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胆道
  • 4篇胆管
  • 3篇手术
  • 3篇肝脏
  • 2篇胆道引流
  • 2篇胆道引流术
  • 2篇胆汁
  • 2篇引流
  • 2篇引流术
  • 2篇术前
  • 2篇术前胆道引流
  • 2篇逆行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癌
  • 2篇内镜
  • 2篇内镜逆行
  • 2篇经皮肝穿胆道...

机构

  • 10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0篇孔哲
  • 7篇刘哲
  • 5篇王敬
  • 4篇王宇宏
  • 3篇纪文斌
  • 2篇罗英
  • 2篇卢实春
  • 1篇王辅林
  • 1篇李晓明
  • 1篇赵晓东
  • 1篇刘志伟
  • 1篇张宁
  • 1篇董家鸿
  • 1篇辛宪磊
  • 1篇赵之明
  • 1篇陆宏伟
  • 1篇张文智
  • 1篇丁效蕙
  • 1篇蔡守旺
  • 1篇王宏光

传媒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华西医学
  • 1篇健康之路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保健医学...
  • 1篇亚洲外科手术...
  • 1篇中华转移性肿...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误诊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针对临床罕见的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PHNENs)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治疗方法及易误诊的特性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初诊为PHNENs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治疗方法以及随访结果,对其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PHNENs多数无症状或仅有腹痛等非特异临床表现,影像表现很难与其他肝脏恶性肿瘤鉴别;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是主要诊断依据,长期随访发现部分为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肝转移。结论PHNENs是一种极罕见的原发于肝脏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确诊需要长期的随访支持,临床常见PHNENs不能除外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是以手术为主,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生长抑素类似物、化疗、靶向等综合治疗可能延长生存期。
刘哲李晓明蔡守旺孔哲辛宪磊刘志伟
关键词:肝脏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原发性肿瘤误诊分析
肝内胆管细胞癌合并肝门巨大淋巴结转移一例
2021年
目的:明确肝内胆管细胞癌合并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淋巴结清扫术的安全性以及可能获益。方法:分析1例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合并巨大的肝门部淋巴结转移的中老年男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情况。结果:此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15分钟,术中出血500 ml,术后住院时间8天,无术后主要并发症,该患者病理为中–低分化胆管细胞癌,肿瘤大小5 ×3.5 ×3 cm,8、12、13组淋巴结转移癌并融合肿块,目前随访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合并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淋巴结清扫术,手术风险可控,可能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
孔哲刘哲王宇宏潘孜博王敬
关键词:肝内胆管细胞癌外科手术病例报道
达芬奇机器人肝胆胰手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评价达芬奇(daVinci)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在老年肝胆胰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老年肝胆胰疾病患者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转开腹行胰肠吻合术。总手术时间为(365.0±172.3)min,机器人手术时间为(251.0±110.6)min。无手术输血,术后排气时间为(43.0±22.0)h,住院时间为(8.8±6.0)d。1例胆总管探查术后出现肺内感染,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术后发生胆漏,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结论选择合适的老年患者,借助于达芬奇机器人的三维成像系统及灵活的手术器械,能够完成各类复杂的肝胆胰疾病腹腔镜手术。
赵之明纪文斌张文智王宏光陆宏伟孔哲董家鸿
关键词:肝脏胆道胰腺
不同胆道系统疾病的胆汁细菌谱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通过不同胆道系统疾病的胆汁细菌培养结果明确其细菌谱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行手术治疗并留取胆汁细菌培养的患者,记录其胆汁细菌培养及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手术原因、围手术期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272例患者,男性142例,女性130例,年龄为(53.4±14.1)岁。其中肝内外胆管结石为最主要的手术病因,占32.4%。良性疾病胆汁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为78.7%,高于恶性疾病胆汁细菌培养的阳性率(48.5%)。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组的感染相关性并发症(30.0%vs.6.7%)、胆漏率(20.8%vs.6.7%)以及切口愈合不良率(24.0%vs.0.0%)高于胆汁细菌培养阴性组(P<0.05)。183例胆汁细菌培养阳性患者中,共检出致病菌294株。单种细菌感染患者96例,2种细菌同时感染的患者66例,合并3种细菌感染的患者18例,4种及以上细菌感染的患者3例。其中大肠埃希菌为最常见细菌,占17.0%。不同病因患者的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存在差异(P<0.05)。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于很多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不同病因患者胆道内细菌培养阳性率存在差异,并且存在混合感染可能,需要根据不同病因选择适合的抗菌药物进行经验性治疗,并根据胆汁细菌培养结果及时更改抗菌药物。
