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随心

作品数:55 被引量:457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8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0篇PM
  • 19篇PM2.5
  • 16篇气溶胶
  • 13篇碳气溶胶
  • 12篇污染
  • 12篇颗粒物
  • 9篇水溶性离子
  • 8篇污染特征
  • 7篇有机碳
  • 7篇夏季
  • 6篇化学组分
  • 6篇PM10
  • 5篇元素碳
  • 5篇气象
  • 5篇细粒子
  • 5篇可吸入颗粒
  • 5篇可吸入颗粒物
  • 5篇黑碳
  • 5篇OC
  • 5篇EC

机构

  • 55篇中国科学院
  • 27篇西安交通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兰州大学
  • 3篇陕西师范大学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西安地球环境...
  • 2篇香港中文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陶质彩绘文物...
  • 1篇西安工程大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陕西省气象局
  • 1篇中山学院
  • 1篇陕西历史博物...
  • 1篇汉阳陵博物馆
  • 1篇海南热带海洋...

作者

  • 55篇刘随心
  • 40篇曹军骥
  • 15篇沈振兴
  • 13篇张婷
  • 13篇朱崇抒
  • 4篇徐红梅
  • 4篇王启元
  • 4篇韩月梅
  • 4篇胡塔峰
  • 4篇李建军
  • 4篇张宁宁
  • 3篇安芷生
  • 3篇赵竹子
  • 3篇韩永明
  • 2篇何建辉
  • 2篇张二科
  • 2篇周娟
  • 2篇程燕
  • 2篇陶燕
  • 2篇何世恒

