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景东

作品数:87 被引量:341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28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天文地球
  • 33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4篇油气
  • 30篇凹陷
  • 24篇东濮凹陷
  • 21篇盆地
  • 17篇储层
  • 15篇成藏
  • 12篇地层
  • 11篇气藏
  • 9篇地质
  • 9篇致密砂岩
  • 9篇砂岩
  • 8篇主控因素
  • 7篇断层
  • 7篇油气运移
  • 7篇运移
  • 7篇勘探
  • 7篇孔隙
  • 7篇渤海湾盆地
  • 7篇测井
  • 6篇超压

机构

  • 79篇中国石油大学...
  • 1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0篇中国石化石油...
  • 9篇中国石油天然...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南京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海洋石油...
  • 2篇中国石化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低渗透油气田...
  • 1篇中国石化胜利...
  • 1篇中国石油冀东...
  • 1篇中海石油(中...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87篇刘景东
  • 68篇蒋有录
  • 13篇刘华
  • 7篇刘华
  • 5篇朱荣伟
  • 4篇赵凯
  • 4篇徐春强
  • 4篇徐田武
  • 4篇范婕
  • 3篇刘光祥
  • 3篇吴小奇
  • 3篇孙波
  • 3篇张园园
  • 2篇姜文亚
  • 2篇李磊
  • 2篇戴俊生
  • 2篇张卫海
  • 2篇冯阵东
  • 2篇郝建光
  • 2篇刘培