郝嘉宁王宇宏孔哲刘哲王敬赵晓东
关键词:胆道感染肝内外胆管结石
不同术前胆道引流方式对恶性梗阻性黄疸胆汁细菌培养及耐药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不同术前胆道引流方式对恶性梗阻性黄疸胆汁细菌培养及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31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临床资料;男216例,女101例;年龄为(62±10)岁。317例病人中,158例术前无胆道引流,115例术前胆道引流方式为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44例术前胆道引流方式为经内镜逆行胆道引流(ERBD)。观察指标:(1)不同术前胆道引流方式胆汁细菌培养情况。(2)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病人临床病理特征。(3)不同术前胆道引流方式胆汁细菌耐药性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两两比较进行Bonferroni校正,多重比较中检验水准为0.0167。结果(1)不同术前胆道引流方式胆汁细菌培养情况:317例病人中,116例细菌培养阳性,包括43个菌种共168株菌株,其中术前无胆道引流36例(46株),行PTCD 39例(49株),行ERBD 41例(73株)。①317例病人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6.59%(116/317),术前无胆道引流、行PTCD、行ERBD病人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2.78%(36/158)、33.91%(39/115)、93.18%(41/44),3者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066,P<0.05),其中术前行PTCD与术前无胆道引流病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137,P>0.0167),术前行ERBD与术前无胆道引流和行PTCD病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2.305,44.718,P<0.0167)。②多重细菌感染占比为36.21%(42/116),术前无胆道引流、行PTCD、行ERBD病人多重细菌感染占比分别为19.44%(7/36)、23.08%(9/39)、63.41%(26/41),3者多重细菌感染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31,P<0.05),其中术前行PTCD与术前无胆道引流病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7,P>0.0167),术前行ERBD与术前无胆道引流和行PTCD病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133,13
潘孜博王宇宏孔哲刘哲王敬
关键词:恶性梗阻性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
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胆道引流方式的选择被引量:18
2020年
目的探究手术治疗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行术前减黄最佳胆道引流方式。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手术治疗的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66例,其中男性87例,女性79例,年龄25.0~80.0(59.9±10.6)岁。依据术前胆道引流方式分为未引流组85例、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BD)组56例、内镜逆行胆道引流术(ERBD)组25例;根据术式分为胰十二指肠根治性切除术116例、姑息性胆肠吻合术50例。分析不同术前胆道引流方式下术中抽取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分析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姑息性胆肠吻合术不同术前引流方式下围手术期情况的差异。结果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未引流组、PTBD组、ERBD组分别为22.4%(19/85)、28.6%(16/56)、100%(25/25),ERBD组阳性率高于PTBD组和未引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种细菌占比ERBD组高于PTBD组和未引流组[64.0%(16/25)比12.5%(2/16)比5.3%(1/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致病菌比例ERBD组高于PTBD组和未引流组[97.8%(45/46)比89.5%(17/19)比66.7%(14/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时间ERBD组长于PTBD组和未引流组[(334.5±48.3)min比(289.4±39.5)min比(303.9±57.1)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PTBD组少于ERBD组和未引流组[(268.8±128.4)ml比(388.2±181.6)ml比(366.1±220.4)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引流方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相关术后胰瘘未引流组、PTBD组、ERBD组分别为6.8%(4/59)、10.0%(4/40)、29.4%(5/17),ERBD组较未引流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姑息性胆肠吻合术患者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预接受胰十二指肠根治性切除术并且需要术前胆道引流的患者,与ERBD比较,PTBD是更为合适的选择。