传媒

  • 13篇地球环境学报
  • 6篇中国粉体技术
  • 5篇环境科学
  • 3篇过程工程学报
  • 2篇科技导报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环境化学
  • 1篇地理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中国沙漠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环境保护法制...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汉中市秋季PM_(2.5)昼夜变化特征被引量:8
2019年
为探讨汉中市秋季PM_(2.5)昼夜变化特征。于2015年9月7日至9月17日利用中流量大气颗粒物采样仪在汉中市三个不同站点分昼夜采集PM_(2.5)滤膜样品,并分别利用热光碳分析仪(DRI—2011)和离子色谱(Dionex—600)分析PM_(2.5)中碳组分和水溶性离子组分,主要探讨PM_(2.5)及其碳组分和水溶性离子昼夜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汉中秋季PM_(2.5)浓度低于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PM_(2.5)中主要化学组分包括SNA (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和有机类物质,白天和夜间占比分别达到32.3%、39.6%和28.9%、39.6%; PM_(2.5)颗粒物呈酸性。除SO_4^(2-)、Mg^(2+)和Ca^(2+)之外,PM_(2.5)及其化学组分均呈现夜间浓度高于白天的特征。离子的赋存形态分析表明:SO_4^(2-)更多以(NH_4^+)_2SO_4^(2-)的形式存在于PM_(2.5)中。本文相关结果可为地方环保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基础数据。
张勇刘随心刘随心曹军骥张婷朱崇抒张婷朱崇抒
关键词:PM2.5水溶性离子
西安夏季碳气溶胶细粒子时间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为了探讨西安高分辨率的大气碳气溶胶细粒子的变化特征,在2008年夏季8月4日—7日太阳辐射强烈、高温晴朗天气进行每2小时的连续PM_(2.5)样品采集,通过热光碳分析仪和TOC分析仪分析获得OC、EC、WSOC浓度变化序列,其日序列显示出机动车尾气排放为主导的昼夜变化特征。观测期OC/EC比值平均水平为6.41,应用EC示踪法估算出SOC每2小时平均浓度为11.64μg·m^(-3),占OC浓度的63.37%,与WSOC占OC浓度的60.22%相当,两者比值为1.01,说明西安夏季高温和强烈的太阳辐射利于光化学反应的发生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而且两者大部分为同一碳组分。分析SOC与O_3以及OC/EC比值序列变化,发现以O_3浓度和OC/EC比值来判断西安大气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存在优于单纯应用OC/EC比值。
刘随心曹军骥赵竹子沈振兴
关键词:OCECWSOCSOC
宝鸡市冬季一次持续性重污染过程特征分析被引量:13
2020年
污染气象成因和污染物区域传输作用对本地污染影响较大,研究不同地区污染气象成因和污染物区域传输作用对本地污染的治理有重要意义.利用污染物浓度监测和气象要素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特征雷达图和HYSPLIT-4后向轨迹模型分析宝鸡市2018年12月29日—2019年1月8日一次持续性重污染过程的气象成因和污染特征.结果表明:①此次重度污染持续时间长、强度大,污染过程中有6 d空气质量指数(AQI)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AQI>200),ρ(PM 2.5)平均值达205.4μg/m 3,有2 d达到严重污染(AQI>300).②气象条件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显著,高低空环流形势形成稳定层结,容易造成污染物累积.东南大风将污染气团远距离输送到宝鸡市,西北静小风使得污染物在本地聚集加重污染.③重污染维持阶段,ρ(PM 2.5)/ρ(PM 10)在0.9左右,说明此次污染过程PM 2.5占比较大,污染物的二次转化作用明显;ρ(NO2)/ρ(SO2)为6.2,表征移动源贡献率高于固定源;ρ(CO)/ρ(SO2)呈先增后减的变化特征,表明静稳天气持续,本地源排放对重污染的贡献逐渐凸显.④特征雷达图结果表明,此次重污染过程的污染类型由发展阶段的污染特征不明显和燃煤型污染特征,逐渐转化为偏二次污染类型,重污染过程结束后污染类型以偏扬尘型为主.研究显示,气象条件和传输扩散对宝鸡市重污染影响显著,宝鸡市重污染应急需优先管控移动源,汾渭平原应加强区域联动,共同治理环境污染问题.
杨雪玲邢莉王颖刘随心刘文霞
关键词:气象因子
西安黑碳气溶胶的污染特征及其成因分析被引量:18
2009年
对2006年3月~2007年2月在西安获得的黑碳气溶胶观测资料及相关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安黑碳气溶胶浓度变化幅度很大,全年黑碳日均浓度变化范围为1400~30000ng·m^-3,平均值为10000ng·m^-3。在春、秋、冬3季其浓度日变化具有明显的双峰特征。西安市黑碳浓度秋、冬季节的月份高,春、夏月份低。黑碳季节平均浓度分别为春季9400ng·m^-3,夏季为7100ng·m^-3,秋季12000ng·m^-3,冬季11900ng·m^-3。黑碳浓度的频次分布表明低浓度值在春季和夏季所占比例大大高于秋、冬季节。研究发现气象要素(风速和混合层高度)对黑碳浓度有重要的影响。
朱崇抒曹军骥沈振兴刘随心
关键词:黑碳气溶胶影响因素
关中地区冬季PM_(2.5)中碳气溶胶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被引量:41
2016年
