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剑宏

作品数:36 被引量:393H指数:11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9篇骨折
  • 11篇关节
  • 9篇内固定
  • 8篇外固定
  • 7篇钢板
  • 6篇远端
  • 6篇胫骨
  • 6篇外固定支架
  • 5篇远端骨折
  • 5篇软骨
  • 5篇手术
  • 5篇手术治疗
  • 5篇锁定加压钢板
  • 5篇平台骨折
  • 5篇桡骨远端
  • 5篇胫骨平台
  • 5篇胫骨平台骨折
  • 5篇加压钢板
  • 4篇软骨细胞
  • 4篇桡骨远端骨

机构

  • 36篇第二军医大学
  • 6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浦东新区人民...

作者

  • 36篇王秋根
  • 36篇吴剑宏
  • 31篇张秋林
  • 26篇汤旭日
  • 24篇纪方
  • 24篇汪方
  • 22篇唐昊
  • 20篇王万宗
  • 15篇陆晴友
  • 10篇邓迎生
  • 10篇谢杨
  • 9篇汪滋民
  • 9篇王谦
  • 8篇官正茂
  • 8篇杜明奎
  • 8篇蔡晓冰
  • 7篇杨长伟
  • 6篇禹宝庆
  • 6篇沈洪兴
  • 5篇王家林