潘孜博王宇宏孔哲刘哲王敬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恶性梗阻性黄疸
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201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予以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治疗,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术中出血量较少,并发症较少,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孔哲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急性胆囊炎临床疗效
自体带血管蒂胃瓣修复治疗良性胆管狭窄的安全性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自体带血管蒂胃瓣组织治疗良性胆管狭窄的安全性及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22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92例应用自体带血管蒂的胃瓣组织修复良性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40例,女52例,年龄25~79(50.5±12.9)岁。记录患者围手术期的体质指数(BMI)、住院天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术中胆汁细菌培养阳性数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患者出院后进行长期随访,评价自体带血管蒂胃瓣组织治疗良性胆管狭窄手术的远期疗效。结果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6.1%(24/92)。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行胆肠吻合术、术中胆汁细菌培养阳性、术前低血红蛋白、术前低血小板计数与带血管蒂胃瓣修复胆管狭窄术后并发症发生具有相关性(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低血小板(OR=0.990,95%CI:0.982~0.998,P=0.015)、术前低血红蛋白(OR=4.953,95%CI:1.405~15.010,P=0.012)和术中胆汁细菌培养阳性(OR=19.338,95%CI:3.618~103.360,P<0.001)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患者远期随访优良率为92.0%。结论带血管蒂胃瓣修复良性胆管狭窄手术安全可行,并发症发生相对较低,为胆管损伤和胆管狭窄的外科治疗提供了一个可靠的选择。
郝嘉宁孔哲刘哲王宇宏潘孜博王敬
关键词:胆管疾病胆管狭窄手术并发症
甲胎蛋白与异常凝血酶原在鉴别诊断肝细胞癌中的价值被引量:33
2016年
目的评估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与异常凝血酶原(DCP)在肝脏肿瘤患者中鉴别肝细胞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5月1日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影像学检查证实为肝脏肿瘤的患者141例。检测患者术前血清甲胎蛋白及异常凝血酶原浓度。以病理结果或临床诊断标准(射频消融及介入栓塞治疗患者)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分析AFP及DCP在肝脏肿瘤患者中鉴别肝细胞癌的价值。结果141例肝脏肿瘤患者中肝细胞癌98例,非肝细胞癌43例(包括肝内胆管细胞癌16例、肝血管瘤12例、转移性肝癌10例、局灶性结节增生3例、炎性假瘤2例)。肝细胞癌组患者术前甲胎蛋白显著高于非肝细胞癌组患者[80.0(3.9~1375.0)ug/L比2.1(1.6—3.2)ug/L,Z=6.98,P〈0.01];肝细胞癌组患者术前异常凝血酶原显著高于非肝细胞癌组患者[141.5(24.0—978.0)AU/L比19.0(14.0~25.5)AU/L,Z=5.18,P〈0.01]。AFP及DCP在肝脏肿瘤患者诊断肝细胞癌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ROC)分别为0.87(95%CI:0.81—0.93)及0.78(95%CI:0.69—0.86)(截断值分别为3.6斗∥L及35AU/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2,P=0.085)。以20斗∥L为AFP的临界值,其诊断肝细胞癌的灵敏度为56.1%,特异度为95.4%;以40AU/L为DCP的临界值,其灵敏度为69.4%,特异度为83.7%。在肝细胞癌患者,AFP与DCP两者检测结果相关()(。=9.12,P〈0.01),相关系数r=0.292。二者联合检测(平行试验)诊断肝细胞癌的灵敏度为79.6%,特异度为81.4%。结论DCP是肝细胞癌的有效肿瘤标志物。在肝脏肿瘤患者,DCP与AFP鉴别肝细胞癌患者能力类似;联合DCP与AFP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灵敏度,减少漏诊。尽管肝细胞癌的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但在肿�
纪文斌肖年军罗英刘哲张宁孔哲卢实春
关键词:异常凝血酶原甲胎蛋白肝细胞癌肝脏肿瘤
肝外胆管神经鞘瘤一例
2015年
患者男性,48岁.因“体检发现肝外胆管肿瘤2个月”于2014年12月27日入院.2个月前患者于当地医院体检行超声检查时发现胆总管占位,无寒战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无黄疸等症状.复查腹部增强CT提示胆总管囊肿,当时未行治疗.2014年12月11日于我院门诊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壶腹部上方胆总管囊状扩张,胆总管区域见约28 mm×65 mm T2WI混杂异常信号影,肝内胆管、胰管未见异常狭窄或扩张.考虑胆总管囊肿伴局部恶变可能.
肖年军罗英纪文斌孔哲丁效蕙王辅林卢实春
关键词:神经鞘瘤胆总管囊肿胆总管囊状扩张磁共振胰胆管医院体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