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立爽

作品数:9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东濮凹陷
  • 3篇凹陷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油藏
  • 2篇油气
  • 2篇气田
  • 1篇低熟油
  • 1篇底水
  • 1篇底水锥进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球化学意义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岩化
  • 1篇岩化作用
  • 1篇油藏特征
  • 1篇油气成因
  • 1篇油气田
  • 1篇油田

机构

  • 9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长江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集团...

作者

  • 9篇吕立爽
  • 5篇张成富
  • 3篇徐田武
  • 1篇鹿坤
  • 1篇丁海霞
  • 1篇徐静
  • 1篇张鲁惠
  • 1篇陈建
  • 1篇唐友军
  • 1篇张雪松
  • 1篇陈宪梅
  • 1篇李军
  • 1篇耿师江
  • 1篇任杰
  • 1篇周霞
  • 1篇赵真
  • 1篇邓金华
  • 1篇王丽华
  • 1篇谢彩虹
  • 1篇周艳娜

传媒

  • 3篇断块油气田
  • 1篇石化技术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海洋石油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形成规模油田成烃要素下限探讨——以东濮凹陷马寨油田为例被引量:5
2019年
随着勘探程度日益加深,我国东部老油区大油气田逐步发现殆尽,小洼陷的油气勘探渐成勘探热点。文中根据有机地球化学理论解剖了东濮凹陷独立含油气系统的马寨油田,探讨了形成千万吨级规模储量油田必需的成烃要素下限。研究认为形成千万吨级规模储量油田至少需具备3个要素:1)成熟烃源岩镜质组反射率至少大于0.6%,其对应埋藏深度至少大于3 000 m;2)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1.0%的烃源岩厚度至少在279 m以上;3)生烃强度大于50×104t/km^2的烃源岩面积至少50 km^2。
徐田武张成富吕立爽陶登海赵聪会许学良
关键词:东濮凹陷
胡39东块油藏开采技术对策研究
2010年
针对胡39东块油藏投入开发后普遍呈现初期产能高、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迅速等问题,运用底水锥进机理研究,认为该油藏大部分油井的实际产液量大于临界产液量,造成油井过早的见水,油藏采收率降低;其次胡39东块油藏出砂严重,套管易受损,通过射孔密度及出砂机理研究,寻找保护套管、减缓锥进和防砂的几点措施,从而达到该油藏高效开发的目的。
吕立爽丁海霞谢彩虹李军王丽华
关键词:油藏底水锥进出砂射孔密度
胡七北块剩余油分布规律与开发
2013年
随着开发的深入,胡七北块进入高含水期,开采难度日益增大,寻找剩余油富集区带迫在眉睫。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采油工程原理为指导,立足现有井网,总结胡七北块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发现胡七北块剩余油分布有两种类型:一是在水驱难以到达的构造边缘地带及构造高部位富集;二是在水驱动用程度较低的低渗储层中富集。通过部署新井、侧钻老井、转注对应井、完善注采井网、选择脉冲注水、采油工程技术,提高水驱效率,采用压裂措施,改善储层物性,以期达到油藏稳定、经济、高效开发目标。
吕立爽邓金华丁海霞康艳琴田东明薛红妍吕晓芹
关键词: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采油工程技术水驱效率
普光气田不同储集空间孔隙结构参数特征分析
2015年
普光礁滩相储层具有溶蚀孔洞发育、局部发育裂缝,储层孔隙结构比较复杂、非均质性比较强的特点[1、2]。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导致了储层动用状况不明确,不同类型动用程度差异大等特征。当气藏进入开发阶段,前期较粗的地质认识已不能满足开发需要,需要研究不同储集空间储层孔隙结构参数特征,针对不同储层采用不同的开发方案合理制定生产制度,为普光气田的高产稳产提供依据。
王利霞赵真陈建吕立爽宋燕
关键词:普光气田孔隙结构特征参数
脱羟基维生素E类化合物在成熟原油中检出及潜在地球化学意义
2022年
