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鹏波

作品数:38 被引量:130H指数:8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8篇脂肪
  • 17篇酒精
  • 17篇酒精性
  • 17篇非酒精性
  • 17篇非酒精性脂肪
  • 16篇肝病
  • 13篇基因
  • 11篇多态
  • 11篇多态性
  • 11篇META分析
  • 10篇脂肪性
  • 10篇脂肪性肝病
  • 10篇细胞
  • 9篇脂肪肝
  • 9篇酒精性脂肪肝
  • 9篇酒精性脂肪性...
  • 9篇基因多态性
  • 9篇非酒精性脂肪...
  • 7篇凋亡
  • 7篇自噬

机构

  • 38篇武汉大学
  • 10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湖北科技学院

作者

  • 38篇吴鹏波
  • 35篇谭诗云
  • 9篇李明
  • 9篇张国
  • 8篇罗和生
  • 8篇俞媛洁
  • 7篇王倩
  • 7篇柳健
  • 6篇郭芳
  • 3篇柴红
  • 3篇王明珠
  • 2篇于红刚
  • 1篇叶会兰
  • 1篇王娟娟
  • 1篇张法灿
  • 1篇姚文敏
  • 1篇马静静
  • 1篇胡松
  • 1篇王波
  • 1篇陈怡

传媒

  • 8篇医学研究杂志
  • 6篇胃肠病学和肝...
  • 3篇医学综述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9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1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硬化失代偿合并肝性脑病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预测模型建立与评估
王倩余媛洁谭诗云吴鹏波柳健
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系统评价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 Med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1月有关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以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试验组)与门冬氨酸鸟氨酸或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的比值比(OR)以及95%CI为效应指标,并对两组治疗前后血氨、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神志转清醒时间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采用Revman 5.2进行Meta分析总体有效率。结果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共535例受试者,其中试验组269例,对照组26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OR=3.92,95%CI 2.48~6.17,P<0.000 01)。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血氨、ALT、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2.33,95%CI-0.10~4.76,P>0.05;SMD=5.32,95%CI-0.45~11.09,P>0.05;SMD=1.58,95%CI-1.84~5.01,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氨、TBIL低于对照组,神志转清醒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8.58.34,95%CI-32.24^-4.93,P<0.05;SMD=-20.73,95%CI-28.51^-12.96,P<0.05;SMD=-16.34,95%CI-23.53^-9.14,P<0.05)。治疗后两组ALT、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30.34,95%CI-63.61^-2.93,P>0.05;OR=0.58,95%CI 0.18~1.92,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郭芳谭诗云吴鹏波王明珠舒泳翔
关键词:肝性脑病门冬氨酸鸟氨酸纳洛酮META分析
合并慢性肾脏病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及胃镜下特征分析
2022年
目的研究合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患者的临床及内镜下特征,为其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9年12月~2021年8月就诊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经胃镜诊断为PU且合并CKD的患者47例为研究组,从不伴有CKD的PU患者中抽取与研究组年龄匹配的47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及胃镜资料。结果研究组出现上消化道出血、食欲不振的患者多于对照组,腹痛、腹胀患者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溃疡类型、形态、直径、数量、分期、胃内好发部位、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CKD1~3a期患者与CKD3b~5期患者比较,后者发生≥1cm的溃疡比例高(P<0.05),其余溃疡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比较,研究组血红蛋白浓度低、重症比例高(P<0.05),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CKD的PU患者腹部症状不典型,更容易发生消化道出血,一旦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则有更高的重症风险,应尽可能早期发现并干预,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吕昂吴鹏波谭诗云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慢性肾脏病上消化道出血
间质金属蛋白酶基因多态性与中心性肥胖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交互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间质金属蛋白酶-9 (MMP-9)-1562C/T (rs3918242)以及MMP-2-1306C/T(rs24386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遗传易感性以及与中心性肥胖交互作用.方法 对545例NAFLD患者和636例正常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rs24386以及rs3918242基因型、非条件logistic分析各基因型与脂肪肝发病易感性关系,利用非条件logistic分析和广义多因子降维(GMDR)法分析rs3918242、rs243865与中心性肥胖的交互作用.结果 MMP-9 rs3918242位点T基因携带者(TT/CT)与非T基因携带者(CC)的NAFLD罹患风险明显增加(OR=1.67,95%CI:1.32~2.12,P=0.001;调整OR=1.65,95%CI:1.31 ~ 2.01,P=0.008);而MMP-2 rs243865位点T基因携带者(TT/CT)与非T基因携带者(CC)的NAFLD罹患风险明显降低(OR=0.68,95%CI:0.53~ 0.86,P=0.001;调整OR=0.66,95%CI:0.49~0.90,P=0.007).广义多因子降维法分析结果显示,rs3918242与中心性肥胖在NAFLD发病中存在交互作用(P=0.001).利用非条件logistic校正年龄、性别、腰围、BMI、LDL-C、HDL-C、FPG、胰岛素抵抗指数后,分析显示,携带rs3918242 TT/CT基因型中心性肥胖个体罹患NAFLD的风险高于携带CC基因非吸烟个体(OR=4.50,95%CI:2.78~7.17,P=0.007).结论 MMP-9基因的rs3918242以及MMP-2基因的rs243865与NAFLD患病罹患风险紧密相关,rs3918242与中心性肥胖在NAFLD发病中具有协同效应.
