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建金

作品数:13 被引量:114H指数:5
供职机构:江阴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科技局社会发展项目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心肌
  • 4篇心肌梗死
  • 4篇急性心肌梗死
  • 4篇梗死
  • 3篇丹参多酚酸盐
  • 3篇动脉
  • 3篇心病
  • 3篇心肌梗死后
  • 3篇死后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3篇冠心病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心房
  • 2篇心房颤动
  • 2篇血管
  • 2篇氧化应激
  • 2篇氧化应激指标

机构

  • 5篇江苏省人民医...
  • 4篇江阴市人民医...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武汉市中心医...
  • 1篇安徽省芜湖县...
  • 1篇江苏省溧水县...

作者

  • 12篇唐建金
  • 7篇王连生
  • 5篇杨志健
  • 5篇王明伟
  • 4篇陈波
  • 4篇李伟章
  • 4篇钱惠东
  • 4篇张华
  • 4篇郑若龙
  • 3篇徐卓文
  • 3篇曹克将
  • 3篇陈新军
  • 2篇张殿福
  • 2篇殷泉忠
  • 1篇严建军
  • 1篇章延春
  • 1篇魏峰
  • 1篇蒋文龙
  • 1篇贾恩志
  • 1篇高春恒

传媒

  • 3篇江苏医药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西医结合学...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地尔硫卓治疗效果的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与慢血流发生可能有关的危险因素,以及地尔硫卓治疗慢血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存在慢血流现象但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31例病例作为慢血流组,并随机选取相同时期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远端血流灌注无延迟且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26例病例作为对照组。应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对影响慢血流的各因素进行分析,并随访慢血流患者应用地尔硫卓治疗后的疗效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率、血压、血糖、血脂、凝血时间等临床指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而慢血流组患者的血红细胞计数、尿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只有尿酸是慢血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慢血流组患者均无心血管事件发生,但经过地尔硫卓治疗的慢血流组患者较未用地尔硫卓治疗的慢血流组患者胸部不适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尿酸水平的增高可能参与慢血流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对慢血流患者采用地尔硫卓治疗可能会改善患者的胸部不适症状。
梁彩虹章延春唐建金王明伟陈波贾恩志王连生杨志健
关键词:慢血流尿酸地尔硫卓
丹参多酚酸盐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和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8
2009年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苏中幼猪21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低、高剂量丹参多酚酸盐组。3组均经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造模成功后当日,高剂量丹参多酚酸盐组给予400mg丹参多酚酸盐加250mL5%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低剂量丹参多酚酸盐组给予200mg丹参多酚酸盐加250mL5%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5%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d,连续给药7d。造模后4周,行核素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各组动物心功能;处死动物,取心脏标本做石蜡切片,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染色,高倍镜下计数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高、低剂量丹参多酚酸盐组动物梗死周边缺血区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下降,高剂量丹参多酚酸盐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后4周行核素门控心肌灌注显像,3组动物的梗死区均可见放射性稀疏区,但高、低剂量丹参多酚酸盐组放射性稀疏区较模型组明减显小,高剂量丹参多酚酸盐组心肌灌注得分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丹参多酚酸盐组动物的左室射血分数也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静脉维持应用丹参多酚酸盐,能够减少猪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促进梗死心脏心功能的改善,发挥心脏保护作用。
王明伟张殿福唐建金陈波王连生杨志健黄峻
