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均
- 作品数:38 被引量:1,094H指数:19
-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 基于DP矩阵的湖北省旅游业发展评价及政策选择被引量:11
- 2017年
- 运用定向政策矩阵(DP矩阵)构建旅游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北省旅游业的发展进行评价,研判湖北省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类型,探究不同发展类型的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发现:1湖北省旅游业发展空间分异明显,呈"西高东低,中部塌陷"的空间格局,行业竞争能力和行业发展前景表现优良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湖北省西部,东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较为滞后;2湖北省旅游业发展分为领导者型、成长型、稳健型、阶段性滞后型、保守型五种基本类型,可就不同发展类型的旅游业发展进行战略定位;3DP矩阵可以作为区域旅游政策制定的有效工具,通过评价旅游业的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提出具有地方适应性的发展政策。
- 乔花芳吴郁玲冯娟曾菊新刘大均
- 关键词:旅游业
- 成渝城市群旅游流网络空间与区域差异研究被引量:9
- 2020年
- 基于网络游记攻略数据挖掘,采用网络分析、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揭示成渝城市群旅游流网络的空间特征以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旅游流网络较为松散,非均衡性强,具有显著的小世界特性;成渝城市群旅游流网络呈以重庆主城、成都为中心的双核主导层级结构特征,次级和区域性网络中心较为缺乏;成渝城市群旅游流网络存在5个社群,呈“二大三小”的集聚格局,总体表现出点状均质、集聚极化、单核集散等多种发展模式;成渝城市群旅游流网络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主要受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等因素的影响.
- 刘大均刘大均
- 关键词:旅游流网络空间
- 嘉陵江流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及成因分析被引量:67
- 2018年
- 传统村落是时代的产物,其空间分布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运用GIS空间分析法与分形理论对嘉陵江流域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①嘉陵江流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的空间分布格局;②嘉陵江流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分形结构,且分形结构大致沿着流域内部河流等线状要素展开;③嘉陵江流域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是地形地貌、水系、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地域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④嘉陵江流域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更为明显的“亲水性”以及上中下游、干支流的差异性等空间特征,彰显出流域这一特殊地理单元的个性。
- 陈君子刘大均周勇朱爱琴肖鹏南
- 关键词:传统村落乡村旅游嘉陵江流域
- 武汉市休闲旅游地空间结构及差异研究被引量:38
- 2014年
- 以武汉市224家主要休闲旅游地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法、Ripley’s K(d)函数以及缓冲区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不同类型休闲旅游地空间结构及其差异性。研究发现:①休闲旅游地趋于凝聚型分布,不同类型休闲旅游地集聚化程度差异明显,其中,休闲旅游地在空间上主要呈"大分散、小集聚"和"小分散、大集聚"两种分布模式。②休闲旅游地总体上由中心向外逐渐递减,圈层性结构明显,不同类型休闲旅游地地域分布具有差异性。③休闲旅游地空间分布呈倒"U"型结构,具有显著的集聚特性,不同类型休闲旅游地空间集聚尺度差异较大。④经济基础、人口分布、资源禀赋以及交通状况等是影响休闲旅游地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但对不同类型休闲旅游地的影响具有一定差异。
- 刘大均胡静陈君子
- 关键词:空间结构影响因素
-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被引量:303
- 2014年
- 传统村落是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的重要载体,具有较强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旅游价值,在反映传统文化遗产方面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本研究运用空间分析法,对全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空间自相关性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全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密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核心—边缘结构较为突出,存在滇西北、黔东南、中原以及皖南—浙西等4个明显的集聚区,受地理环境因素影响较大。②全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省际差异较为明显,云南、贵州2个地区的国家传统村落数量占全国传统村落数量的38%,内蒙古、新疆、西藏、宁夏、辽宁等10个地区的国家传统村落数量仅占全国传统村落数量的3%。此外,全国传统村落呈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特征,东、中、西三大地带差异明显,西南地区的传统村落分布最为集中,长江中游地区次之。③全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分布并非表现出完全的随机性,而是传统村落分布规模相似地区在空间上趋于集聚,两极分化现象明显。④全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热点区—次热点区—次冷点区—冷点区由南向北的梯度分布格局,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其中,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冷点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南北差异。
- 刘大均胡静陈君子许贤棠
- 关键词:传统村落空间自相关
-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被引量:11
- 2013年
- 关于"资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有研究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并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但更重要的是针对"资环专业"的问题,进行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试点,并在实践中检验其效果.因此,本文是对作者所在的华中师范大学"资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介绍和总结,包括在对"资环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培养目标和方向定位、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模式改革探索等,希望能为我国"资环专业"的高效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 谢双玉刘大均胡静郑文升
- 关键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
- 川东北区域旅游合作分析及构想
- 刘大均谢双玉吴钘
- 中国旅游业发展质量空间差异综合分析被引量:14
- 2012年
- 从旅游者、旅游企业、区域影响层面构建旅游业发展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旅游业发展质量空间分异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我国旅游业发展质量空间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旅游业发展质量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根据旅游业发展质量空间差异,将我国旅游业发展质量划分为5个等级,概括为6大片区,并指出我国旅游业发展质量具有空间集聚的分布特征。
- 刘大均谢双玉逯付荣
- 关键词:旅游业空间分异
- 四川省优秀旅游城市空间结构分形研究被引量:12
- 2013年
- 优秀旅游城市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作为旅游空间的重要节点,具有集散地功能,其空间结构的优化关系到区域旅游空间整合以及整体效应的发挥。运用分形理论,从空间聚集性、关联性和可达性等方面对四川省优秀旅游城市的空间结构定量刻画与分析,结果表明:将分形理论运用于优秀旅游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是可行的,四川省优秀旅游城市空间结构具有分形的特征;四川省优秀旅游城市围绕中心旅游城市———成都市呈集聚态分布,向心性明显;优秀旅游城市具有集中到某一地理线上的趋势,空间关联性强;交通网络可达性以成都市为中心向周边呈逐渐衰减的空间格局。最后,提出构建"大成都"优秀旅游城市群、"K"形优秀旅游城市空间发展带等优化四川省优秀旅游城市空间结构的建议。
- 刘大均谢双玉逯付荣胡静
- 关键词:优秀旅游城市分形空间结构
- 湖北省优秀旅游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优秀旅游城市的创建为城市旅游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进行优秀旅游城市空间演化研究,有助于认识与把握区域优秀旅游城市空间演化规律,促进区域旅游发展。选取2000年、2005年和2010年为时间研究截面,采用标准差与离差系数、旅游经济联系和Zipf维数,分别从空间经济差异、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等级结构三个方面分析湖北省优秀旅游城市的空间演化。研究结果表明:(1)湖北省优秀旅游城市旅游经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呈不断扩大的趋势,优秀旅游城市空间发展不均衡性增强;(2)湖北省优秀旅游城市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在空间上呈现出以武汉市为中心向周边逐渐衰减的规律,武汉市在湖北省优秀旅游城市旅游经济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3)湖北省优秀旅游城市等级结构总体上呈优化趋势,但中间层次的优秀旅游城市还很欠缺。最后,就湖北省优秀旅游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 逯付荣刘大均谢双玉
- 关键词:优秀旅游城市空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