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HRCT表现
  • 4篇胸膜
  • 4篇病理
  • 3篇胸膜凹陷
  • 3篇胸膜凹陷征
  • 3篇肿瘤
  • 3篇周围型
  • 3篇周围型肺癌
  • 3篇肺癌
  • 3篇肺部
  • 3篇肺部病变
  • 3篇凹陷
  • 3篇X线
  • 3篇CT诊断
  • 3篇病变
  • 2篇影响因素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影像学表现
  • 2篇支气管

机构

  • 12篇上海第二医科...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14篇吴华伟
  • 11篇许建荣
  • 10篇程杰军
  • 5篇华小兰
  • 3篇沈加林
  • 3篇华佳
  • 3篇杨咏琰
  • 2篇宋子江
  • 2篇顾海燕
  • 2篇李惠民
  • 2篇肖湘生
  • 2篇李成洲
  • 2篇刘士远
  • 1篇黄文群
  • 1篇刘会敏
  • 1篇鲍春德
  • 1篇王元
  • 1篇郭强
  • 1篇杨之晖
  • 1篇陈顺乐

传媒

  • 3篇中国医学计算...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国外医学(临...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2006年华...

年份

  • 2篇2006
  • 5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周气道病变的HRCT表现被引量:1
2004年
外周气道病变的临床异常出现很晚,发现时往往已产生严重的气流阻塞而不能进行肺组织活检。传统X线胸片对小气道病变的检出既不敏感也无特异性。且气流阻力大部分发生在较大气道,只有严重小气道病变才能检测到肺功能的异常。故高分辨力CT可在小气道疾病诊断方面起重要作用。
程杰军吴华伟许建荣
关键词:支气管疾病HRCT气流阻塞肺组织活检
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征形成的瘤内基础及相关影响因素被引量:69
2001年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征形成的瘤内基础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周围型肺癌 86例 ,按有无胸膜凹陷征分为实验组 ( 3 4例 )和对照组 ( 5 2例 ) ,并分析其间质情况 ;然后对 7个变量 (瘤内纤维化、肿瘤 胸壁距离、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患者性别 )分别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  ( 1)胶原纤维为瘤内主要间质纤维 ,实验组高于对照组 (t=3 0 74 ,P <0 0 1) ;实验组Ⅰ型胶原含量高于对照组 (t=2 896,P <0 0 1) ,成纤维母细胞百分含量高于对照组 ( χ2 =10 785 ,P <0 0 5 )。 ( 2 )实验组瘤内纤维化程度高于对照组 (t=3 0 74 ,P <0 0 1) ,瘤 壁距离及瘤灶直径均小于对照组 (t=5 4 4 4 ,2 874 ,P <0 0 1) ,两组组织类型构成不同 ( χ2 =13 5 3 ,P <0 0 1) ;( 3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 ,影响胸膜凹陷形成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瘤内纤维化( χ2 =6 85 1,P <0 .0 1)、瘤 壁距离 ( χ2 =6 684 ,P <0 0 1)、组织类型 ( χ2 =5 3 3 8,P =0 0 2 1) ,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性别无明显关系 ( χ2 =0 0 0 0 ,2 3 0 8,1 116,3 0 3 4 ,P >0 0 5 )。结论 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征形成的主要基础是间质Ⅰ型胶原纤维 ,成纤维母细胞为?
吴华伟肖湘生刘士远李惠民李成洲刘会敏
关键词:肺肿瘤统计学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征影响因素
干燥综合征肺部病变的HRCT诊断
目的评价干燥综合征肺部病变的HRCT诊断。材料和方法分析26例干燥综合征的肺HRCT 图象,观察病变HRCT分型、病变分布特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与继发性干燥综合征肺病变的形态特点。结果干燥综合征肺病的HRCT病变分型为U...
程杰军许建荣吴华伟华佳华小兰
文献传递
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征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对照被引量:75
2002年
目的 用CT、MRI评价肺癌胸膜凹陷间隙内容物的性质 ,并探讨CT、MRI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周围型肺癌 38例 ,影像、手术及大体病理均显示胸膜凹陷征。分别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 ,MRI横断及冠状面T1WI、T2 WI及脂肪抑制成像。测量胸膜凹陷间隙内容物的CT值 ,分析MRI信号特点 ,并与手术及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典型胸膜凹陷征 2 1例 ,凹陷间隙内CT值为 7.5 3± 6 .91HU ,符合水样密度。MRI上呈水样信号 ,脂肪抑制后T2 WI仍呈高信号 ;线状胸膜凹陷征 11例 ,仅 2例CT值示水样密度 ,MRT2 WI上 6例胸膜凹陷区见小三角形水样信号 ;叶间裂胸膜凹陷 4例 ,仅见于CT肺窗 ,局部无喇叭口状阴影形成 ,MRT2 WI上局部无水样信号改变 ;复合型胸膜凹陷 2例 ,其表现与以上所述相同。上述各型均于手术及大体病理显示脏层胸膜凹陷 ,局部胸膜光滑无增厚、无脂肪及软组织充填。CT、MRI对胸膜凹陷征内水的总显示率为 85 .3% ,与病理结果对照无显著差异 (χ2 =0 .2 0 6 ,P >0 .0 5 )。结论 CT及MRI进一步证实肺癌胸膜凹陷间隙内为水 ;CT及MRI基本能够反映胸膜凹陷的病理实质。
