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禹
- 作品数:12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混凝土耐久性影响因素综述被引量:6
- 2014年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规模不断增加。随着人口的增长,各类混凝土建筑物的数量急剧增长,但其使用寿命却只有三十年左右。因此,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在对国内外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相关成果进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介绍了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与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措施。
- 刘邦禹
- 关键词:混凝土耐久性抗渗性
- 现代桥梁类型及设计建造发展趋势被引量:1
- 2013年
- 道路与桥梁的修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桥梁建造事业在千年以前已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跨江、跨海大桥已陆续修建,而这些现代桥梁在材料与建造技术上也与古代以及近代桥梁也有了明显区别,从而使跨度和承重满足人们的需要。在对国内外现代桥梁研究成果的综合评述基础上,介绍了主要的现代桥梁类型及其在交通事业发展上的贡献,并对未来我国现代桥梁的设计建造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 刘邦禹
- 关键词:现代桥梁建造技术
- 高温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综述
- 2014年
- 本文介绍了高温后再生混凝土及其应用前景,论述了高温再生混凝土的特点,并总结了强度研究方法。通过高温后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可以初步揭示高温后再生混凝土强度等力学指标的变化规律,为再生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及火灾后再生混凝土结构损伤评估提供依据。因此,研究高温后再生混凝土的强度是非常必要的。
- 赵扩叶浩刘邦禹
- 关键词:高温混凝土
-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建筑业绿色建材的发展被引量:1
- 2012年
- 随着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和工业生产不断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及建筑物建材用量急剧增长的同时碳的排放及环境污染也随之增加。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威胁。因此,节能减排背景下发展绿色建材尤为重要。对国内外绿色建筑材料研究成果的综合评述基础上,主要介绍了绿色建材类型及其在节能减排上的贡献,并对未来中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 刘邦禹
-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建筑业绿色建材
- 桥梁水毁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综述被引量:11
- 2014年
- 通过收集国内外关于桥梁水毁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桥梁水毁的形式有基础破坏、墩身破坏、上部结构破坏等几种,桥位、桥孔、河道、桥墩等设计不当均可成为水毁成因.针对以上成因,应从工程防护、桥梁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采取防治水毁的措施.未来,在气候环境变化迅速的背景下,必须投入更多精力研究并在实际工程中应用防治水毁的各类措施,以维护国民利益.
- 姜涛刘邦禹王会利
- 关键词:桥梁水毁
- 绿色建材的研究与发展综述被引量:8
- 2014年
- 总结了绿色建材的基本概念与评价方法,介绍了绿色混凝土、绿色墙体材料、绿色涂料、相变储能建筑材料,认为绿色建材和绿色建筑技术将成为未来建筑行业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今后我国绿色建材发展的主要前提首先是提高政府、设计人员的环保意识,其次要健全评价体系。
- 刘邦禹蔡晗
- 关键词:绿色建材环境保护
- 绿色能源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3年
- 在对国内外绿色建筑应用绿色能源研究成果的综合评述基础上,介绍了主要的绿色能源类型及其在绿色建筑实现节能减排上的作用,并对未来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 刘邦禹
-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绿色能源
- 场致隧道效应智能混凝土的应用探究
- 2014年
- 本文总结了了国内外智能交通传感器以及国内外场致隧道效应智能混凝土的研究现状,最后介绍了场致隧道效应智能混凝土在交通监测方面的应用。
- 赵扩叶浩刘邦禹
- 关键词:智能混凝土交通监测
- 我国钢结构建筑实例
- 2014年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冶金工业迅速发展,钢产量也迅猛增加,1978年我国的钢产量仅3178万t,居世界第五,而到了1996年我国钢产量已经超过1亿t,雄踞世界第一。进入21世纪,我国钢产量的增加更是令世界瞩目,2012年,我国的钢产量已达到7亿t,占全球钢产量的一半,随着钢产量的迅速增长,我国建筑用钢政策也由过去的节约用钢发展到现在的提倡在条件允许下尽量采用钢结构。我国近年来的钢结构发展十分迅速,一些地区的标志性建筑都选择了钢结构。
- 叶浩刘邦禹赵扩
- 关键词:钢产量钢结构发展标志性建筑
- 现代城市建筑物主要抗震结构技术及实例
- 2012年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城市基础设施及建筑物的数量急剧增长。但地震灾害时刻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因此,防震减灾背景下发展建筑物抗震技术尤为重要。对国内外主要防震减灾研究成果的综合评述基础上,介绍了主要的建筑物抗震技术类型及其在防震减灾工作上的贡献,并对未来我国抗震建筑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 刘邦禹
- 关键词:城市建筑物防震减灾抗震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