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玲玲
- 作品数:29 被引量:152H指数:8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更多>>
- 发文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 海洋石油工程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海洋石油工程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是落实"三同时"制度的重要保证,但目前存在着没有技术规范等问题。竣工验收应严格区分海上工程和陆地终端工程,执行分类验收和分期验收,针对新建、改(扩)建和技术改造类项目、污染型和生态影响型项目,分门别类编制验收监测报告表、报告和验收调查报告,完善验收监测项目,规范现场勘查流程,出具一份高质量的验收监测报告。
- 兰圣迎连忠廉黄楚光蔡伟叙吴玲玲
- 关键词:海洋石油
- 大亚湾沉积物与生物体中重金属含量及其评价
- 根据2010年8月对大亚湾海域的海洋环境调查资料,对该水域表层沉积物和生物体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和富集状况进行分析,并采用与其他海域和历史数据相比较的方法以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亚湾表层沉积物中5种...
- 吴玲玲
- 关键词:海洋环境沉积物生物体重金属含量
- 文献传递
- 营养指数法和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法在评价富营养化上的差异
- 根据2004年3月、4月、5月和8月四个航次大亚湾口附近海域的监测资料,利用营养指数(包括化学耗氧量、溶解无机氮、溶解无机磷法)和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法评价了该海域的营养化情况,结果表明,由两种富营养化方法得出的结果基本一...
- 易斌吴玲玲林端方宏达董燕红
- 关键词: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
- 文献传递
- 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对策被引量:13
- 2014年
-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海洋环境监测能力切实得到了加强,业务体系不断创新发展,为海洋环境保护和沿海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服务。文章回顾了近年来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当前海洋环境监测所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海洋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对策。
- 熊小飞上官茂森陈洁黄楚光周佩瑜石荣贵吴玲玲
- 关键词:环境监测
- 大亚湾生态监控区生态环境问题及管理对策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大亚湾是南海北部渔业资源的摇篮,多种经济物种在此栖息、繁殖、索饵和成长,具有典型的海湾生境特征。通过对大亚湾生态监控区环境调查和历史资料分析,发现大亚湾生态监控区存在陆源污染严重、溢油事故和赤潮灾害频发、海洋环境质量下降、典型红树林生态系统和海龟处境堪忧等海洋生态问题。针对大亚湾目前的海洋生态问题,提出了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生态管理生态修复,调整产业结构等环境对策措施。
- 吴玲玲易斌林端许战洲兰圣迎
- 关键词:生态环境问题
- 湛江南柳河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被引量:20
- 2007年
- 对南柳河排污口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富集状况进行分析,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Cu,Pb,Zn,Cd,Hg含量分布呈现由西北到东南递减的变化特点;5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均较重,且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Pb>Zn>Cu>Hg>Cd;生态危害评价显示,Pb,Cu,Zn等元素属于轻微生态危害,Hg,Cd等元素属于中等生态危害,5种元素生态危害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Hg>Cd>Pb>Cu>Zn。
- 兰圣迎吴玲玲陈洁周俊杰
- 关键词:重金属沉积物排污口
- 多环芳烃油指纹应用于船舶溢油鉴别研究被引量:9
- 2014年
- 溢油种类主要包括船舶燃料油和原油,二者性质的差异决定了鉴别方法也相应不同,寻求适合于船舶溢油的鉴别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使用柱色谱层析方法对样品进行分离前处理的基础上,以气相色谱/质谱方法(GC-MS)为主要分析手段,对溢油样品和可疑船舶溢油源样品的多环芳烃油指纹特征进行对比,并在多环芳烃油指纹参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多环芳烃内组成三角图分布特征与聚类分析研究,成功为珠江口水域某船舶溢油事故追踪到肇事溢油源。结果表明:取自丁船的油样和现场溢油样芳烃油指纹特征最为相近,是此次溢油事故的溢油源。受风化作用后的船舶燃料油中饱和烃类化合物数量稀少,且含量极低,不适合用于溢油鉴别,而多环芳烃类化合物较饱和烃类化合物而言具有含量高、种类丰富的特点,是该类溢油鉴别的主要油指纹依据。使用油指纹参数进行可疑溢油源识别时,充分考虑油品中有机分子所受风化影响程度的不同是风化条件下溢油鉴定的关键。因此,多环芳烃油指纹可以有效应用于船舶燃料油溢油的鉴别。
- 周佩瑜陈畅曙胡平叶剑军上官茂森刘景钦吴玲玲方宏达黄楚光
- 关键词:多环芳烃船舶溢油溢油鉴别
- 珠江口表层沉积物石油类含量、分布及变化趋势被引量:8
- 2012年
-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2006、2009、2010和2011年夏季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的石油类含量,并与历史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5年中夏季珠江口表层沉积物的石油类平均含量分别为127.2μg/g、318.0μg/g、134.1μg/g、和118.5μg/g;珠江口内站位的石油类含量明显高于口外站位;相同站位的石油类含量年际间波动较大;本世纪的石油类含量明显高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海洋沉积物质量》第一类标准来评价,4年珠江口表层沉积物石油类含量的站位超标率分别为0、25%、10%和5%。影响珠江口海域沉积物中石油类含量的主要因素有陆源排污输入、溢油和水动力条件等。
- 吴玲玲周俊杰李海涛陈洁胡平黄楚光方宏达
- 关键词:石油类沉积物珠江口
- 历史遗留围填海项目生态保护修复相关思考被引量:10
- 2020年
- 2018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提出加快处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保护滨海湿地生态环境。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的相关要求,自然资源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印发相应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指南,对地方处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的工作程序和实施细则提出了明确指引。依据目前正在开展的工作,文章重点梳理了在解决历史遗留围填海项目的过程中配套的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的主要保护修复类型,探讨不用围填海利用类型与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适宜性,同时依据不同的海域地理单元分析其与不同生态修复类型的适宜性。文章总结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工作的建议:①要把握异地修复的原则;②要落实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理念;③要在实施方案的设计中注重增殖放流的科学性研究;④要强化围填海的监督管理和考核机制;⑤针对多年形成的围填海项目,充分考虑现有已形成的生态系统的平衡。
- 黄华梅吴玲玲苏文
- 关键词:生态保护生态修复
- 大亚湾海域2007~2010年海洋生物体内Hg、Pb、Cd和As含量及生物质量评价被引量:12
- 2014年
- 分析了2007~2010年大亚湾海域贝类、鱼类和甲壳类等海洋生物体内Hg、Pb、Cd和As的含量及质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贝类Pb、Cd和As相对较高,Pb平均含量呈逐年递减趋势,Hg呈稍微增加趋势;2008~2010年鱼类Pb呈现递减趋势;甲壳类体内Pb呈逐年递减趋势,而Cd和As呈现递增趋势。以《海洋生物质量》标准为依据,大亚湾贝类体内Hg全部符合第一类国家海洋生物质量标准;Cd和As符合第二类国家海洋生物质量标准;除2007年个别超过国家海洋生物质量第三类标准外,Pb含量符合国家海洋生物质量第二类标准。与历史资料相比,大亚湾海洋生物质量基本处于较稳定状态,Pb等个别指标较高可能与该海域重金属含量的背景值有关。
- 易斌周鹏周俊杰李海涛张红标吴玲玲李冬梅郑远来方宏达黄楚光
- 关键词:重金属海洋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