为研究关中地区冬季PM2.5中碳气溶胶的污染特征和来源,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在西安、宝鸡、渭南和秦岭进行PM2.5的采集,并利用热光反射法测定了样品中的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和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结果表明,4个采样点OC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7.8、45.8、31.2和37.0μg·m-3,EC分别为8.5、6.7、7.6和5.7μg·m-3,总碳气溶胶(total carbonaceous aerosol,TCA)分别占PM2.5的36.4%、46.2%、36.9%和33.4%.OC和EC的相关性在西安(R2=0.93)和秦岭(R2=0.91)高于宝鸡(R2=0.58)和渭南(R2=0.62),表明OC和EC在西安和秦岭可能具有更为相似的来源,也可能具有更高的混合程度.所有样品的OC/EC比值均大于2.0,表明有二次气溶胶(secondary organic carbon,SOC)的生成,4个采样点SOC分别占OC的21.6%、40.3%、23.2%和27.8%.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解析结果显示,燃煤是关中地区冬季碳气溶胶的首要来源,占45.3%~47.9%,汽油车和生物质燃烧是次要来源,分别占26.1%~33.1%和14.3%~20.1%,此外柴油车也有一定贡献.
田鹏山曹军骥韩永明张宁宁张蓉刘随心
关键词:有机碳元素碳
岱海与太湖沉积物焦碳和烟炱最近200年历史对比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黑碳是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种难熔的含碳物质的连续统一体,由焦碳(char)和烟炱(soot)组成。岱海与太湖沉积物焦碳和烟炱浓度对比显示,两个湖泊焦碳浓度和通量变化受局地火事件影响,无明显的规律;而烟炱具有相似的变化历史,主要反映在1970年代后期急剧升高,与中国工业化历史一致。烟炱粒径细小,具区域传输特点,可以通过沉积物指示大气烟炱。结合当前大气气溶胶烟炱浓度.恢复了岱海与太湖地区最近200年来的大气烟炱浓度。其变化趋势与200年来北半球温度对比显示,大气烟炱中的高浓度对应于高温,低浓度对应低温。这种历史关系进一步证实大气烟炱在全球增温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韩永明曹军骥金章东刘随心安芷生
关键词:黑碳碳气溶胶焦碳烟炱沉积物
西安2005年春季大气碳气溶胶的演化特征
2005年3月至4月在西安市持续观测了PM2.5、PM10以及有机碳(OC)、元素碳(EC)的浓度变化,并探讨了西安2005年春季碳气溶胶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西安春季的PM2.5和PM10浓度比较高,而且观测期内有 88....
刘随心张二科曹军骥沈振兴朱崇抒
关键词:PM2.5PM10OCEC
文献传递
春节期间燃放烟花对西安市PM_(2.5)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本文通过2005—2010年大气细颗粒物(PM_(2.5))及其化学组分在春节燃放烟花期间(除夕及元宵节)的浓度变化特征详细讨论了燃放烟花对西安市PM_(2.5)的影响和贡献。燃放烟花时段PM_(2.5)平均质量浓度是其前后一天(非燃放烟花期)的1.3到2.6倍。被认为是烟花燃放标志物的K^+,MG^(2+)和K在燃放烟花时段的浓度超过了其在普通时段浓度的3倍。另外,通过化学质量平衡分析可知,在燃放烟花当天,燃放烟花排放的污染物占PM_(2.5)质量浓度的13.8%。除此之外,本研究还使用了一种基于烟花标志物K浓度来估算Pb(46.0%),总碳(TC)(28.0%),NO_3^-(5.0%)和SO_4^(2-)(1.7%)受到燃放烟花的贡献百分率的方法。
徐红梅张婷刘随心
关键词:贡献率
西安重度以上污染天气PM2.5重金属污染特征与健康风险被引量:7
2020年
为研究汾渭平原核心城市(西安)重度以上污染天气PM2.5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采集的PM2.5大气颗粒物样品,分析采样期间重度以上污染天气(AQI>200)PM2.5中与人群暴露健康风险关联的9种典型重金属成分,利用相关性分析揭示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运用富集因子、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判断来源,借助美国EPA风险暴露模型表征重金属健康风险水平。结果表明:PM2.5平均浓度191.49±48.67μg·m-3,重金属的平均浓度(ng·m-3)顺序为Zn(324.98)、Mn(123.52)、Pb(118.59)、Cu(46.78)、As(18.11)、Cr(16.24)、Ni(5.37)、V(4.59)、Co(3.13)。致癌重金属中Cr与风速呈显著负相关(-0.462),Ni与气压呈显著负相关(-0.503)、Co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0.506)。Zn、Pb、As污染与人为源密切相关,Ni、Co、Cu污染是自然源和人为源的共同作用;交通和燃煤排放、风飏粉尘、岩石风化排放一次气溶胶是重金属的主要来源。Mn元素具有较大非致癌风险,其他元素非致癌风险可忽略;Cr、As、Co风险值高于一般可接受水平,具有潜在致癌风险。
王鑫肖舜董治宝曹军骥张宁宁刘随心沈振兴徐红梅管清玉陶燕蔡瑞婷王雨萌
关键词:PM2.5重金属污染特征
西安大气黑碳气溶胶的观测和分析
2004年在西安站点利用黑碳测量仪(Aethalometer)获得了10个月大气中每5 min黑碳气溶胶(BC)浓度的演化特征。每5分钟BC浓度的最大值出现在12月11日,为124.5μg/m3,最小值出现在7月11号为...
朱崇抒曹军骥刘随心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