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立鹏

作品数:30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核科学技术
  • 3篇电子电信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理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14篇加速器
  • 8篇串列加速器
  • 5篇HI-13串...
  • 5篇超导腔
  • 3篇低能
  • 3篇束流
  • 3篇漂移
  • 3篇切割器
  • 3篇重离子
  • 3篇系统研制
  • 3篇脉冲
  • 3篇脉冲系统
  • 3篇聚束器
  • 3篇EPICS
  • 2篇单腔
  • 2篇电阻
  • 2篇相位
  • 2篇绝缘
  • 2篇绝缘体
  • 2篇控制系统

机构

  • 30篇中国原子能科...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电子科技...

作者

  • 30篇周立鹏
  • 20篇彭朝华
  • 16篇郑健
  • 10篇李爱玲
  • 10篇关遐令
  • 6篇陆泽
  • 6篇包轶文
  • 5篇黄青华
  • 5篇杨丙凡
  • 5篇胡跃明
  • 3篇吕钊
  • 3篇侯德义
  • 3篇张桂莲
  • 3篇夏清良
  • 3篇秦久昌
  • 3篇阚朝新
  • 3篇崔保群
  • 3篇苏胜勇
  • 3篇孟波
  • 3篇杨志仁

传媒

  • 5篇原子能科学技...
  • 3篇核技术
  • 2篇计算机测量与...
  • 2篇第四届全国高...
  • 1篇高能物理与核...
  • 1篇低温与超导
  • 1篇电镀与涂饰
  • 1篇核科学与工程
  • 1篇核电子学与探...
  • 1篇第九届加速器...
  • 1篇第五届(20...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1
  • 4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9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I-13串列超导增能器QWR腔射频控制器电路设计研究
介绍QWR腔控制器的工作原理,电路整体和各模块结构
邹伟栋周立鹏
关键词:串列加速器控制器电路
文献传递
HI-13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进展与现状被引量:5
2008年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HI-13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是在现有的HI-13串列加速器的基础上,前端新建一台100 MeV、200μA紧凑型质子回旋加速器(CYCIAE-100)和质量分辨为20000的在线同位素分离器(ISOL),后端新建一台能量增益为2 MeV/q的超导直线增能器(SCB),形成一加速器组合装置。各加速器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合使用。回旋加速器单独使用时主要用于中子物理、辐射物理、生物医学的研究及同位素研发。联合使用时,回旋加速器的质子束将用于轰击靶源,产生放射性同位素束,经在线同位素分离器后注人串列加速器加速,为用户提供放射性核素束流。
杨丙凡关遐令曹小平张天爵李振国储诚节崔保群周立鹏彭朝华包轶文唐洪庆吴海诚
串列加速器超导增能器能量测量系统设计
2021年
设计了一套用于测量超导增能器束流能量的系统,并专门加工了测量装置,束流经准直后轰击金靶,通过测量散射粒子确定束流能量。探测器采用金硅面垒型半导体探测器,其信号经放大处理后进入多道分析器测量散射粒子能谱。另外基于LabVEWI开发平台,编写了测控软件,完成了束流能量刻度、能量测量和工作相位设置,并采用CA Lab方式与EPICS数据实现共享。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测量精度高,运行稳定可靠,可满足工程实际需求。
李爱玲郑健彭朝华周立鹏陆泽刘云琛韩哲
关键词:半导体探测器
HI-13串列加速器加速管技术改造被引量:2
2003年
HI 13串列加速器加速管技术改造已经完成。用1根243 8cm和7根223 5cm的加速管替代了已使用16年之久的8根182 9cm加速管。为配合新加速管的安装,对加速器的主体布局进行了调整,对加速器的死区结构、充电系统、电阻分压系统进行了改造,重新设计制作了加速管入口栅网透镜及供电和控制系统,研制了新的输电梯死区惰轮。改造后的加速器头部电压达15 07MV。
杨丙凡秦久昌张桂莲苏胜勇黄青华胡跃明关遐令杨志仁杨涛阚朝新范宏盛彭朝华隗永学张秋红方玉庆夏清良刘德中杨宝君侯德义孟波陈楠金春生刘春江任印周立鹏
关键词:串列加速器加速管
固态微波放大器的开发
2004年
2.5kW/352MHz无条件稳定的微波固态放大器在意大利Legnaro国家实验室研制成功并通过测试。该放大器由9个350W推挽工作方式的功率模块构成,每个模块采用1个环形器和1个终端电阻作为保护装置。该放大器为独立相位超导直线加速器的中β超导腔提供微波功率而开发,具有高效率、线性度好、可靠性高以及低成本的特点。文章介绍了该放大器的技术特点和测试效果。
周立鹏A.FaccoF.Scarpa
关键词:可靠性直线加速器稳定性
用于超导谐振腔的铅–锡合金电镀工艺被引量:1
2017年
通过赫尔槽试验研究了镀液中主盐、甲基磺酸、OP-10的质量浓度以及电流密度对紫铜上电镀Pb–Sn合金的影响,得到最佳配方和工艺条件为:甲基磺酸铅48~96 g/L,甲基磺酸锡6.5~13.0 g/L,甲基磺酸50~200 g/L,OP-10 5 g/L,对苯二酚1 g/L,电流密度0.135~3.077 A/dm^2。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所得Pb–Sn合金镀层光亮、致密,晶粒大小均匀,机械稳定性良好,在7.2 K低温下的电阻接近零,呈超导态,满足超导谐振腔的性能要求。
朱飞郑健彭朝华李爱玲周立鹏胡跃明
关键词:电镀甲基磺酸盐赫尔槽试验机械稳定性
低能强流氘束脉冲系统研制被引量:1
2008年
为在靶上形成重复频率为4 MHz、脉冲半高宽为2 ns、平均流强为60μA、能量为1^100 keV的氘束脉冲束,研制了1台低能氘束的脉冲化系统。系统设计中考虑了空间电荷效应,对脉冲化系统进行束流光学计算,得到了最合理的布局。通过对单漂移聚束器和切割器的计算,获得了最佳参数。针对运行于40 kV的高压平台上的特点,设计了分布式自动控制系统。设备就位后,进行了安装与调试,各设备正常运行并达到设计指标,控制系统能够方便、可靠地控制并检测高压平台上所有设备的运行情况。
周立鹏关遐令
关键词:脉冲系统切割器
单腔低温柜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研制了一套单腔低温柜,通过控制真空、温度、压力、电机等设备,为超导腔的性能测量提供4.2 K低温环境,并且实现腔的调谐与耦合功能。根据控制系统功能需求,设计了基于EPICS的分布式控制架构,包括配置Windows操作系统...
李爱玲郑健周立鹏彭朝华陆泽刘云琛韩哲
关键词:超导腔控制系统EPICSPLC
文献传递
射频超导腔低温测试装置
射频超导腔(简称超导腔)是超导加速器的关键部件,超导腔的性能测试需要一套良好的4.2 K低温测试装置.本文介绍了超导腔低温测试装置的结构设计,该装置主要应用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直线超导加速器镀铅超导腔超导性能的低温测试...
郑健李爱玲陆泽彭朝华周立鹏刘云琛韩哲
关键词:冷屏加速器
插板阀和加速器系统
本公开涉及阀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板阀、加速器系统。一种插板阀,包括阀体以及活动设置在阀体上的阀板,还包括:测量体,设置在阀板上,在插板阀处于工作状态下,测量体适于面向束流设置以检测束流的强度变化;绝缘体,设置在阀板...
陆泽彭朝华周立鹏王大匡郑健安广鹏陈广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