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娜

作品数:11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网膜
  • 7篇视网膜
  • 7篇细胞
  • 6篇藜芦
  • 6篇网膜母细胞瘤
  • 6篇细胞瘤
  • 6篇母细胞
  • 6篇母细胞瘤
  • 6篇白藜芦醇
  • 5篇视网膜母细胞
  • 5篇视网膜母细胞...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3篇糖尿病患者
  • 3篇病变
  • 3篇病患
  • 2篇断层扫描
  • 2篇血管
  • 2篇眼部
  • 2篇叶提取物

机构

  • 9篇河北医科大学...
  • 6篇河北省人民医...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爱尔眼科医院
  • 1篇石家庄市第一...

作者

  • 11篇南娜
  • 6篇崔平
  • 5篇赵萍
  • 3篇康洁
  • 3篇申景然
  • 3篇李军会
  • 2篇刘瑞
  • 2篇张明明
  • 2篇张睿
  • 2篇郝青
  • 2篇赵欣欣
  • 1篇刘欣

传媒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河北医药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成药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银杏叶提取物对NF-κB活性抑制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炎症的影响及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通路的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RPE-19细胞株,分为正常组(5.5 mmol·L-1葡萄糖),高糖组(30 mmol·L-1葡萄糖),银杏叶提取物不同剂量组组(30 mmol·L-1葡萄糖+12.5,25,50,100 mg·L-1银杏叶提取物)。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炎症因子(NIK/p-NIK,IKKα/p-IKKα,IκB/p-IκB)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F-κB磷酸化及核NF-κB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吸光度A明显降低(P<0.05),细胞TNF-α,IL-1β含量明显升高(P<0.05),p-NIK,p-IKKα,p-IκB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NF-κB,核NF-κB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高糖组比较,12.5,25,50,100 mg·L-1银杏叶提取物组吸光度A明显升高(P<0.05);细胞TNF-α,IL-1β含量明显降低(P<0.05),p-NIK,p-IKKα,p-IκB水平明显降低(P<0.05),p-NF-κB,核NF-κB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通过抑制NF-κB活性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
南娜赵萍张睿
关键词:银杏叶提取物高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银杏叶提取物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RPE-19细胞株,分为正常组(5.5 mmol·L-1葡萄糖),高糖组(30 mmol·L-1葡萄糖),银杏叶提取物组(30mmol·L-1葡萄糖+12.5,25,50,100 mg·L^(-1)银杏叶提取物)。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相关抗原-2(Bcl-2),白血病/淋巴瘤相关抗原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凋亡相关因子(Fas),Fas受体(Fas L)mRNA和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磷酸化及核JNK表达变化。结果:高糖组吸光度A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12.5,25,50,100 mg·L^(-1)银杏叶提取物组比高糖组A明显升高(P<0.05);高糖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12.5,25,50,100 mg·L^(-1)银杏叶提取物组比高糖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Bax和Caspase-3,Fas和Fas L表达升高(P<0.05),12.5,25,50,100 mg·L^(-1)银杏叶提取物组能降低Bax和Caspase-3的表达,升高Bcl-2表达水平,降低Fas和Fas L表达(P<0.05);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JNK磷酸化及核JNK蛋白水平升高(P<0.05),12.5,25,50,100 mg·L^(-1)银杏叶提取物降低JNK磷酸化及核JNK表达(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通过JNK通路,抑制细胞凋亡,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南娜赵萍张睿
关键词:银杏叶提取物高糖细胞凋亡JNK通路
白藜芦醇对视网膜母细胞瘤SO-Rb50增殖抑制作用的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SO-Rb50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视网膜母细胞瘤SO-RB50细胞,分别加入6.25、12.5、25、50、100μmol/L白藜芦醇,对照组加入等体积0.5%DMSO,分别孵育24、48 h,MTT方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50μmol/L白藜芦醇孵育48h后,收集细胞,RT-PCR、Western blot分别测定PCNA、Cyclin D、Rb和P16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白藜芦醇对视网膜母细胞瘤SO-Rb50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白藜芦醇处理后,G1期的细胞均显著增加,S期细胞明显减少;50μmol/L白藜芦醇处理48 h显著降低了PCNA和Cyclin D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提高了Rb和P16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P<0.01)。结论白藜芦醇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下调PCNA和Cyclin D表达、上调Rb和P16表达,进而影响其细胞周期进程,发挥其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崔平李军会南娜康洁申景然
关键词:白藜芦醇增殖
白藜芦醇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多药耐药性(MDR)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RB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实验。实验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进行。采用浓度为6.25、12.50、25.00、50.00、100.00μmol/L的白藜芦醇处理RB细胞,作用24、48h后,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组RB细胞的吸光度[A,旧称光密度(0D)]值,以此表示RB细胞活性。采用浓度为50.00/μmol/L的白藜芦醇处理RB细胞48h,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分别检测MDR-1、环氧化酶(COX)-2、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谷胱苷肽转移酶(GST)-π的mRNA和蛋白表达。3种检测均以加入等体积0.5%二甲基亚砜细胞培养液为对照组。结果MTT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6.25、12.50、25.00、50.00/μmol/学意义(F=6.351,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MDR-1、MRP1、COX-2、GST-π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170、5.758、4.152、4.638,P〈0.05)。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MDR-1、MRP1、COX-2、GST-π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48、5.955、4.541、3.514,P〈O.05)。结论白藜芦醇可降低RB细胞MDR因子的表达。