脱羟基维生素E类化合物是一类通常作为未熟—低熟源岩或原油可靠标志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然而,在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南部马厂地区成熟原油中检测出了较为丰富的脱羟基维生素E类化合物。为了探究成熟原油中脱羟基维生素E类化合物的富集成因模式,详细地分析了其在原油样品中的分布特征,并充分结合马厂地区的构造演化特征、烃源岩分布与热演化史、原油样品的其他有机分子化合物特征以及原油围岩的黏土矿物组合与催化特征,总结出2种成因模式:一是成熟原油中混入了少量携带着脱羟基维生素E类化合物的未熟—低熟可溶物;二是储层中黏土矿物的演化机制降低了脱羟基维生素E类化合物的分解速率和程度。
唐友军唐友军徐田武徐田武张成富吕立爽
关键词:地质意义低熟油黏土矿物
濮城油气田濮85块沙三中^(6-7)油藏评价研究
2013年
濮85块位于东濮凹陷北部濮城油气田,文卫濮构造结合带上,构造复杂,油藏埋深较大,紧邻濮卫生油次洼,油源丰富。本文通过构造及油藏特征研究,挖潜剩余油富集的边角高部位,以提高剩余油利用率,增加储量动用程度。
吕立爽张成富高永涛陈宪梅
关键词:储量动用
普光地区飞仙关组台缘滩储层发育机理与差异分布规律被引量:2
2023年
台缘滩是飞仙关组储层发育的优势相带,而同样位于台缘带的普光主体、大湾-毛坝地区飞仙关组储层发育分布存在明显差异。若要进一步完善飞仙关组储层发育分布机理,明确普光地区飞仙关组不同区域的储层差异发育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则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文中运用岩石学、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围绕不同区域储层差异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取得以下认识:1)普光地区飞仙关组储集岩主要为(残余)鲕粒白云岩、(残余)砂屑白云岩、细—中晶白云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晶间(溶)孔、溶洞。2)普光主体地区颗粒滩储层连续发育,粒内溶孔占比较高,达到53.8%;大湾-毛坝地区储层厚度相对较小,粒内溶孔占比较低,约为17.7%。3)优质储层的形成主要与颗粒滩沉积、准同生溶蚀作用、白云岩化作用有关。4)台缘滩储层差异发育受控于古地貌,古地貌控制下的滩相沉积差异提供了储层差异发育的基础,受古地貌和沉积影响的准同生溶蚀作用增大了储层差异发育,准同生白云岩化作用进一步增大了区域储层差异发育。
杨伟强吕立爽周艳娜任杰徐静杨玉平王璇张雪松
关键词:飞仙关组白云岩化作用
东濮凹陷南部湖相油气特征与成因机制被引量:2
2020年
文中采用生物标志物、链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天然气组成与碳同位素技术方法,研究了东濮凹陷南部油气特征及成因机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南部油气纵向上来自沙三中、沙三下亚段烃源岩。但是,平面上,桥口油田主要是来自前梨园洼陷Ⅱ型干酪根生成的油气,天然气以油型气为主,油气具有多期充注特征,属于深部超压油气藏;马厂与三春集油田主要是来自葛岗集洼陷Ⅱ2-Ⅲ型干酪根生成的油气,天然气以煤型气为主,充注时间单一,为常温常压油气藏。东濮凹陷南部油气藏普遍层薄、致密、低孔、低渗,具有重要的致密气勘探前景。
耿师江徐田武鹿坤张成富吕立爽
关键词:油气成因成藏特征生物标志物碳同位素东濮凹陷
东濮凹陷胡庆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分析
2021年
研究东濮凹陷胡庆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利用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原油与烃源岩进行饱和烃色谱、饱和烃与芳烃色谱-质谱分析,剖析了两者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研究表明:胡庆地区发育3类原油,第一类原油具有极高伽马蜡烷,质量色谱图中甾烷呈“L”形特征,来自第二台阶的沙一段烃源岩,在沙一段储层中富集形成自生自储常温常压油藏;第二类原油为具有较高伽马蜡烷、三环萜烷以C23为主峰、甾烷呈不对称“V”形特征的中质油,来自第二台阶的沙三下亚段烃源岩,近源聚集形成常温常压油藏;第三类原油为具有较低伽马蜡烷、三环萜烷以C21为主峰、甾烷呈不对称“V”形特征的轻质油,是第一台阶的海通集洼陷沙三中亚段烃源岩生成,在第一台阶优质砂体中聚集形成的高温高压油藏。3类油藏由浅至深形成了3个独立的油气成藏系统,海通集洼陷并没有向第二台阶供烃。
吕立爽吕立爽张成富张成富周霞
关键词:油源对比沙河街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