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智先
- 作品数:13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庐江县地热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建议被引量:2
- 2018年
- 庐江县地热资源丰富,地热资源可分为隆起山地对流型和断陷盆地传导型。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地热田以带状分布为主,属热水或温热水低温地热资源。本文同时对庐江县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 夏智先
- 突变理论在地质工程中的应用及展望
- 2017年
- 自然界中不连续以常态出现,即使是微积分也解决不了这种非连续性的问题,突变理论应运而生,尤其在对工程地质稳定性的监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突变理论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方法进行分析,以安徽某工程公司为例,对突变理论进行具体分析,同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 夏智先
- 关键词:突变理论工程地质
-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随着地球系统科学调查研究中诸多高新技术的应用,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基本理论与方法得以迅速发展。本文以郯庐断裂带(安徽段)为研究对象,采用了遥感、地面调查、水文地质物探、水文地质钻探、工程地质钻探、测试分析等手段开展地质环境综合调查,评价了研究区地下水质量、地下水防污性能、区域稳定性、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地质灾害危险性和易发性等。调查与评价结果可为区内地质环境管理、地质资源开发利用、城市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地质环境依据。
- 宋仁亮钱家忠钱家忠马雷夏智先
- 关键词:地质环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 安徽省浅层地热能赋存条件及开发利用方案建议
- 2017年
- 安徽省浅层地热能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文章论述了安徽省浅层地热能赋存条件和地温场分布特征。基于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实际情况,课题实地调研104处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案例,并根据浅层地热能适宜性分区及地方城市规划和建筑节能需求,提出了安徽省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方案建议,其研究成果对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夏智先
- 关键词:浅层地热能地表水地下水
- 稳定工况试验对浅层地温场的影响及温度恢复分析——以阜阳城区地埋管试验为例
- 2017年
- 对阜阳城区地埋管开展模拟稳定工况试验和地层温度恢复试验,通过观测不同深度的地层温度,掌握不同工况下地源热泵机组运行对地层温度的影响情况,分析模拟运行和地温恢复观测数据,总结出两种工况下地埋管换热和地层温度恢复的特点,提出地埋管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为类似地区提高系统效率提供基础试验数据,充分发挥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 陈学锋夏智先付文博杜雨彤
- 关键词:地温场
- 石台县环境地质分析
- 工作区所处大地构造部位隶属于华南板块,二级构造单元属于下扬子台坳之沿江拱断褶带,由于该区地质构造经历了多期演化发展,这些先存地质构造明显影响和制约着研究区环境地质条件。随着城市化建设加速和经济的发展,地质环境受到的影响和...
- 夏智先
- 关键词:环境地质地质灾害
- 文献传递
- 场地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以安徽淮北平原某建设工程为例
- 在收集利用已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质钻探、试验测试及综合评价等方法,对安徽淮北平原某建设工程进行场地浅层地热能勘查,阐述了浅层地热能赋存条件,进行了浅层地热能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结合建设工程实际在环境影响预测...
- 官煜陈学锋夏智先魏永霞汪健李志刚
- 关键词: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适宜性淮北平原
- 文献传递
- 安徽浅层岩土体热物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
- 2017年
- 在安徽不同地质条件区开展钻探取样和现场测试,对比分析了岩土体室内和现场测试的热导率结果,地层的热导率会随着固结程度的变好而增大,室内与现场测试结果也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地下水动力条件、人类活动会对现场测试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针对地埋管型地源热泵系统的不同设计阶段,提出了获取热导率的方法建议,促进了合理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资源。
- 陈学锋付文博夏智先杜雨彤
- 关键词:浅层地热热物性影响因素
- 石台县环境地质分析——以永丰经济开发区为例
- 工作区所处大地构造部位隶属于华南板块,二级构造单元属于下扬子台坳之沿江拱断褶带,由于该区地质构造经历了多期演化发展,这些先存地质构造明显影响和制约着研究区环境地质条件。随着城市化建设加速和经济的发展,地质环境受到的影响和...
- 夏智先
- 关键词:地质环境环境地质
- 文献传递
- 岩石高边坡的时效变形分析及其工程地质意义被引量:1
- 2017年
- 随着我国水电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对工程地质勘测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安徽省内某拟建水电工程近坝库岸岩石高边坡变形体为例,结合现场勘查分析了岩石高边坡变形特点、形成机理及其变形破坏机制,探讨了其稳定性。研究表明该高边坡是一处于轻微变形阶段的变形体,其存在不会对工程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 夏智先
- 关键词:岩石高边坡工程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