崔平康洁李军会南娜申景然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多药药物作用
糖尿病视神经病变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神经病变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方法:回顾64例(128眼)O~Ⅳ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病史、临床表现、眼部检查、眼底照相、眼部OCT检查,调查糖尿病视神经病变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结果:64例患者128眼中发生糖尿病视神经病变者共12眼,占9.38%。其临床表现多样,轻者无任何临床症状,重者视力明显下降。眼底检查可见视盘水肿、色淡、充血等多种改变,OCT上可见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增加。结论:糖尿病视神经病变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高,且其危害严重,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郝青赵萍南娜刘瑞赵欣欣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视神经病变
白藜芦醇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生物特性影响的机制研究
崔平张明明李军会南娜申景然
研究所采用的白藜芦醇在许多肿瘤研究中已取得可喜的成果,该药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且毒副作用小,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药物。但迄今该药作用于RB的效果及机制尚无报道。该系列研究的内容历经6年,在白藜...
关键词: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白藜芦醇药物治疗
白藜芦醇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株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A、bFGF和Ang-2表达的机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株SO-RB50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生成素2(Ang-2)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SO-RB50细胞株,分别加入6.25、12.5、25、50、100μmol/L Res,对照组加等量0.5%二甲亚砜(DMSO),孵育24、48 h后,MTT方法观察Res对细胞生长抑制作用;RT-PCR、Western印迹分别测定50μmol/L Res处理48 h后VEGFA、bFGF和Ang-2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Res可显著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生长,且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Res作用后VEGFA、bFGF和Ang-2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es具有抗视网膜母细胞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A、bFGF和Ang-2表达有关。
崔平南娜康洁李军会申景然
关键词:白藜芦醇视网膜母细胞瘤VEGFABFGFANG-2
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眼底血管造影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3年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估计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超过4千万,居世界第二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最主要表现,是重要的致盲病之一。而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infundnsanglography,FFA)可动态观察视网膜循环,早期发现新生微血管瘤血管性渗漏,无灌注区和黄斑水肿等,成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重要检查手段。由于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不同程度高血压、动脉硬化及心、脑、肾病变等全身疾病,故给造影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了解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做好眼底血管造影的护理,对确保患者安全及造影的顺利进行十分重要。我院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对48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FFA,通过是否全程干预对术后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总结如下。
南娜赵萍
关键词:糖尿病眼底血管造影护理
白藜芦醇对SO-RB5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作用效果
2015年
目的建立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SO-RB50皮下移植的裸鼠动物模型,观察白藜芦醇对肿瘤的影响。方法以2×108/ml SO-RB50细胞皮下注射制备视网膜母细胞瘤皮下移植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将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白藜芦醇、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测量裸鼠肿瘤体积并比较两组肿瘤重量;MTT法检测肿瘤细胞活性;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肿瘤生长明显减慢,体积小于对照组(t=2.283,P<0.05);实验组肿瘤重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35,P<0.05)。MTT结果显示实验组肿瘤细胞活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64,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PCNA、MMP-2、MMP-9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12、7.077、6.216,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有效抑制SO-RB5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
张明明崔平刘欣南娜李军会申景然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白藜芦醇裸鼠
糖尿病患者视神经纤维层病变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在未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前的眼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神经纤维层缺损变化。方法对52例(104眼)未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及52例(104眼)正常人眼的OCT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04眼糖尿病患者中视神经纤维平均厚度(77.62±13.29)μm较正常组(98.38±11.76)μm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前期即出现神经纤维层变薄,OCT检查对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赵萍南娜郝青刘瑞赵欣欣
关键词:糖尿病视神经病变视神经纤维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