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军
- 作品数:19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道德概念的三重内涵论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罗国杰、刘志山、陈家广等学者论述了道德的层次性,系统论的观点也认为道德涵义具有层次性;经济社会的发展,必然引起道德涵义的变化;道德涵义的无限性:其一是指一个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观念,两个人的道德观念不可能完全相同,其二是指不同的社会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社会的变革必然引发道德观念的变革。道德涵义的层次性、变化性、无限性要求我们客观冷静地看待今日社会之道德问题。
- 周武军
- 关键词:无限性
- 道德涵义多样性模糊性实证研究
- 2013年
- 道德涵义具有多样性模糊性。通过实证调查,根据大学生对道德定义回答的着重点、落脚点不同,正面的论述可将其概括为"七论":政治爱国论、传统美德论、法律论、精神论、底线论、自爱论和环境论。后两论具有建设性和前瞻性。道德是假的等个别反面论述也从侧面说明道德涵义的多样性、复杂性。此研究为我们认识今日社会的道德现象提供了新的实践性、理论性视角。
- 周武军
- 关键词:多样性实证研究
- 胡锦涛“两型社会”观与道德定义之发展
- 2012年
- 胡锦涛"两型社会"观的本质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环境友好"具有很强的人文伦理色彩,其蕴涵的意义是人与环境要友好相处。胡锦涛的讲话、观念渗透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道德关系的意蕴。而"忽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现行道德概念内涵的根本缺陷"。由此,我们给道德下一新的定义:道德是调整个人的身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善恶为标准,以教育、风俗习惯、社会舆论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系调节。
- 周武军
- 关键词:环境友好道德
- 基于SPSS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指标创新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既要从内部主观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更要从外部客观量化指标方面对其进行考核。从总体上看,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度、职业道德认同度很高;教师对学生考试作弊比较宽容,态度与措施之间还有很大差距;教师熟悉学生的数量较少,离教书育人、做学生良师益友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教师的道德品质与科研创新能力之间有比较密切的关系,爱国主义、诚信品质对科研创新能力有重要影响;教师个人师德失范主要是由内因造成的,社会环境影响是外因。
- 周武军孙夏兰韩蕾张林宏曹卫平
-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主观指标
- 道德金律与道德原则关系研究
- 2015年
- 道德金律是道德原则,是最珍贵、最高级别的道德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人"等传统的所谓"道德金律"有很大的局限性,共同缺陷是都以自己为参照系。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利他。此论具有本质性直接性——直接触及道德的本质;全面性涵盖性,可以涵盖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等"四德"建设的所有领域;否定性超越性,用利他原则否定集体主义原则,理论的创新就是某种超越。利他就是新的道德金律,即最高、最重要的道德原则,也就是道德的基本原则。
- 周武军刘潜
- 关键词:道德金律道德原则利他
- 基于马克思人的本质定义看道德定义的充实与发展被引量:5
- 2011年
-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断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逻辑起点。现有道德定义对个人的身心关系、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我们试着给道德概念下一个定义:道德是调整个人的身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善恶为标准,以教育、风俗习惯、社会舆论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系调节。
- 周武军王喜梅
- 论集体利益的弱化与个人利益的提升被引量:1
- 2015年
- 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变化是整个社会道德观念嬗变的核心与基本面,对其他更具体的道德观念的变化产生了深刻影响。集体利益弱化与个人利益提升是同一历史过程的两个方面。个人利益在被漠视甚至是在被剥夺的背景下得到提升,应当予以肯定;我们要进一步增加集体、国家的力量,用以调整社会的不平衡,增强国家的整体实力和运转能力。关键是要做到审时度势,把握好事物发展的度,掌握事物相互之间矛盾统一的和谐系数,更加旗帜鲜明地大力宣传倡导主流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表彰先进,鞭策后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沿着正确航向稳步向前。
- 周武军
- 关键词:集体主义嬗变弱化
- 新时期道德观念嬗变的理路及启示被引量:1
- 2016年
- 新时期道德观念变化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时期。过渡期:1978年至1991年;探索期:1992年至2000年;发展期:2001年至2011年;稳定期:2012年至今及以后一段时期。道德观念变化的启示主要有:经济体制变化是道德观念变化的根本动因;政治上层建筑在道德观念嬗变中处于引领地位;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愈发凸显;道德冲突在社会变革中是必然现象;新道德观念的形成要经历从笼统模糊到具体明晰的长期过程;社会倡导的主流道德观念要切实、明了、易记、易行。
- 周武军
- 关键词:道德观念嬗变
- 高校教师时政倾向与思想政治状况实证研究——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被引量:2
- 2016年
- 通过实证研究,高校教师的时政倾向与思想政治状况主要如下:多数教师关心时政,网络是主渠道,因此要加大加强网络宣传教育和管理治理的力度。教师们主要关心政治,关心教学科研,与实际相联系是思想政治工作应关注的第一要素。高校不同学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发展不平衡,需要分类指导,侧重加强。教师队伍中,中共党员的政治意识比较强,政治素质比较高,更关心国家大事;一般群众与博士群体的政治态度需要引导。青年教师总体政治倾向值得信赖肯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的主流价值追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主要依靠全体中国人民努力奋斗。必须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首先是要解决民生问题。
- 周武军李会宗孙夏兰张建伟董兴干
- 关键词:高校教师时事政治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
- 个人品德建设的若干理论思考被引量:1
- 2014年
- 个人品德建设的提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完善了道德建设体系,突显了个人品德建设的重要性,为明确"四德"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打开了新的理论和实践空间。个人品德是个人的道德表现及其所处的层次。个人品德建设就是在社会(国家)、组织(单位)、家庭和个人的协同努力下,个人道德品质持续不断提升的系统实践过程。个人品德修养、个人品德建设的原则底线应该是不损害相对一方当事者的利益。推而广之,利他应是社会主义道德及其建设的原则。个人品德建设的方法途径,一是个人要加强品德修养;二要以纪律、法律做保证;三是社会各层次、各方面要认真履行职责,做好正面宣传,严格执纪执法;四要旗帜鲜明地弘扬主流道德观念和言行准则。
- 周武军
- 关键词:个人品德建设道德建设社会主义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