关键词:心肌梗死丹参多酚酸盐细胞凋亡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变化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冠心病合并T2DM患者(A组,43例)、冠心病患者(B组,45例)和对照组(C组,42例)HRT的初始值(TO)和斜率(TS),分析其与3-12个月随访期心脏恶性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发生的关系。结果 A、B组的TO值明显高于C组[(0.82±0.13)%、(0.69±0.09)%vs.(-0.67±0.07)%],但TS值明显低于C组[(1.92±1.79)ms/RR、(2.82±1.55)ms/RR vs.(6.81±2.61)ms/RR](P<0.05)。A组发生不良事件12例,B组10例;与无不良事件发生者比较,发生不良事件患者的TO明显升高,TS明显降低(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T2DM与冠心病患者的HRT异常,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患者HRT减弱更显著。HRT分析可作为冠心病合并T2DM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预测因素。
唐建金郑若龙崔俊友钱惠东李伟章张华
关键词:窦性心率震荡冠心病2型糖尿病
依替巴肽与替罗非班在ACS介入治疗中有效性和安全性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依替巴肽与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ACS中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UA/NSTEMI)28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依替巴肽(受试)组和替罗非班(对照)组,在常规予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基础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开始时即静脉予依替巴肽或替罗非班,观察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及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出血情况及血小板减少症。结果两组住院期间及术后30 d内MACE事件均未发生;24 h心电图缺血导联数与用药及PCI前相比均减少,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均未发生大出血事件,轻微出血发生率受试和对照分别为21.4%和28.6%。结论两种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拮抗剂在ACS介入治疗中均能起到辅助作用,且安全性好,但长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观察。
唐建金王连生王晖王明伟杨志健曹克将
关键词:依替巴肽替罗非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老年中高危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抗栓治疗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老年中高危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是否需要予华法林抗凝及适宜强度。方法选取门诊及住院的老年中高危PAF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六组,分别予阿司匹林抗栓及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抗凝进行抗栓治疗,随访记录主要终点事件、次要终点事件、主要出血事件、次要出血事件、计算总主要事件(主要终点事件+主要出血事件)、总次要事件(次要终点事件+次要出血事件)及总事件(总主要事件+总次要事件),比较上述事件的差异。结果对老年高危PAF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较应用阿司匹林抗栓能减少主要终点事件(P=0.006)、次要终点事件(P=0.006)、总主要事件(P=0.023)及总事件(P=0.004),对老年中危PAF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较应用阿司匹林抗栓各种事件均无差异(P〉0.05);对老年高危PAF患者,华法林抗凝强度INR在(1.8~2.5)较予阿司匹林抗栓及华法林抗凝强度INR在(1.2~1.7)能减少主要终点事件、次要终点事件、总主要事件及总事件(P〈0.05),不增加主要出血事件及次要出血事件(P〉0.05),而当华法林抗凝强度INR在(2.6~3.0)较予阿司匹林抗栓及华法林抗凝强度INR在(1.2~1.7)虽能减少主要终点事件及次要终点事件(P〈0.05),但作为本研究主要观察指标总主要事件及总事件无下降(P〉0.05)。结论对老年高危PAF患者,需予华法林抗凝,华法林的适宜抗凝强度为INR在1.8~2.5,对老年中危PAF患者,华法林抗凝并未显示出优势,建议予阿司匹林抗栓。
陈新军郑若龙张华殷泉忠李伟章钱惠东蒋文龙魏峰徐卓文唐建金雷汉东周逸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老年高危中危
重组人脑钠肽对扩张型心肌病及心肌梗死所致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钠肽(Lrh-BNP)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及急性心肌梗死(AMI)所致急性心力衰竭(AHF)的治疗效果。方法 DCM或AMI导致的AHF患者133例分为四组:A组,32例,DCM常规治疗;B组,33例,DCM常规治疗+Lrh-BNP治疗;C组,35例,AMI常规治疗;D组,33例,AMI常规治疗+Lrh-BNP治疗。比较治疗后四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改善等情况。结果与A、C组比较,B、D组患者呼吸困难改善明显,6-min步行距离增加,治疗有效例数增加(P<0.05)。D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明显;D组脑钠肽(BNP)较B、C组明显降低[(367.5±134.6)pg/L vs.(602.5±213.1)pg/L、(489.3±145.5)pg/L](P<0.05)。结论 Lrh-BNP能改善AMI及DCM导致的AHF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对AMI后AHF的治疗作用更为明显。