传媒

  • 9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天然气工业
  • 3篇石油学报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地质科技情报
  • 2篇中国地质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地质力学学报
  • 2篇石油化工高等...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东北石油大学...
  • 2篇第五届油气成...
  • 1篇世界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地球科学(中...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5篇2022
  • 6篇2021
  • 8篇2020
  • 10篇2019
  • 12篇2018
  • 8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盆地构造背景及其演化特征被引量:1
2010年
M盆地位于塔拉斯—费尔干纳(卡拉套)大型走滑断裂最北端,构造特征表明其具有复杂的形成演化过程。笔者从控盆断裂的发育历史出发,分析了盆地发育的构造背景,厘定了盆地类型,进一步研究了盆地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控盆断裂受板块构造运动影响,存在早期左行走滑和后期右行走滑;M盆地为早中侏罗世的走滑-拉分盆地,属于走滑-伸展叠瓦扇构造系统。盆地中新生代地质演化大体经历了初始张裂(晚三叠世)、断陷发育(早中侏罗世)、断坳转换(晚侏罗世)、坳陷发育(白垩纪)和萎缩隆起(古近纪)等5个阶段,其中早中侏罗世为盆地断陷伸展、沉积与沉降的主要时期,白垩纪主要为坳陷期。
刘景东蒋有录鲁雪松郝建光
关键词:盆地演化
根据构造脊和地球化学指标研究油气运移路径:以东濮凹陷濮卫地区为例被引量:36
2011年
以往关于油气运移路径的认识,多是基于微观尺度上的物理模拟实验,或是利用计算机模拟进行的,而对油气运聚单元尺度的油气运移路径的确定研究还相对较少.以东濮凹陷濮卫地区为例,从砂体和断层要素研究出发,分析油气的优势运移通道,结合生烃灶和油气的分布,对优势运移通道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进一步结合含氮化合物指标,识别实际发生油气运移的路径.研究表明,构造脊分析与地球化学指标追踪相结合可以较准确地识别油气运移路径,砂体顶面构造脊和断层断面脊是油气运移的优势通道,其能否成为运移路径,以及作为运移路径运载量的多少则取决于生烃灶总烃量.濮卫地区油气沿断面脊纵向运移为主,洼陷内部和濮城构造东翼斜坡带沿砂体顶面构造脊的横向运移次之,含氮化合物指标分析表明该区大多数构造脊均为实际的油气运移路径.
蒋有录刘景东李晓燕徐会永
关键词:地球化学含氮化合物油气运移
一种地层古流体盐度演化史的研究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层古流体盐度演化史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判断地层岩石胶结物次序,筛选发育多期胶结物且富存流体包裹体的样品;S2、选择不同次序流体包裹体,进行均一温度和盐度测试,获得多个均一温度和盐度数据;S3、...
刘景东蒋有录刘华
川东北巴中-通南巴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被引量:18
2020年
以岩芯及野外观察、分析测试、测井等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川东北巴中-通南巴地区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的类型及成因,结合裂缝充填矿物包裹体分析,厘定裂缝形成期次。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岩性组合、岩层厚度、断层、褶皱变形强度对裂缝发育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研究区须家河组裂缝具有多成因、多期次、差异分布的特点。主要发育构造裂缝,且主要分布于致密砂岩储层中,可划分为3期:燕山中期(中侏罗世)的NNW和NWW向共轭构造缝,被细粒方解石充填;燕山晚期(白垩纪)的NE向断层、褶皱伴生高角度缝,被粗粒方解石或石英充填;喜马拉雅期(古近纪)的NW和近SN向断层伴生缝,被粗粒方解石半充填或未充填。成岩裂缝和超压裂缝的成因与黏土矿物失水收缩及烃源岩大量生烃引起的流体增压有关,主要形成时间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裂缝发育的差异性主要受控于岩性组合、地层厚度、断层及褶皱变形强度,单层厚度小、距断层距离近、褶皱变形强度大的中、细砂岩储层,裂缝最为发育。
蒋有录李明阳王良军刘景东曾韬赵承锦
关键词:四川盆地须家河组
东濮凹陷杜寨地区沙三中-下段致密砂岩气藏有效储层物性下限被引量:9
2017年
东濮凹陷杜寨地区沙三中-下段致密砂岩储层具有典型的低孔、低渗特征,但其储层物性下限尚不明确。为此,基于岩心实测孔隙度、渗透率和压汞资料等,综合采用经验统计法、孔隙度-渗透率交会法、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水膜厚度法、Purcell法、Wall法)及压汞曲线法等多种方法,确定了杜寨地区沙三中-下段致密砂岩气藏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结果表明,不同方法确定的物性下限值存在一定差异,杜寨地区沙三中-下段致密砂岩气藏有效储层的孔隙度下限值介于3.92%~5.306%之间,平均值为4.264%;渗透率下限值范围为0.032×10^(-3)~0.059×10^(-3)μm^2,平均值为0.038 7×10^(-3)μm^2。总体上,经验统计法确定的物性下限值较低,而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和压汞曲线法确定的物性下限值较高,特别是Purcell法计算所得的物性下限值明显高于其他方法,可能与其更能表征大孔喉的贡献有关。在此基础上采用算术平均法,综合确定杜寨地区沙三中-下段有效储层的孔隙度下限值为4.264%,渗透率下限值为0.038 7×10^(-3)μm^2。
吕雪莹蒋有录刘景东张园园
关键词:致密砂岩气藏物性下限东濮凹陷
东濮凹陷膏盐岩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从东濮凹陷蒸发岩系的地质特征出发,系统分析了膏盐岩对油气成藏诸要素的影响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烃源岩与膏盐岩共生,膏盐岩-砂泥岩过渡带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最高;膏盐岩发育区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
刘景东蒋有录
关键词:膏盐岩有机质油气生成油气运移聚集油气分布东濮凹陷
一种潜山地层孔隙度计算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属于油气地质勘探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潜山地层孔隙度计算方法及系统,通过光谱测量实验分析岩石主要氧化物含量,分析录取潜山地层录井元素资料获得录井元素含量,进行烧失量校正、岩心刻度及预处理获得录井元素含量曲线;归类...
刘培彭光荣刘君毅罗明王清辉刘华刘景东韩博
地层欠压实与流体膨胀超压的评价方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地层欠压实与流体膨胀增压的评价方法,通过超压、常压地层数据选择,地层电阻率和地层密度的提取,构建地层电阻率‑地层密度关系图版,可以简单有效地评价地层欠压实超压和流体膨胀超压,同时,可以计算地层欠压实超压和流...
刘景东刘桃蒋有录刘蕊宁
文献传递
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可动性分类及评价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可动性分类及评价方法,其具体步骤为:S1、制备样品,对样品进行核磁共振和高压压汞测试;S2、依据进汞饱和度S<Sub>Hg</Sub>和进汞压力P<Sub>c</Sub>绘制压汞曲线、Pit...
刘景东刘桃蒋有录徐加乐
文献传递
黄骅坳陷王官屯地区中-古生界油气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被引量:2
2020年
黄骅坳陷王官屯地区中—古生界储层钻遇多口高产油气井,勘探潜力较大。基于地质、地化、地震及测井、录井资料,对王官屯地区的烃源岩、储盖组合等油气成藏条件进行分析,通过流体包裹体技术和沥青显微荧光观察,明确油气成藏期次与时间,恢复油气成藏过程并建立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王官屯地区孔二段为主力供烃层系,混有少量石炭系—二叠系油气源,生烃条件好;发育多套优质储层,中—古生界和上覆新生界发育泥岩、膏岩及煤层等多套区域性盖层,储、盖组合和保存条件好;源、储间具有供烃窗口,断层与不整合、砂体等构成复合输导体系,输导条件优越。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向砂岩和下伏奥陶系碳酸盐岩中运聚成藏,孔二段烃源岩生成的原油通过断层向中—古生界充注成藏,整体上,王官屯地区中—古生界潜山具有“多向供烃,复合输导,近源成藏”的特征。
勾琪玮蒋有录刘景东吕雪莹姜文亚
关键词:古潜山油气成藏条件成藏模式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