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思佳

作品数:16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关节炎
  • 3篇性关节炎
  • 3篇系统性红斑
  • 3篇系统性红斑狼...
  • 3篇细胞
  • 3篇狼疮
  • 3篇红斑
  • 3篇红斑狼疮
  • 2篇信号
  • 2篇信号通路
  • 2篇硬化症
  • 2篇通路
  • 2篇住院
  • 2篇住院患者
  • 2篇自身免疫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系统性硬化症
  • 2篇结缔组织病
  • 2篇甲基化

机构

  • 16篇中南大学
  • 1篇德克萨斯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刘思佳
  • 15篇左晓霞
  • 10篇周亚欧
  • 5篇赵洪军
  • 5篇罗卉
  • 4篇朱红林
  • 4篇李通
  • 3篇李懿莎
  • 3篇蒋莹
  • 3篇谢艳莉
  • 2篇宁旺斌
  • 2篇游运辉
  • 2篇张卫茹
  • 2篇段力平
  • 2篇孙占娟
  • 2篇谢晓韵
  • 1篇宁建平
  • 1篇吴俊娇
  • 1篇文锐
  • 1篇张义雄

传媒

  • 4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第15次全国...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第17次全国...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丙酮酸乙酯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作用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陈琥周亚欧刘思佳左晓霞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结核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
刘思佳左晓霞周亚欧王彦平赵洪军
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对实验性关节炎骨侵蚀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刘思佳孙占娟周亚欧左晓霞
胆碱能抗炎通路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周亚欧李通陈琥刘思佳左晓霞
结缔组织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分析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风湿免疫科诊断的18例CTD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CTD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常见症状为头痛、发热、恶心、呕吐,出现抽搐、意识障碍等严重临床表现的患者均死亡。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出现意识障碍、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是造成CTD合并隐脑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P<0.05)。CTD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病死率为61.11%,治疗有效率为38.89%。结论:CTD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死亡风险高。出现意识障碍、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与疾病预后不良相关。
刘思佳胡淑琳蒋莹左晓霞周亚欧
关键词:结缔组织病隐球菌脑膜炎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
全血置换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重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总结全血置换术治疗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所致的重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疗效及安全性。对4例使用甲泼尼龙500 mg×3 d和2例使用甲泼尼龙120 mg×3 d无效的SLE合并重症AIHA患者进行了全...
赵洪军周亚欧刘思佳游运辉罗卉李碧娟左晓霞
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和转录组表达谱
2023年
目的:分析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合并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和转录组表达谱,并进一步探讨DNA甲基化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收集19例SSc患者(SSc组)及18例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PBMCs。SSc患者中有10例合并ILD(SSc合并ILD亚组)、9例未合并ILD(SSc未合并ILD亚组)。采用Illumina 450K甲基化芯片和Illumina HT-12 v4.0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和基因表达水平,研究DNA甲基化对Wnt/β-catenin和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分析发现:与SSc未合并ILD亚组比较,SSc合并ILD亚组存在71个高甲基化位点,98个低甲基化位点。转录组分析发现:与SSc未合并ILD亚组相比,SSc合并ILD亚组有164个基因表达上调,191个基因表达下调。SSc组患者PBMCs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有35个低甲基化基因,其中卷曲同源物1(frizzled-1,FZD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9(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9,MAPK9)、母亲DPP同源物2(mothers against DPP homolog 2,SMAD2)、转录因子7类似物2(transcription factor 7-like 2,TCF7L2)和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5B(wingless-type MMTV integration site family,member 5B,WNT5B)mRNA在SSc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Sc未合并ILD亚组比较,SSc合并ILD亚组中Dickkopf相关蛋白2(dickkopf homolog 2,DKK2)、FZD1、MAPK9等多个基因的mRNA表达虽上调,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趋化因子信号通路中有38个低甲基化基因,其中β-抑制蛋白1(β-arrestin 1,ARRB1)、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0(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10,CXCL10)、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6(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16,CXCL16)、FGR、中性粒细胞胞浆因子1C(neutrophil cytosolic factor 1C,NCF1C)mRNA在SSc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
谢艳莉赵洪军罗卉左晓霞李全贞刘思佳
关键词:系统性硬化症肺间质病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皮肌炎/多肌炎表观遗传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9年
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IIM)是一组罕见的异质性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为慢性肌无力、肌肉疲劳及骨骼肌单个核细胞浸润[1]。IIM亚型包括皮肌炎、多肌炎、包涵体肌炎以及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炎[2],临床上以皮肌炎、多肌炎最为常见。多肌炎是以肌肉损害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当累及皮肤时称为皮肌炎。IIM年发病率较低,为(1.16~19)/1 000 000 [3],但病死率高,预后差[1]。IIM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既往研究认为免疫与非免疫机制均参与了其发病[4],尤其是细胞免疫异常及体液免疫异常[5]。近年来,研究者们对IIM的发病机制已进行了诸多研究[6],尤其是将高通量生物组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皮肌炎/多肌炎的研究中。
杨伊莹左晓霞朱红林刘思佳
关键词:皮肌炎多肌炎表观遗传学生物学标记
五种炎性指标在特发性炎性肌病合并细菌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肖亦之左晓霞周亚欧刘思佳李懿莎罗卉
迷走神经及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在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及机制
李通周亚欧刘思佳左晓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