陈新军郑若龙钱惠东李伟章徐卓文唐建金张华
关键词:重组人脑钠肽急性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
丹参多酚酸盐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后氧化应激指标和脑钠肽的影响被引量:27
2008年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后氧化应激和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苏中幼猪21只,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组,3组均经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造模成功后,高剂量组予250 mL 5%葡萄糖加入400 mg丹参多酚酸盐;低剂量组予250 mL 5%葡萄糖加入200 mg丹参多酚酸盐,结扎后当天开始经静脉途径静脉输注。对照组经静脉途径应用2 5 0 mL静脉输注,均为1次/天,疗程7 d。测定不同时间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BNP的水平;造模后4周行门控心肌显像评价心功能。结果对照组抗氧化酶活性下降,表现为血浆中SOD和GSH-Px活力下降(P<0.05)。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后,抗氧化酶(SOD和GSH-Px)活力升高(P<0.05)。两治疗组心功能高于对照组,在1个月实验终点,血浆中BNP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的BNP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56,P<0.05)。结论经静脉途径维持应用丹参多酚酸盐能够降低血浆BNP水平,具有氧自由基清除活性,可阻断心肌梗死后的氧化应激状态,促进梗死心脏心功能改善,对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发挥保护作用。
张殿福王明伟王连生唐建金陈波王伟杨志健曹克将
关键词:心肌梗死丹参多酚酸盐氧化应激
丹参多酚酸盐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及侧枝循环形成有促进作用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salvianolate)对猪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苏中幼猪21只,随机分为高剂量、低剂量组和对照组,3组均经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造模成功后,两组治疗组(高剂量组:250ml5%GS+400mg丹参多酚酸盐;低剂量组:250ml5%GS+200mg丹参多酚酸盐)结扎后当天开始经静脉途径静滴,对照组经静脉途径应用250ml5%GS静滴,均为1次/天,疗程7天。结扎后4周行冠状动脉造影、门控心肌显像评价侧支循环和心功能,然后处死动物,取心脏标本,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①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治疗组梗死区侧枝循环明显优于对照组,尤以高剂量组更为显著;②门控心肌显像:两治疗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都高于对照组;③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两治疗组的毛细血管密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但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两治疗组的功能血管密度也明显大于对照组,且高剂量组明显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静脉应用丹参多酚酸盐能够促进梗死心脏心功能改善和促进血管再生,能促进侧支血管的生成。
王明伟唐建金王连生陈波曹克将
关键词:心肌梗死丹参多酚酸盐侧支血管血管再生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多态性及谷胱甘肽等氧化应激指标与冠心病发病机制的相关性研究
第一部分: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遗传易感性研究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是代谢异源性物质过程中的重要二相酶,通过催化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与异源性物质的结合,形成低活性代谢产物,从而便于...
唐建金
关键词: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多态性冠心病DNA损伤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多态性氧化应激谷胱甘肽冠心病
文献传递
左心房与阵发性房颤复发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左心房(LA)大小及功能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复发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PAF患者167例,依据左室收缩末期左房内径(LAD)将患者分为LAD≥55mm、45mm≤LAD〈55mm、35mm≤LAD〈45mm、LAD〈35mm四组,分别测量左室舒张功能、左房收缩及舒张期容积、左房排空指数,随访PAF发作频率,并与上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四组PAF发生频率有明显差异,LAD增大PAF发作频率增加(P〈O.05),左室舒张功能与PAF发作频率相关,左室舒张功能下降,AF发作频率增加(P〈0.05)。【结论】PAF患者,LAD增大、左室舒张功能下降,AF发作次数明显增加,LAD、左室舒张功能是PAF复发和维持的独立预测因子。
陈新军郑若龙殷泉忠李伟章钱惠东高春恒徐卓文唐建金张华
关键词:心房颤动心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