2000年
目的 建立大鼠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 ,mtDNA)缺失突变模型 ,探讨mtDNA缺失突变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aminoglycosideantibiotics,AmAn)耳毒易感性中的作用。方法 取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 ,每组 15只。其中A组大鼠以皮下注射阿霉素 (doxorubicin ,DOX) 2mg/kg体重 ,每周 2次共 3个月 ,B组则以生理盐水取代DOX。然后A、B组均连续腹腔注射卡那霉素(kanamycin ,KM)每日 5 0 0mg/kg体重共 10d。用药前、后测试听性脑干反应 (auditorybrainstemre sponse,ABR)阈 ,并用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技术对大鼠内耳膜迷路mtDNA 4834bp缺失突变进行检测。结果 ①A、B两组大鼠用KM前、后 ,ABR反应阈提高 ,均值 ( x±s)分别为(6 7 0 8± 8 5 9)dBpeSPL和 (12 71± 4 42 )dBpeSPL ,二组均数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②大鼠内耳组织mtDNA检测发现 :A组有 9/15只存在 4834bp片段缺失 ,而在B组未检测到 4834bp片段缺失。结论 DOX可诱导大鼠内耳组织mtDNA缺失突变。大鼠内耳组织mtDNA缺失突变可增加其对AmAn耳毒作用的敏感性。
孔维佳刘俊董继华
关键词:氨基糖苷类耳毒性
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道细菌易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状态下机体发生脓毒血的机制。方法 :SD大鼠分为两组 ,假手术组 (shamoperation ,SH组 ) ,梗阻性黄疸组 (obstructionjaundice ,OJ组 )。通过建立梗阻性黄疸的动物模型 ,观察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道细菌易位的情况。结果 :OJ组大鼠厌氧菌培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SH组。结论 :梗阻性黄疸时肠道内微生态平衡紊乱 ,肠道细菌发生易位 ,这可能成为梗阻性黄疸患者易感性增高的原因之一。
刘金彪刘俊张寿熙李玲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厌氧菌细菌易位病理
急诊内镜和泰胃美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 观察急诊内镜和泰胃美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 87例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治疗 ,急诊内镜 +泰胃美组 (治疗组 ) 4 2例 ,奥美拉唑组 (对照组 ) 4 5例。结果 治疗组的休克发生率、输血量、急诊手术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 ( P<0 0 5 )。治疗组的 2 4小时止血率为 83 3% ,高于对照组 ( P<0 0 5 ) ,48小时止血率为 88 1% ,与对照组相似 ( P>0 0 5 ) ,一周内再出血率为 11 9% ,低于对照组 ( P<0 0 5 )。所有病例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急诊内镜联合泰胃美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 ,可提高 2
刘俊侯晓华易粹琼
关键词:西咪替丁消化性溃疡出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