肖湘生吴华伟李惠民刘士远李成洲
关键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病理对照影像学表现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征
风湿性肺病HRCT表现的一般特征
目的探讨风湿病肺部病变HRCT表现的一般特征。材料和方法分析308例风湿病的肺HRCT 图象,观察病变的分布特点、肺与支气管病变的形态特点。结果风湿性肺病的病变分布主要为周边分布(63.6%)、偏后侧分布(57.8%)及...
吴华伟程杰军许建荣沈加林宋子江华小兰
文献传递
气管-主支气管局灶性和弥漫性异常的CT诊断
2003年
中央气道的异常通常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在胸片上却往往无明显的表现而造成漏诊或误诊。如进一步行CT检查,尤其是螺旋CT及三维重组,对发现病变、准确描述病变位置、范围及制定外科治疗计划尤其有用。综述了中央气道病变的CT检查技术及其局灶性和弥漫性疾病的CT诊断。
程杰军吴华伟许建荣
关键词:支气管疾病螺旋CT
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被引量:3
2003年
吴华伟程杰军许建荣
关键词:肺肿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CT诊断手术治疗病理诊断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25例肺部病变的调查被引量:31
2004年
目的了解当前诊治条件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肺部病变表现和发生率。方法对525例1999-2003年来我院初诊的非感染性SLE病例进行胸部平片、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摄影术(HRCT)、多普勒心脏彩超检查,分析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结果SLE肺部病变按发生率依次有胸膜炎/胸腔积液、间质性肺炎、肺动脉高压、小气道病变、急性狼疮肺炎、肺泡出血、肺挛缩综合征、肺栓塞等,总体发生率36.6%。男性胸膜炎累及率高于女性(37.5%vs24%,P<0.05)。大部分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症状可不明显,发病时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SLEDAI)积分(7±4)分,与非间质性肺炎组差异无显著性。44%的病灶呈非对称性分布。早期渗出型病变全肺都可累及,晚期纤维化型病变以下肺和外周分布多见,36.8%纤维化型同时有渗出性病灶。经多普勒心脏彩超检查肺动脉高压发生率4.8%。结论肺是SLE常见的受累器官,总体发生率很高,表现多样,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值得引起重视和深入研究。
郭强顾越英黄文群杨程德吴华伟鲍春德王元许建荣陈顺乐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部病变肺动脉高压间质性肺炎胸膜炎
成人正常肺吸气相呼气相HRCT表现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评价肺吸气相 呼气相HRCT的正常表现。方法 健康成人 46例 ,分别行吸气末及呼气末HRCT检查 ,分析气管形态、径线及面积的变化 ,肺衰减及肺面积的变化。结果 吸气相时气管为圆形或椭圆形 ,呼气相时气管大多数(63 % )为马蹄形 ;呼气相气管横断面积较吸气相平均减小 (2 3± 9) % ,前后径及横径平均分别减小 (2 2± 8) %、(15± 7) % ,气管面积缩小的百分比与前后径及横径缩小的百分比成正相关 (r=0 .63 3 ,0 .3 93 ,P <0 .0 1)。呼气相较吸气相肺衰减增加 ,以肺野后部及肺底水平增加为著 (P <0 .0 1) ;呼气相肺衰减梯度较吸气相明显 ,且以肺底为著 (P <0 .0 1) ;呼气相肺横断面积减小 ,平均减小 (2 1± 9) % ;隆突水平肺衰减增加与肺面积减小呈正比 (r=0 .70 2 ,P <0 .0 1)。呼气相时 2 8.3 % (13 /4 6)可见马赛克征。结论 肺吸气相 呼气相HRCT的正常表现不同。呼气相HRCT的气管形态大多为马蹄形 ,气管面积减小 ,前后径减小为主 ;呼气相时肺横断面积减小与肺衰减值增加呈正相关性 ,肺前后部衰减梯度明显 ,且以肺底为著。
吴华伟许建荣程杰军沈加林华小兰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成人
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征形成的病理机制及CT和MRI评价
第一部分 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征形成的瘤内基础及相关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征形成的瘤内纤维化基础及影响胸膜凹陷征形成的 相关因素。 ...
吴华伟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