吴鹏波舒泳翔李明罗和生张国谭诗云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多态性中心性肥胖
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细胞模型线粒体途径凋亡及氧化应激的影响被引量:15
2020年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细胞模型线粒体途径凋亡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体外用0.6 mmol/L油酸诱导HepG2细胞脂质沉积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细胞模型,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Con)组、油酸(OA)组、二甲双胍低剂量组(1 mmol/L)、二甲双胍高剂量组(10 mmol/L)。用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脂滴分布,试剂盒检测培养上清液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的水平。用DCFH-DA法检测HepG2细胞活性氧的生成量;用双染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epG2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B淋巴细胞淋巴瘤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淋巴瘤2、细胞质细胞色素C蛋白的表达。数据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油酸可诱导HepG2细胞内脂滴明显增加,低、高剂量二甲双胍均可减少细胞内脂滴堆积,二甲双胍高剂量组比二甲双胍低剂量组作用更加明显;OA组HepG2细胞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明显升高,分别为(43.41±7.11)U/L、(29.56±4.11)U/L;二甲双胍低、高剂量处理后细胞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明显降低,分别为(32.44±4.08)U/L、(19.31±3.03)U/L和(26.00±3.11)U/L、(15.11±4.11)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CFH-DA法检测结果提示油酸组细胞活性氧荧光强度为41.21%±4.23%,二甲双胍低、高剂量组细胞活性氧荧光强度均降低,分别为27.44%±3.91%和17.55%±5.1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结果显示,OA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Con组(12.12%±0.72%比3.04%±0.57%,P<0.05),二甲双胍低、高剂量处理HepG2细胞后凋亡均明显降低(8.71%±0.71%,5.71%±0.61%,P<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提示与Con组相比,OA组B淋巴细胞淋巴瘤相关蛋白、细胞色素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表达均增加,而B淋巴细胞淋巴瘤2降低(P值均<0.05),低、高剂量二甲双胍处理HepG2细胞后B淋�
吴鹏波宋琪俞媛洁俞媛洁罗和生于红刚
关键词:二甲双胍线粒体
姜黄素激活自噬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大鼠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被引量:15
2020年
背景:自噬、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扮演重要角色,姜黄素具有调节自噬、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等生物活性。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模型保护作用以及机制研究。方法:高糖高脂饮食8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模型,将40只SD大鼠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姜黄素治疗组、姜黄素+3-甲基腺嘌呤组。在第8周末开始干预,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PBS灌胃,姜黄素组给予姜黄素500 mg/(kg·d)灌胃,姜黄素+3-甲基腺嘌呤组给予姜黄素500 mg/(kg·d)灌胃及2 mg/(kg·d)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腹腔注射,干预8周。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总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浓度;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内细胞脂滴分布,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及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丙二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Western blot检测自噬及炎症相关蛋白P62、LC3Ⅱ、Beclin-1、NF-κB的表达。实验方案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8-541)。结果与结论:①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总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模型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姜黄素治疗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姜黄素+3-甲基腺嘌呤组高于姜黄素治疗组但低于模型组(均<0.05);②细胞脂质沉积:模型组明显多于对照组;姜黄素治疗组明显少于模型组,姜黄素+3-甲基腺嘌呤组明显高于姜黄素治疗组但低于模型组;③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对照组未见明显线粒体损伤,模型组线粒体明显水肿,嵴断裂或消失等,姜黄素可显著缓解线粒体损伤,姜黄素+3-甲基腺嘌呤组对线粒体损失在模型组及姜黄素之间;④肝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模型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姜黄素治疗组显著高于模型组,姜黄素+3-甲基腺嘌呤组显著低�
吴鹏波宋琪俞媛洁俞媛洁张国郭一天张国
关键词:姜黄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自噬炎症反应氧化应激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发生肠坏死的预测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发生肠坏死的预测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1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开腹手术确诊为肠坏死组28例和非肠坏死组47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MI发生肠坏死的预测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各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腹膜刺激征、白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lutamyl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血尿素氮、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D-二聚体、腹腔游离液体、肠壁积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尿素氮水平升高、腹腔游离液体及肠壁积气是AMI发生肠坏死的独立预测因素。上述指标及四者联合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7(95%CI:0.656~0.857)、0.728(95%CI:0.613~0.825)、0.715(95%CI:0.600~0.814)、0.729(95%CI:0.614~0.825)、0.922(95%CI:0.837~0.972),四者联合预测肠坏死的敏感度为92.9%,特异性为83.0%。结论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尿素氮水平升高、腹腔游离液体和肠壁积气是AMI患者发生肠坏死的独立预测因素,四者联合对发生肠坏死具有较高的诊断预测价值。