传媒

  • 10篇中华创伤骨科...
  • 7篇第四届全国创...
  • 4篇第二届国际创...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第十届全国骨...
  • 1篇国外医学(骨...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华国际医学...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 9篇2007
  • 13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GustiloⅢ型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
2008年
随着高能量损伤的日益增加,股骨远端骨折病例不断增多,伤情也越来越复杂。股骨远端骨折常存在软组织损伤严重、骨折粉碎、骨折延伸到膝关节等而导致多数病例治疗效果不满意,尤其是GustiloⅢ型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难度更大。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35例GustiloⅢ型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不包括截肢病例),现报告如下。
官正茂张秋林纪方王秋根唐昊汤旭日汪方王万宗吴剑宏谢杨王谦曹磊杨长伟
关键词: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股骨远端骨折高能量损伤软组织损伤
踝关节特殊骨折的治疗
2003年
人体的踝关节结构复杂,负荷重量大,活动范围广,所以踝关节骨折是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特别容易发生在青壮年。同时,踝关节骨折的分类方法亦较多,分类的机理也各不相同。本文主要通过对一些治疗诊断上比较棘手、容易漏诊、误诊而导致治疗失败的特殊类型骨折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对Maisonneuve骨折、Cotton骨折、Bosworth骨折、Tillaux骨折、Dupuytren骨折和塔门型骨折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概括,旨在通过本文能对临床医生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王万宗陆晴友吴剑宏王秋根张秋林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
掌侧钢板结合外支架治疗高能量损伤C3型桡骨远端骨折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初步研究掌侧支撑钢板结合外支架等固定治疗高能量损伤C3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07年6月,使用掌侧入路支撑钢板、跨腕关节外支架并结合克氏针撬拨、植骨等技术治疗C3型桡骨远端骨折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26~47岁,平均37岁。闭合性骨折9例,开放性骨折4例(GustinoⅠ型3例,Ⅱ型1例)。病程2h~17d。比较手术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及关节活动范围等,初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随访7~29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及关节面均获明显改善。桡骨远端影像学评估采用Stewart改良的Sarmiento评分,优9例,良4例;腕关节功能采用Gartland-Werley标准评定,优5例,良6例,可2例。结论:①掌侧钢板可支撑掌侧皮质,防止骨折碎片向掌侧移位和维持掌倾角,还能为背桡侧外支架提供掌侧支点;②外支架可借助掌侧支点维持桡骨长度和掌倾角,并利于对损伤关节软骨的修复产生"模造";③克氏针、植骨等技术的运用可进一步稳定骨折端。
邓迎生张秋林王秋根纪方蔡晓冰唐昊吴剑宏汪方汤旭日谢杨官正茂杨长伟王谦
关键词:关节内骨折
上肩部悬吊复合体双重损伤的治疗被引量:9
2007年
“上肩部悬吊复合体(superior shoulder suspensory complex,sssc)双重损伤”的概念是对“漂浮肩”认识的进一步延伸。目前对这种少见损伤的机理还不很清楚,使其治疗策略也存在很多争议。我院自2000年1月~2005年7月收治11例SSSC两处或两处以上损伤患者,根据锁骨和肩胛骨骨折远端移位的程度、损伤的类型及患者的要求分别采用了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报告如下。
汪滋民张秋林王秋根纪方蔡晓冰吴剑宏唐昊胡晓亮
关键词:非手术治疗复合体悬吊肩部伤患者
掌侧锁定加压钢板与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8
2007年
目的比较研究掌侧锁定加压钢板(LCP)与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2000年1月-2006年6月分别采用外固定支架和掌侧LCP结合克氏针撬拨、植骨等技术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C型骨折61例(85侧),骨折按AO/ASIF分型:C1型28侧,C2型33侧,C3型24侧。其中掌侧LCP治疗组34侧,外固定支架固定组51侧。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及关节活动范围等,初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6~27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及关节面均获明显改善。腕关节功能按Gartland—Werlev标准评定,C1、C2型骨折LCP组优于外固定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3型骨折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掌侧或背侧不稳定的C1、C2型桡骨远端骨折,掌侧LCP可提供有效固定及早期活动;背侧不稳定的C型桡骨远端骨折是外固定支架的最佳适应证;严重粉碎的C3型骨折(尤其掌侧不稳定者)应联合运用LCP和外固定支架等技术。
邓迎生张秋林王秋根纪方蔡晓冰唐昊吴剑宏汪方汤旭日谢杨官正茂杨长伟王谦
关键词:桡骨骨折外固定器锁定加压钢板
外固定支架联合带血管骨瓣植骨在距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7
2006年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联合带血管骨瓣植骨治疗距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5年3月收治的7例距骨颈骨折患者,按Hawkins分型:Ⅱ型6例,Ⅲ型1例,分别采用手法闭合复位(1例)和切开复位(6例)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7例患者均在上述处理后加外固定支架跨关节固定联合带血管的骨瓣植骨治疗。术后观察骨愈合、骨坏死及后足功能情况。结果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3~24个月,平均17个月。7例均获骨性愈合,无一例发生缺血性骨坏死。后足功能按Maryland评分系统进行评估,结果:优5例,良2例。1例合并距骨体骨折患者出现明显的胫距关节骨关节炎,最后行胫距关节融合术。结论外固定支架联合带血管骨瓣植骨能有效地防止距骨颈骨折后缺血性骨坏死,但远期效果尚须进一步观察。
张秋林王秋根张少成唐昊李凌纪方麻文谦汪方汤旭日谢杨王万宗吴剑宏
关键词:距骨颈骨折外固定支架骨折固定术
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促进兔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目的:对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PLIUS)在全厚关节软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探讨其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手段在关节软骨损伤修复和延缓退变中的应用. 方法:成年雌性新西兰兔24只,在双侧股骨髁部钻孔形成直径3.5...
汪方王彦丽王秋根唐昊陆晴友汤旭日吴剑宏
关键词:关节软骨软骨损伤蛋白多糖胶原
文献传递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高度丢失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分析随访病例术后平台高度丢失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提高胫骨平台骨折手术解剖复位率. 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间在某院治疗的不同类型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回顾,对有良好随访的57例达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
王秋根王家林陆晴友王万宗吴剑宏汪方方大标杨涛汤旭日张秋林沈洪兴纪方禹宝庆许硕贵唐昊张春才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创伤性骨关节炎解剖复位
文献传递
三种不同培养条件下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速率的差别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兔关节软骨细胞在3种不同培养条件下增殖速率的差别。方法:实验于2004-10/2006-10在上海长海医院血管外科实验室完成。取4周龄新西兰雄性兔6只,利用机械与酶消化的方法获得均一性兔关节软骨细胞,在单层培养条件下增殖至第2代;将第2代细胞在高密度条件下转入藻酸盐凝胶24孔培养介质,进行三维培养。根据实验目的,将24孔培养板分为单层培养对照组,三维培养组(培养液不含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含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三维培养组(培养液含50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每日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软骨细胞的生长状态,进行细胞计数1周,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比较3种不同培养条件下兔关节软骨细胞的增殖速率。结果:①单层培养细胞24h后开始贴壁生长,细胞形态呈多角形、星形、圆形,72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增殖数目明显增多,细胞增殖呈片状;三维培养条件下的软骨细胞,刚接种至藻酸钠凝胶时,细胞形态为圆形;三维培养(含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体系中的软骨细胞从转入三维培养的第3天起,发现细胞出现分裂增殖,局部有细胞团族形成,第7天,凝胶中开始有大量的细胞团族形成。在培养过程中,三维培养软骨细胞形态始终保持圆形。②1周内,单层培养条件下的软骨细胞增殖速率要明显高于三维培养组;含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三维培养组的软骨细胞增殖速率明显高于不含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三维培养组。结论:单层培养方法短期内(1周)对软骨细胞的增殖作用要优于三维培养方法;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三维培养条件下关节软骨细胞具有促进增殖的作用。
吴剑宏王秋根张秋林汤旭日汪方邓迎生谢杨官正茂王谦杨常委
关键词:关节软骨细胞藻酸盐细胞培养
跟骨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微创治疗的适应症及手术方法等相关问题. 方法:采用斯氏针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及斯氏针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的微创手术方法治疗Sanders Ⅱ型及Ⅲ型跟骨骨折病例共38例,42足,平均随访2年4...
王谦官正茂王秋根张秋林汪方汤旭日杨长伟杨新伟吴剑宏谢杨
关键词:跟骨骨折微创手术内固定适应症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