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
-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免疫抑制剂对HaCaT细胞分泌CXCL11/I-TAC的影响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观察免疫抑制剂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分泌CXCL11/I-TAC的影响。方法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HaCaT细胞中CXCL11/I-TAC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不同浓度的甲氨蝶呤、地塞米松和雷公藤内酯醇作用后培养24h的HaCaT细胞上清中的CXCL11/I-TAC水平。结果无刺激条件下HaCaT细胞本身不表达CXCL11/I-TAC mRNA。IFN-γ和TNF-α均可诱导HaCaT细胞表达CXCL11/I-TAC mRNA。本研究首次报告,甲氨蝶呤(0.1,1,10ng/ml)、地塞米松(0.01,0.1,1,10ng/ml)和雷公藤内酯醇(0.01,0.1,1ng/ml)均显著抑制IFN-γ和TNF-α诱导的HaCaT细胞分泌的CXCL11/I-TA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抑制作用均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甲氨蝶呤、地塞米松和雷公藤内酯醇对Th1占主导的炎性皮肤病的治疗机制可能均与其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分泌CXCL11/I-TAC有关,从而减少Th1细胞进入皮肤,减轻炎性反应。
- 肖汀郭英军吴江吴剑王雅坤何春涤陈洪铎
- 关键词:HACAT细胞雷公藤内酯醇
- UVA、NB-UVB和免疫抑制剂对HaCaT细胞分泌IFN-γ诱生的单核因子的影响
- 2008年
- 目的观察UVA、窄谱UVB(NB-UVB)和三种免疫抑制剂对HaCaT细胞分泌IFN-γ诱生的单核因子(CXCL9/Mig)的影响。方法用ELISA检测不同剂量UVA、NB-UVB以及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甲氨蝶呤和雷公藤内酯醇作用后培养24h的HaCaT细胞上清中CXCL9/Mig水平。结果UVA(2,4,6,8J/cm^2)、NB-UVB(0.1J/cm^2)、地塞米松(0.001,0.01,0.1,10ng/mL)、甲氨蝶呤(1,10ng/mL)和雷公藤内酯醇(0.01,0.1,1ng/mL)均显著抑制HaCaT细胞分泌CXCL9/Mig(P〈0.05)。结论UVA、NB-UVB、地塞米松、甲氨蝶呤和雷公藤内酯醇对Th1占主导的炎症性皮肤病的治疗机制可能均与其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分泌CXCL9/Mig有关。
- 肖汀吴江吴剑王雅坤何春涤陈洪铎
- 关键词:雷公藤内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