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上皮
  • 3篇上皮性
  • 3篇肿瘤
  • 3篇组织化学
  • 3篇卵巢
  • 3篇卵巢肿瘤
  • 3篇免疫
  • 3篇免疫组织
  • 3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卵巢癌
  • 2篇RRM1表达
  • 1篇新辅助化疗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异位妊娠
  • 1篇预后
  • 1篇妊娠
  • 1篇上皮性卵巢癌
  • 1篇上皮性卵巢癌...
  • 1篇脾脏

机构

  • 5篇青岛大学医学...

作者

  • 5篇王黎明
  • 5篇卢飞飞
  • 4篇孙显璐
  • 3篇任婧婧
  • 1篇王言奎
  • 1篇隋爱华
  • 1篇姚如勇
  • 1篇姚如永
  • 1篇杨宗利
  • 1篇刘宁

传媒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RRM1表达与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研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与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二步法,检测40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宫颈鳞癌患者中RRM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与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1)新辅助化疗前,RRM1基因的表达率为40.0%(16/40),低分化者RRM1表达较中高分化者高(χ2=5.625,P=0.018),RRM1的表达与患者的绝经状态、高危型HPV感染、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2)新辅助化疗后耐药组RRM1基因的表达率为87.5%(14/16),高于新辅助化疗前(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8,P=0.044);(3)新辅助化疗前RRM1阳性组的化疗有效率为37.5%(6/16),RRM1阴性组的有效率为75.0%(1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5,P=0.018)。结论:RRM1基因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新辅助化疗可能上调RRM1基因的表达水平,RRM1有望成为预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指标。
任婧婧王黎明卢飞飞孙显璐姚如勇隋爱华
关键词:宫颈癌免疫组织化学新辅助化疗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RRM1和RRM2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RRM1)及M2(RRM2)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6000二步法,分别检测15例正常卵巢组织、15例良性卵巢肿瘤组织和46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RRM1和RRM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RRM1和RRM2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织RRM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8.70%,高于正常卵巢组织(0)和良性卵巢肿瘤组织(26.67%),差异均有显著意义(2χ=15.80、4.64,P〈0.05)。上皮性卵巢癌组织RRM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7.39%,高于正常卵巢组织(0)和良性卵巢肿瘤组织(20.00%),差异均有显著性(χ2=15.80、10.30,P〈0.05)。RRM1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低分化组表达阳性率(66.67%)高于高中分化组(30.00%),RRM2蛋白在FIGOⅢ~Ⅳ期上皮性卵巢癌表达阳性率(77.42%)高于Ⅰ~Ⅱ期(46.67%),差异均有显著性(χ2=4.340、4.350,P〈0.05)。上皮性卵巢癌组织RRM1和RRM2表达无相关性(r=0.264,P〉0.05)。结论 RRM1和RRM2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表达上调,有望成为新的卵巢肿瘤分子标记物,两者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到不同的作用。
卢飞飞任婧婧王黎明孙显璐
关键词:卵巢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脾脏异位妊娠1例报告被引量:4
2012年
患者34岁,孕2产2。因停经3月余伴全腹疼痛2d,超声发现脾脏异位妊娠1d,于2010-11-02以急腹症收入院。患者末次月经:2010-07-20,于停经40+d时外院测尿HCG阳性,超声未见宫内孕囊,行诊断性清宫术,病理未见明显绒毛及水泡样组织。15d前我院查血β-HCG42540IU/L,妇科超声未见宫内孕囊。
卢飞飞王黎明杨宗利
关键词:脾脏异位妊娠
RRM1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大亚基(RRM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6000二步法在62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检测RRM1蛋白的表达,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分析研究RRM1与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RRM1蛋白阳性表达率低分化卵巢癌组高于高、中分化卵巢癌组(P<0.05);在早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中,RRM1阳性表达者生存率比阴性表达者高(P<0.05);而在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中,RRM1阳性表达者生存率低(P<0.05);RRM1阳性表达+癌组织低分化为卵巢癌总生存期的影响因素,RRM1阳性表达+癌组织低分化者死亡危险度是非RRM1阳性表达+癌组织低分化者的4.252倍。结论 RRM1对上皮性卵巢癌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卢飞飞任婧婧刘宁王黎明王言奎孙显璐
关键词:卵巢肿瘤预后
RRM2在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2011年
目的探讨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小亚基(RRM2)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二步法和RT-PCR法,检测RRM2、CD105(Endoglin)在正常卵巢、良性卵巢肿瘤、低度潜在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和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用CD105(Endoglin)标记微血管密度(MVD),并分析RRM2 mRNA和CD105 mRNA表达的关系。结果 (1)低度潜在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1.586±0.650,66.67%)和上皮性卵巢癌组织(1.870±0.618,69.35%)的RRM2 mRNA表达量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卵巢组织(0.771±0.495,0)和良性卵巢肿瘤组织(0.952±0.601,26.67%)(P<0.05)。(2)低度潜在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2.190±0.512,23.15±4.38)和上皮性卵巢癌组织(2.735±0.636,25.27±6.91)中的CD105 mRNA表达量和MVD均高于正常卵巢组织(0.686±0.637,3.40±1.78)和良性卵巢肿瘤组织(0.763±0.547,12.15±2.29)(P<0.05)。(3)RRM2 mRNA表达量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在低度潜在恶性组和FIGOⅠ~Ⅱ期卵巢癌组高于正常卵巢组和良性卵巢肿瘤组(P<0.05),在FIGOⅢ~Ⅳ期高于Ⅰ~Ⅱ期(t=-2.370,χ2=5.937,P<0.05)。(4)RRM2 mRNA和CD105mRNA之间表达呈正相关(r=0.713,P<0.05)。结论 RRM2可能参与上皮性卵巢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对上皮性卵巢癌的血管生成可能有一定促进作用,有望成为一个新的早期诊断指标。
卢飞飞王黎明姚如永孙显璐
关键词:卵巢肿瘤免疫组织化学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