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敏 作品数:7 被引量:15 H指数:3 供职机构: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MICA基因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病因不明,但遗传及免疫因素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MIC(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Ⅰ chain-rela... 葛柳青 吕敏 夏冰文献传递 炎症性肠病相关基因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构建炎症性肠病相关基因(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 chain-related gene A,MI-CA)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CLXSN-MICA,为进一步研究MICA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根据MIC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通过RT-PCR方法,从含有MICA基因的Hela细胞中,扩增该基因外显子片段,与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CLXSN连接,构建MICA基因的逆转录表达载体,并进行鉴定。结果构建的新质粒经PCR、酶切鉴定和DNA测序,证实新质粒构建成功。结论重组MICA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MICA在炎症性肠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葛柳青 夏冰 吕敏 姚军关键词:MICA 逆转录病毒载体 炎症性肠病 MIC基因在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MIC(MHC class I chain-related gene)基因是一个与 MHC Ⅰ类基因相连锁,同源性很高但分子结构、功能和组织分布不同于经典的 HLA Ⅰ类基因的基因家族,其中仅有 MICA、MICB... 葛柳青 吕敏 夏冰文献传递 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研究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溃疡性结肠炎(UC)的相关性,以期发现UC的易感基因.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对汉族72例UC患者和314例正常对照者HLA-DRB1基因分型.结果:UC患者携带DRB1*07等位基因的频率较正常对照组高(19.4%vs 9.2%,P=0.022 9,OR=2.372,95% CI:1.181~4.766),但经Bonferroni校正后PC>0.05,差异无显著性.在临床亚型分析中,全结肠炎组和无肠外表现组的DRB1*07的频率明显增高.在中重度组中DRB1*07和DRB1*14的频率显著增高,轻度组的DRB1*16的频率明显增高,而携带DRB1*03的5例患者在临床上均表现为轻度,这些差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在轻度组中的DRB1*16的频率同样明显高于在中重度组的频率.结论:在汉族人群中,HLA-DRB1*07与全结肠炎、无肠外表现以及中重度UC呈正相关,HLA-DRB1*14和HLA-DRB1*16分别与中重度和轻度UC呈正相关,而HLA-DRB1*03与中重度UC呈负相关,提示HLA-DRB1等位基因与中国汉族人群的UC临床表型有关. 吕敏 夏冰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12例临床诊断分析 被引量:5 2004年 吕敏 夏冰 张克俭关键词:淋巴瘤 胃肠道 原发性 内镜 MICB 0106等位基因与湖北汉族人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MHCI类相关基因(MHC class Ⅰ chain-related gene,MIC)与MHCI类基因连锁,同源性很高。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MICA和MICB微卫星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UC)相关,本研究继续探讨MICB第2、3、4外显子基因多态性与UC的相关性,以期发现UC的易感基因。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PCR-SSCP),对105例湖北汉族UC患者和213例正常对照者进行MICB基因分型。结果UC患者的MICB 0106等位基因频率较正常组显著增高(19.0%比8.9%,P=0.000,Pc〈0.001,OR=2.402,95%CI为1.488~3.879)。在临床亚型分析中,MICB0106等位基因频率在全结肠炎、中重度UC组及有肠外表现的UC患者中均显著增高(分别为24.4%比8.9%,P=0.000,Pc〈0.001,OR=3.294,95%CI为1.800~6.027;24.1%比8.9%,P=0.000,Pc〈0.001,OR=3.249,95%CI为1.893~5.576;20.5%比8.9%,P=0.002,Pc=0.012,OR=2.626,95%CI为1.418~4.861)。而且MICB0106等位基因频率在男性和年龄≥40岁的患者中比正常组显著增高(分别为22.1%比8.0%,P=0.001,Pc=0.006,OR=3.276,95%CI为1.737~6.178;28.8%比8.3%,P=0.000,Pc〈0.001,OR=4.500,95%CI为2.381~8.504)。结论MICB0106等位基因与湖北汉族人UC存在显著相关性,而且与全结肠炎、中重度UC、肠外表现、男性及年龄≥4JD岁的患者有关,提示携带MICB0106等位基因的个体对UC存在遗传易感性。 李一 夏冰 吕敏 葛柳青 李春 罗燕 姜挺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MIC基因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经典Ⅰ链相关基因 A 和 B(MICA and MICB)表达于肠上皮细胞膜上,与肠上皮的 V δ1 γδ T 细胞等效应细胞的 NKG2D 配体相互识别后,并活化这些效应细胞,在肠道免疫调节... 吕敏 李一 夏冰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