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杏华

作品数:26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九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教育厅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领域

  • 13篇理学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1篇纳米
  • 11篇发光
  • 8篇纳米晶
  • 5篇上转换发光
  • 5篇发光特性
  • 4篇陶瓷
  • 3篇单分散
  • 3篇陶瓷材料
  • 3篇透明陶瓷
  • 3篇稀土
  • 3篇粒径
  • 3篇激发态吸收
  • 3篇干压成型
  • 3篇ER
  • 2篇电池
  • 2篇电光
  • 2篇电光效应
  • 2篇电流
  • 2篇短路
  • 2篇短路电流

机构

  • 26篇九江学院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26篇吴杏华
  • 24篇王殿元
  • 21篇王庆凯
  • 20篇郭艳艳
  • 7篇常章用
  • 5篇曾玮
  • 4篇孙光厚
  • 3篇罗江龙
  • 2篇段兴凯
  • 2篇王金亮
  • 2篇张玉霞
  • 1篇周玉俊
  • 1篇尹训昌
  • 1篇潮兴兵
  • 1篇王波
  • 1篇余里生
  • 1篇刘志强
  • 1篇彭丹

传媒

  • 3篇化工新型材料
  • 3篇物理实验
  • 3篇九江学院学报...
  • 2篇中国稀土学报
  • 2篇九江学院学报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江西科学
  • 1篇科教文汇
  • 1篇九江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4篇2019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钒酸钇透明陶瓷的制备方法
一种钒酸钇透明陶瓷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六水硝酸钇溶于去离子水,磁力搅拌得到硝酸钇水溶液,然后加入适量柠檬酸和偏钒酸铵,磁力搅拌得到混合溶液;再将混合溶液置于烘箱内蒸发掉水分,得到褐色固体产物,产物粉碎后于...
郭艳艳王殿元王庆凯段兴凯吴杏华
文献传递
燃烧法制备Y_2Zr_2O_7:Tb^(3+)纳米晶及其发光性质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以甘氨酸作燃烧剂采用燃烧法制备Y2Zr2O7:Tb3+纳米晶粉末。用X射线衍射仪(XRD)、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Y2Zr2O7:Tb3+纳米晶的相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到的纳米晶粒度均匀、结晶完好,属于立方萤石结构。发光光谱的测试表明:Tb3+呈现其特征绿色发射,最强峰位于542nm处。Tb3+的掺杂摩尔浓度在0.5%~6%的范围内,3%为最佳掺杂浓度。
王庆凯王殿元郭艳艳吴杏华常章用罗江龙
关键词:燃烧合成光致发光
稀土发光纳米材料发光特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0年
郭艳艳吴杏华王殿元王庆凯
关键词:稀土发光纳米材料小尺寸效应
Y_2Zr_2O_7:Eu^(3+)纳米微粒的合成与变温发光特性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采用低温燃烧法制备了Y2Zr2O7∶Eu3+纳米微粒,用XRD和HRTEM对纳米微粒的结构、形貌进行了分析和表征.作为对比,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Y2Zr2O7∶Eu3+体相材料,对其变温发光特性进行了测试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Y2Zr2O7∶Eu3+纳米晶的606和628nm发射(5D0→7F2)最强,与5D0→7F1磁偶跃迁相对发光强度较体相材料增强60%,且随着温度的降低,Eu3+离子5D0→7FJ(J=1,2,3,4)跃迁发光强度均有变化.另外,采用盐酸"浸蚀"技术对Y2Zr2O7∶Eu3+纳米微粒进行了表面处理,室温发射光谱测试表明:5D0→7F2,3,4电偶跃迁与5D0→7F1磁偶跃迁的相对强度较表面处理前减小约15%.对观测到的结果通过纳米微粒的表面效应和激活离子所处局域环境的变化进行了定性解释和讨论.
王殿元王庆凯常章用郭艳艳吴杏华
关键词:燃烧合成
一种钒酸钇透明陶瓷的制备方法
一种钒酸钇透明陶瓷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六水硝酸钇溶于去离子水,磁力搅拌得到硝酸钇水溶液,然后加入适量柠檬酸和偏钒酸铵,磁力搅拌得到混合溶液;再将混合溶液置于烘箱内蒸发掉水分,得到褐色固体产物,产物粉碎后于...
郭艳艳王殿元王庆凯段兴凯吴杏华
文献传递
BaF_(2):Er^(3+)/Yb^(3+)纳米材料的合成与上转换发光特性研究
2024年
文章利用沉淀法制备得到BaF_(2):Er^(3+)/Yb^(3+)纳米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半导体激光器及光谱仪等表征测试设备对BaF_(2):Er^(3+)/Yb^(3+)纳米材料的结构、形貌及变温上转换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到的纳米材料,颗粒均匀,尺寸在26.8nm左右。上转换发光光谱的研究表明,在980nm波长激光激发下,可以探测到明显的上转换荧光。能级分析,上转换荧光分别来自Er^(3+)离子的能级跃迁。
郭艳艳吴杏华王庆凯王殿元
关键词: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
扭曲向列相液晶电光效应的研究被引量:14
2007年
分析了扭曲向列相液晶的电光效应,采用溴钨灯作为光源,运用光栅单色仪选择380-1100nm波段的光进行照射,测量在0~8V电压条件下扭曲向列相液晶对于不同波长入射光的透射率。
王庆凯吴杏华王殿元孙光厚王佃文
关键词:扭曲向列相液晶透射率电光效应
785nmLD激发下Tm^(3+)/Ho^(3+):Y_2O_3纳米晶的上转换发光
2011年
以甘氨酸为燃烧剂,采用低温燃烧法制备了Tm3+,Ho3+共掺杂的Y2O3纳米晶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和粒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本文以785nm LD为激发光,研究了样品的上转换发光性质,实验结果得到了峰值波长为487nm(蓝色),548nm(绿色),659nm和695nm(红色)上转换发光.经过分析表明,上述发光分别指5F3→5I8(Ho3+)+1 G4→3 H6(Tm3+),(5F4,5S2)→5I8(Ho3+),5F5→5I8(Ho3+)和3F3→3 H6(Tm3+)跃迁.通过对上转换发光强度和激发光功率的关系研究,揭示出其均为双光子过程,并且能量传递上转换和激发态吸收是上转换发光的主要机制.由于其高效的上转换发光性能,该材料在荧光标记、三维立体显示等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郭艳艳王庆凯吴杏华曾玮王殿元王波
关键词:上转换发光激发态吸收
YAG:Nd双波长激发上转换发光特性研究
2008年
采用808 nm LD激光和氙灯光双波长激发Nd:YAG单晶,研究了Nd^3+离子激发态吸收上转换发光特性。研究发现,在570~610nm范围内改变氙灯激发光波长,均观测到了较强的453nm、472nm和493nm蓝色上转换发光。根据Nd^3+离子的能级结构和发光特性可知,它们分别对应于^4D3/2→^4I15/2,^2P3/2→^4I13/2;^4G9/2→^4I9/2;^2P3/2→^4I15/2跃迁。另外对Nd^3+离子的上转换发光机制作了简单讨论。
王殿元郭艳艳吴杏华王金亮
关键词:ND:YAG激发态吸收发光特性
一种单分散超小粒径二氧化钛纳米晶的制备方法
一种单分散超小粒径二氧化钛纳米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钛酸四丁酯溶于无水乙醇中,磁力搅拌,缓慢滴入适量去离子水,水解反应完毕后经离心、洗涤得白色产物;然后将产物分散于无水乙醇中,加入三乙醇胺,磁力搅拌并加...
郭艳艳王殿元王庆凯吴杏华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