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旭平
- 作品数:47 被引量:200H指数:8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轻工技术与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远隔区域rCBF改变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观察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后急性期两侧额叶、丘脑、小脑、下丘脑血流星 (regionalcerebralbloodflow ,rCBF)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 ,按实验需要将实验动物分成正常、单纯缺血二组 ;用氢清除法测定两侧额叶、丘脑、小脑、下丘脑脑在MCAO后 1h、3h、6h、2 4hrCBF。结果 正常对照组各相应部位rCBF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一侧MCAO后 ,两侧额叶皮层、丘脑、下丘脑、对侧小脑半球rCBF下降 ,MCAO后 1h达最低水平 (P <0 .0 5或P <0 .0 1) ,随时间延长 ,rCBF逐渐增加 ,除对侧小脑、下丘脑外 ,其余部位rCBF至MCAO后 2 4h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一侧MCAO后 ,可引起两侧额叶、上脑、下丘脑。
- 楚冰邵国富包仕尧霍红梅周旭平
-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RCBF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闭塞
- 亨廷顿病一家系的IT15基因、头颅磁共振成像及病理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探讨亨廷顿病一家系的IT15基因、头颅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亨廷顿病一家系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巢式PCR方法对其IT15基因含CAG重复序列部分进行扩增,对先证者进行头颅CT、MRI和经颅超声检查,在先证者死亡后取得家属的知情同意,行尸体解剖及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 2例亨廷顿病患者IT15基因CAG重复数均>40.先证者早期头颅CT显示脑萎缩,脑室系统扩大,脑沟裂池增宽、加深.后期头颅MRI显示全脑萎缩,并出现裂隙征样及蜂鸟征出现.经颅超声发现黑质呈均匀分布的低回声,双侧丘脑水平可见豆状核呈稍强回声.尸体解剖发现全脑萎缩,脑室明显扩大.病理结果示大脑皮质外层、尾状核和壳核内神经细胞减少,胶质细胞增生.结论 亨廷顿病患者的IT15基因含异常扩展的CAG重复序列,头颅MRI、脑部病理学改变分别以脑萎缩(尤其是额、颞、顶叶,尾状核、壳核和中脑)和胶质细胞增生为主要表现.
- 曹娴王祖峰李利周旭平罗蔚锋范国华林芳张迎春刘晶
- 关键词:神经组织蛋白质类磁共振成像
- 大面积脑梗死63例临床特征分析
- 2004年
- 分析大面积脑梗死63例,发生率为13.3%(63/473),以静息状态下发病居多。临床表现有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意识障碍多见,常呈进行性加重。影像学检查发现脑组织移位23例,颅内出血转化(HT)11例。死亡14例,其中8例死于脑疝,有并发症者病死率明显升高。提示大面积脑梗死后病情越严重,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越大,预后越差。
- 周旭平邵国富楚冰
- 关键词:脑梗死症状并发症预后
- 脑出血急性期初次血压水平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2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脑出血急性期初次血压水平对预后 (死亡率 )的影响。方法 测定了 16 1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初次血压水平 ,按血压水平分级分组 ,比较各组间死亡率的差异。结果 初次血压水平过高 (SBP≥ 2 9.3k Pa,DBP≥ 18.0 k Pa或 MAP≥ 2 0 .0 k Pa)或过低 (SBP<18.7k Pa或 MAP<13.3k Pa)死亡率均增加。结论 脑出血急性期初次血压水平与预后有关 ,可用于评价预后。
- 周旭平楚冰邵国富包仕尧
- 关键词:急性期脑出血血压预后
- 帕金森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不同认知域的临床观察
- 刘晶张莉秦亚勤张金茹张艳林周旭平刘春风罗蔚锋
- 帕金森病患者唇腺活检α-突触核蛋白的临床研究
- 赵英张莉张艳林刘晶周旭平刘春风罗蔚锋
- 华法林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现状被引量:1
- 2001年
- 非瓣膜性房颤是血栓栓塞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卒中的发病率,但同时可能合并大出血并发症,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新近研究表明,重视适应证的选择和用药原则,可以提高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就华法林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现状作一综述。
- 周旭平邵国富包仕尧
- 关键词:心房纤颤卒中华法林抗凝治疗并发症
- 帕金森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不同认知域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和不同认知域的情况,评估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PD患者不同认知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7例PD患者及同期34名健康对照者,检测空腹血清维生素D水平,采用认知功能相关量表对PD患者、健康对照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分,同时进行PD患者运动功能和抑郁程度评分。结果 PD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较健康对照组的明显降低(t=-3.154,P=0.002)。PD痴呆组和非痴呆组的MMSE评分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较健康对照组的明显降低(均P<0.05)。PD痴呆组、PD非痴呆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在多项认知功能领域评分有明显差异(均P<0.05)。PD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病程和Hoehn-Yahr分期有显著负相关性(r_1=-0.372,P_1=0.002;r_2=-0.292,P_2=0.010)。PD非痴呆组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分别与听觉词语学习测试中即刻回忆、短延迟记忆、长延迟记忆(P_1=0.005;P_2=0.007;P_3=0.014)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结论 PD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较正常人群明显降低,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PD患者的疾病病程、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与PD非痴呆患者的记忆功能呈显著正相关,血清维生素D水平对于非痴呆PD患者的记忆功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 刘晶张莉秦亚勤张金茹张艳林周旭平刘春风罗蔚锋
- 关键词:帕金森病维生素D认知域记忆功能
- 缺血性进展性卒中与血压、血糖及梗死部位的关系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进展性卒中提供依据。方法我院4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测血糖、血压,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436例患者中,142例发生进展性卒中(32.4%),进展性卒中患者中既往有糖尿病史19例(13.4%),入院发现血糖高者68例(47.89%),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90例,首次血压高者79例,影像学检查示梗死灶多位于皮质或皮质下区域,与非进展型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高血糖可促使缺血性进展性卒中发生,梗死部位多位于皮质或皮质下。
- 周旭平邵国富楚冰
- 关键词:进展性卒中血糖血压
- 急性卒中后脑水肿被引量:44
- 2005年
- 急性卒中后脑水肿是一种继发性病理学状态,可使颅内压增高,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文章阐述了急性卒中后脑水肿形成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目前治疗脑水肿的常用方法。
- 周旭平包仕尧
- 关键词:急性卒中脑水肿病理学颅内压肺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