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向丽

作品数:65 被引量:155H指数:7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艺术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哲学宗教
  • 15篇艺术
  • 7篇经济管理
  • 6篇文学
  • 5篇社会学
  • 5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6篇人类学
  • 20篇美学
  • 18篇审美
  • 16篇审美人类学
  • 14篇艺术
  • 6篇当代美学
  • 6篇人类学转向
  • 6篇马克思主义美...
  • 5篇艺术人类学
  • 5篇意识形态
  • 5篇主义
  • 5篇乌托邦
  • 4篇人类学视野
  • 4篇审美经验
  • 4篇审美制度
  • 4篇资本主义
  • 4篇文化
  • 3篇当代艺术
  • 3篇中国艺术
  • 3篇人类学批评

机构

  • 53篇云南大学
  • 10篇武汉大学
  • 4篇浙江大学
  • 2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悉尼大学
  • 1篇浙江传媒学院
  • 1篇曼彻斯特大学
  • 1篇莱顿大学
  • 1篇圣彼得堡国立...
  • 1篇安特卫普大学

作者

  • 64篇向丽
  • 4篇王杰
  • 2篇王大桥
  • 1篇段吉方
  • 1篇王杰
  • 1篇王杰
  • 1篇尹庆红
  • 1篇刘康

传媒

  • 18篇马克思主义美...
  • 9篇民族艺术
  • 7篇思想战线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2篇柳州师专学报
  • 2篇内蒙古大学艺...
  • 2篇广西民族大学...
  • 2篇上海艺术评论
  • 1篇文艺争鸣
  • 1篇文艺研究
  • 1篇学术界
  • 1篇上海艺术家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东方丛刊
  • 1篇民族艺术研究
  • 1篇艺术探索
  • 1篇成都师范学院...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7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8
  • 3篇2007
  • 6篇2006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艺术的民族志书写如何可能——艺术人类学的田野与意义再生产被引量:14
2017年
民族志作为获取田野知识的方法与作为文本书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与事实。作为文本书写,民族志的目的不在于田野的再现,而是对于田野意义的探寻。正是承接着民族志的经验性研究与自我反思性,当代美学和艺术学正在恢复对于人类原初全部感性存在的重新观照。作为艺术人类学研究不可忽略的一种独特文本,民族志在显现艺术的多元存在结构及其意义等方面愈来愈彰显其重要性。在关于艺术的民族志书写范式研究中,书写的是怎样的"艺术"?如何描述与评价此种艺术?如何发掘艺术的审美意蕴及其价值?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不可逾越的。并且,正是在此过程中,艺术的编织性、杂糅性与流动性等特征及其意义才有可能如其所是地显现出来。藉此,艺术的民族志书写不仅仅是描述的问题,而是意义建构的问题。
向丽
关键词:民族志民族志书写田野艺术人类学
现代世界经济转变中的劳动美学
本文分析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劳动文化和美学转型的可能性。作者描述了现代复杂的全球化经济演化进程及其对于人们社会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本文尤其关注现代全球化经济条件下劳动美学的作用,同时也涉及关于经济全球化消极方面的社会批判。
亚历山大·维克多罗维奇·彼得罗夫向丽
关键词:劳动美学经济全球化
文献传递
怀旧·乡愁·乌托邦——中国艺术乡建的三重面向被引量:11
2021年
艺术乡建作为中国乡村建设的新近模式,并非单向度的艺术实验,也远不止乡村问题,而是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社会实践。它既基于中国百年之痛,同时又提供着审美修复与重建的可能,它改变着人们对于乡村的感知,并且日益构建出乡村新的美学景观。这种景观是一个巨大的化学反应场,它将分别主要指向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怀旧""乡愁"与"乌托邦"三种时间向度的纵横编织以及叠合,在历史的回旋往复中衍化出新生的多重身体,并且将审美革命、审美资本、审美治理、时尚与趣味、悲剧美学、审美教育等社会和美学的当代问题激活出来,成为当代美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民俗学、伦理学等领域共同聚集的最富于时代温度的重要议题之一。
向丽
关键词:怀旧乡愁乌托邦
马克思的人类学思想及其美学意义
2013年
