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溢峰

作品数:11 被引量:86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骨折
  • 4篇腰椎
  • 4篇植骨
  • 3篇腰椎结核
  • 3篇植骨融合
  • 3篇下腰椎
  • 3篇下腰椎结核
  • 3篇疗效
  • 3篇内固定
  • 3篇结核
  • 3篇后路
  • 3篇骨融合
  • 3篇股骨
  • 3篇关节
  • 3篇钢板
  • 2篇单节段
  • 2篇压缩性
  • 2篇压缩性骨折
  • 2篇置入
  • 2篇术后

机构

  • 11篇广州医学院第...

作者

  • 11篇吴溢峰
  • 10篇张振山
  • 7篇李健
  • 6篇潘永谦
  • 6篇杨波
  • 6篇张平
  • 5篇赵洪普
  • 3篇李健
  • 2篇邱勤业
  • 2篇王簕
  • 2篇宋磊
  • 1篇曾勉东
  • 1篇余升华
  • 1篇赵宏普
  • 1篇赖彩永
  • 1篇吕玉明
  • 1篇胡汉生
  • 1篇赖烨钤

传媒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4篇2011
  • 7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路一期病灶清除联合单节段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下腰椎结核的疗效评价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后路一期病灶清除联合单节段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下腰椎结核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7月至2009年7月确诊为下腰椎结核行后路一期病灶清除联合单节段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20例。男7例,女13例,年龄29~65岁,平均40岁。L3/4节段4例,L4/5节段15例,L5/S1节段1例。病程1~12个月,平均6.4个月。术前、后检查X线片测量椎间隙高度、畸形矫正等情况。术后所有病例均常规佩戴腰围严格限制腰椎活动3个月、抗痨治疗9~18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9~20个月随访,平均14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65min,术中出血平均780mL。原有腰腿痛症状大部分消失。术后无感染、无结核病变复发、螺钉断钉等并发症。术前椎间高度、Cobb角与术后及末次随访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结果优11例,良8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为95%。术后椎间融合率为90%。结论:后路一期病灶清除联合单节段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疗效明确,是治疗下腰椎结核可行的方法之一。
李健张振山杨波赵洪普张平潘永谦吴溢峰
关键词:结核骨关节腰椎后路手术
胫骨后倾角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改变及意义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对因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的患者,测量评价术前、术后胫骨(假体)平台后倾角(PSA),为TKA中胫骨平台截骨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本院2007年1月~2009年3月因骨性关节炎行TKA治疗的30膝24例术后HSS评分70分以上的患者,收集术前、术后X线侧位片的医学数字影像通信标准DICOM格式的相片,测量髓内、髓外胫骨(假体)平台后倾角。[结果]髓内参照法,术前胫骨内、外侧平台及术后假体后倾角分别为13.1°±3.3°,9.8°±3.5°,5.1°±2.3°,三者两两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髓内、髓外参照法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髓内参照法,术后假体后倾角和5°后倾截骨标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不同,术中胫骨截骨应符合髓内参照法5°或髓外参照法8°后倾截骨标准,以恢复包括关节软骨、半月板在内的后倾角度,获得更好的术后功能。
李健吴溢峰赵洪普张振山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人工假体胫骨后倾角骨性关节炎
骶管内节细胞神经瘤1例治疗报告被引量:1
2011年
节细胞神经瘤(Ganglioneuroma)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的神经组织来源的肿瘤,发生于骶管内者较少见,关于椎管内神经节细胞起源肿瘤,最早可追溯到1911年Pick等的报道。1999年,Jiang等[1]报道了1例终丝神经节细胞肿瘤,
李健吴溢峰杨波宋磊邱勤业王簕张振山
关键词:节细胞神经瘤骶管内细胞肿瘤细胞起源神经节椎管内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5月至2008年5月收治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hasty,PVP...
李健张振山杨波张平潘永谦吴溢峰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椎体骨折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
目的 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间在我院因脊髓型颈椎病行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男24例,女16例;年龄45 ~75岁,平均54岁;病程平均14个月(1个月...
李健张振山杨波张平潘永谦吴溢峰
关键词:颈椎病脊柱融合疗效
交锁髓内钉置入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钢板断裂:同一机构5年20例资料分析被引量:11
2010年
背景:近年来,交锁髓内钉逐渐应用于治疗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联合植骨术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钢板断裂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股骨干骨折术后钢板断裂患者,普通钢板13例,加压钢板7例。行钢板螺钉取出后均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交锁髓内钉固定联合植骨术治疗。均为静力固定,远近端各有两枚锁钉,术后评价其疗效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随访10~36个月(平均16.2个月)。按照Hohl功能评价方法评价临床结果优12例,良6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90%。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5~12个月,平均7.4个月。表明交锁髓内钉联合植骨术疗效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满意,是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钢板断裂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李健张振山赵洪普张平潘永谦吴溢峰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置入股骨干骨折骨折内固定髓内钢板
后路一期病灶清除联合单节段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下腰椎结核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后路一期病灶清除联合单节段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下腰椎结核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7月至2009年7月确诊为下腰椎结核行后路一期病灶清除联合单节段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20例.男7例,女13...
李健张振山张平潘永谦吴溢峰
关键词:腰椎脊柱结核
双侧双平面与单侧经椎弓根椎体成形术疗效比较被引量:26
2011年
[目的]比较双侧双平面与单侧经椎弓根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10月~2009年6月,60例(71节)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在C型臂X线机或(和)CT引导下,双侧双平面或单侧经椎弓根向病椎内穿针并注入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术后X线片和CT观察骨水泥的分布和渗漏情况,采用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后凸Cobb角、VAS评分及ODI指数进行手术疗效比较,并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71节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36节椎体行双侧双平面经椎弓根入路、35节行单侧经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1周、1年时,两组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后凸Cobb角、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均有改善(P〈0.05)。术后1周双侧双平面组与单侧组比较,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后凸Cobb角、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ODI指数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1年时,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入路经椎弓根椎体成形术中,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后凸Cobb角、早期VAS评分的改善在双侧双平面组优于单侧组;并发症发生率、ODI指数、中远期VAS评分两组疗效相近。
李健吴溢峰杨波邱勤业宋磊王簕张振山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压缩性骨折
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与传统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被引量:33
2010年
背景: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有动力髋螺钉、Gamma钉、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等,究竟使用何种内固定目前仍存在争议。近年来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逐渐被用于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05/2009-06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组及传统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组各2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下地时间及内固定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5~18个月,平均12.6个月。两组间伤口引流量、下地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解剖钢板组较动力髋螺钉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P〈0.05)。内固定后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解剖钢板组优良率更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与传统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相比,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
李健张振山赵洪普张平潘永谦吴溢峰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折内固定解剖钢板动力髋螺钉髋关节功能
腰椎后路椎弓根钉置入并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治疗下腰椎结核被引量:8
2011年
背景:采用自体颗粒骨结合打压植骨技术,行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治疗下腰椎结核具有可靠的融合率,但目前临床应用报道不多。目的:探讨经腰椎后路椎弓根钉置入并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治疗单节段下腰椎结核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7/2009-07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单节段下腰椎结核患者20例,均行后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置入内固定后评价其神经功能障碍改善、疗效、椎体融合及畸形矫正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0个月。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结果优11例,良8例,中1例,优良率95%。椎间融合率约为90%。内固定未见松脱、断裂等并发症。置入后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椎间高度均较置入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后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腰椎椎体间融合固定是治疗下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之一。
李健张振山杨波赵洪普吴溢峰
关键词:下腰椎自体颗粒骨椎弓根打压植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