徐亮吴鹏波谭诗云
关键词: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肠坏死
姜黄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保护作用以及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以及保护机制。方法体外用0.6 mmol/L油酸诱导HepG2细胞脂质沉积,建立NAFLD细胞模型。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Con)、模型组(OA)、姜黄素对照组和姜黄素干预组。采用Bodipy493/503荧光染色观察各组细胞内脂滴分布,使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使用试剂盒检测培养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IL-6),采用DCFH-DA法检测HepG2细胞活性氧(ROS)生成量,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HepG2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和炎症相关蛋白Bcl-2、Bax、NF-κB、Caspase-3/9和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mCytc)。结果与Con组比,OA组HepG2细胞脂质沉积明显增加,而姜黄素干预组细胞脂质沉积明显减少;OA组细胞线粒体明显损伤,而姜黄素干预组细胞线粒体损伤明显减轻;与Con组比,OA组HepG2细胞上清液TNF-α和IL-6显著升高[(210.11±12.36)pg/ml对(80.43±6.87)pg/ml和(14.74±0.78)ng/l对(4.03±0.31)ng/l,P均<0.05],而姜黄素干预组细胞上清TNF-α和IL-6明显降低[分别为(125.22±11.54)pg/ml和(6.47±0.34)ng/l,P均<0.05];OA组HepG2细胞绿色荧光强度为(52.24±5.11)%,显著强于Con组【(6.71±2.31)%,P<0.05],而姜黄素干预的HepG2细胞绿色荧光强度降低[(37.44±7.21)%,P<0.05];OA组HepG2细胞凋亡率为(12.12±0.72)%,显著增高Con组【(2.04±0.57)%,P<0.05],而黄素干预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5.71±0.61)%,P<0.05】;与Con组比,OA组细胞Bax、NF-κB和cleaved-Caspase-3/9蛋白表达增强,而Bcl-2和mCytc表达减弱(P均<0.05),而姜黄素干预组细胞Bax、NF-κB和Caspase-3/9蛋白表达减弱,而mCytc和Bcl-2表达增强(P均<0.05)。结论姜黄素可缓解NAFLD细胞脂肪变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抑制氧化应激损伤和细胞凋亡有关。
吴鹏波宋琪俞媛洁郭一天饶倩柴红谭诗云
关键词:HEPG2细胞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姜黄素氧化应激细胞凋亡
汉黄芩素通过调控上皮间质转化抑制胃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汉黄芩素是中药黄芩中的一种黄酮,具有体内外抗癌活性。然而,汉黄芩素对人胃癌细胞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拟探讨汉黄芩素对人胃癌细胞MGC-803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对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汉黄芩素对人胃癌细胞MGC-803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试验检测汉黄芩素对人胃癌细胞MGC-803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免疫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分析汉黄芩素对EMT的影响。结果:20μM以上浓度的汉黄芩素能抑制人胃癌细胞MGC-803的增殖,不同浓度的汉黄芩素能抑制人胃癌细胞MGC-803的迁移和侵袭,且呈浓度依赖性。此外,汉黄芩素能抑制间质标记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和锌指蛋白E-盒结合同源异形盒-1(ZEB1)的表达,促进上皮标记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结论:汉黄芩素能抑制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这一作用可能与其抑制EMT的发生有关。
戴金芬吴鹏波朱姗王波胡松陈怡
关键词:汉黄芩素胃癌EMT迁移
NCF4基因rs4821544T/C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关联性meta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高加索人群嗜中性粒细胞胞浆因子4(NCF4)基因rs4821544T/C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方法全面检索关于NCF4基因rs4821544T/C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关联性的病例对照研究,纳入符合条件的研究,并进行数据合并。利用rs4821544T/C不同的遗传模型比值比(OR)及其95%CI作为效应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共15个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2317例对象,其中克罗恩病患者815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257例,健康对照10905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rs4821544T/C多态性与克罗恩病易感性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CC vs.TT:OR(95%CI)=1.38(1.17~1.51),P=0.000;CC/TC vs.TT:OR(95%CI)=1.11(1.05~1.21),P=0.039;CC vs.TC/TT:OR(95%CI)=1.30(1.13~1.47),P=0.000)]。而rs4821544T/C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易感性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CC vs.TT:OR(95%CI)=1.11(0.90~1.36),P=0.296;TC vs.TT:OR=1.04(0.94~1.14),P=0.441;CC/TC vs.TT:OR(95%CI)=1.04(0.95~1.18),P=0.381;CC vs.TC/TT:OR(95%CI)=1.06(0.90~1.24),P=0.429]。结论高加索人群克罗恩病易感性与NCF4基因rs4821544T/C多态性有关,而溃疡性结肠炎与该基因多态性无关。
吴鹏波饶倩俞媛洁俞媛洁张国柴红谭诗云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炎症性肠病META分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