正如我们不能仅凭马克思著述中直接涉及"美"字的地方透析马克思的全部美学思想一样,马克思对于人类学的兴趣在他一生的理论探索中以不同的方式持续着的这一事实也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且要求以一种新的探讨方式对此加以把握。在关于人的思考中,马克思的美学与人类学之间具有深刻的联系,并且以其对于从纯粹意识演化而来的宏大叙事以及关于"他者"的意识形态想象的批判而与传统美学和人类学相区分,从而获得自身的规定性。马克思美学不在于解释"美"是什么,而是关于如何创造"美"的理论和实践,亦即一种革命的美学和人类学。因此,纵深发掘马克思的人类学思想及其美学意义对于我们在现代语境中更深入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向丽
关键词:异化神话
美学的人类学转向与当代美学的发展
在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演化和发展过程中,人类学日益凸显其在学科疆界拓展与学科重组中的价值与意义,而美学的人类学转向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与学术潮流.人类学以其实证研究与反思性,为美学“感性存在”的显现与敞开、关于审美和艺术的重...
向丽
关键词:当代美学人类学转向研究范式中心主义
视差中的对话——《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批评:与西方学者的对话》中的“声音蒙太奇”
2023年
苏格拉底的“对话”通常被视为西方哲学的开端,而对话本身也正是在不同对话者所构造的视差之中洞见真理。对话是一场没有尽头的冒险,而非对既有理论的再现。哲学家需要面对提问者所带来的他异性视角,并在对话中呈现彼此的观念和思想,这是一场聚集与流动同时发生的历程,新的问题也由此衍生,并共同汇聚于通往“真理”的道路上。因而,对话的目的并不在于得到固定的答案,而是在对话中不断地探寻思想的极限和边界,并对之进行照看与增补。
向丽张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美学苏格拉底视差西方学者
观看之道与本土美学——《本土美学:原住民艺术、媒介与认同》导读
2023年
“本土美学”是一种长期被遗忘的存在,即便在关于原始艺术的相关考察中可寻觅些许讨论,也往往只是吉光片羽,而这也正映照出了《本土美学:原住民艺术、媒介与认同》独特的光芒。该书为我们展示了两种观看之道:“原生性观看之道”与“反身性观看之道”,分别从“如其所是”和“反身性”两个维度,为本土美学的建构提供了当代向度。本土美学指的是世界各地独立于西方传统而发展起来的关于审美经验的思想,它虽然具有杂糅的、叠合的和流动性等特征,但仍然本真性地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地方依恋”感,并以“自然”“地方”“脉搏”为素材,借由“依恋”与“连通”,为全球文化生态重建提供了一份富于灵性的疗愈和治理“指南”。
向丽
关键词:观看之道
走向跨学科的美学研究——近年来审美人类学研究综述被引量:6
2006年
审美人类学研究的兴起和发展是近年来在国内当代美学/文艺学以及人类学领域中值得关注的学术发展动态。本文从审美人类学在国内产生的学术背景、具体的学科建设和实践以及在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发展前景几个方面展现国内审美人类学研究的现状及其出路的探索轨迹,对于把握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新动向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向丽
关键词:审美人类学学科建设
看:一种意识形态凝视?——关于“美”的审美人类学阐释被引量:2
2008年
审美人类学的基本任务是考察来自不同文化语境中的人们如何"看"世界,"看"于此成为一种关于"什么是美"以及"如何审美"的意识形态凝视。意识形态具有缜密的运作机制,能够巧妙而神秘地将"必须如此行为"置换为"愿意如此行为",于此,生产"看"的场域实质上是在生产一种信仰的场域。"看"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凝视是一种基本事实,如何发掘这种"看"背后隐藏着的审美与权力之间交叠共生的互动关系以及于此造成的审美和艺术现象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问题的社会根源,这是当代美学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美学的现代性之维也将于此生长出来。
向丽
关键词:意识形态审美人类学
创意、批评与全球化——第六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综述
2017年
在全球化时代,艺术与文化创意已经成为当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创意与文化批评紧密相关,在当代社会中将获得新的理论与实践增长空间。2017年7月14日至15日,第六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在英国威尔士卡迪夫大学举行,会议主题是:创意、批评与全球化。在此次会议中,不同国家、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围绕着全球化时代创意与批评的互动关系以及审美与政治、文化与经济之间内在而微妙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对话,向学术界呈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学者立足于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学科前沿所产生的最新研究成果。
向丽
关键词:创意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