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丹莉

作品数:53 被引量:244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科研基金南京市卫生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脂肪
  • 13篇酒精
  • 13篇酒精性
  • 13篇非酒精性
  • 12篇血清
  • 12篇非酒精性脂肪
  • 8篇脂肪性
  • 8篇脂肪性肝病
  • 8篇细胞
  • 8篇酒精性脂肪性...
  • 8篇非酒精性脂肪...
  • 8篇非酒精性脂肪...
  • 8篇非酒精性脂肪...
  • 8篇肝病
  • 6篇脂肪肝
  • 6篇综合征
  • 6篇胃癌
  • 5篇透明质酸
  • 5篇免疫
  • 5篇免疫组化

机构

  • 45篇江苏省人民医...
  • 7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苏州医学院附...
  • 2篇南京市第一医...
  • 1篇东南大学

作者

  • 53篇孙丹莉
  • 24篇张予蜀
  • 21篇孙士其
  • 19篇张振玉
  • 9篇许腊梅
  • 8篇李庭赞
  • 8篇张军
  • 8篇王书奎
  • 6篇陈震球
  • 6篇袁捷
  • 6篇李晓翠
  • 4篇王自正
  • 3篇林惠华
  • 3篇陈志坦
  • 3篇孔超美
  • 2篇吴建成
  • 2篇林惠华
  • 2篇端木忠
  • 2篇范宗滂
  • 2篇孙君江

传媒

  • 6篇胃肠病学和肝...
  • 4篇世界华人消化...
  • 4篇中华消化杂志
  • 3篇临床荟萃
  • 3篇临床肝胆病杂...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医师进修杂志
  • 2篇江苏医药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江西医学检验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放射免疫学杂...
  • 1篇镇江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8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8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 3篇2000
  • 4篇1999
  • 2篇1996
  • 1篇1995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脂联素的表达及肝功能、肝脾CT值等联合检测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的表达及肝功能、肝脾CT值等联合检测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NAFLD患者71例,分为轻、中、重三组;对照组41例。检测ALT、AST、GGT、TG、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脂联素,分析脂联素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NAFLD组与对照组、NAFLD不同组间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NAFLD组的脂联素水平、肝脏CT值、CT肝脾比值、HDL-C明显降低(P<0.01),BMI、ALT、AST、TG、TC、GGT、LDL-C明显增高(P<0.01);(2)脂联素与BMI、ALT、AST、GGT、LDL-C呈负相关,与肝脏CT值、HDL-C呈正相关;(3)ALT在轻度与中度、轻度与重度组间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度与重度组间差异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脂联素、ALT对于NAFL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临床意义。
许腊梅孙丹莉张予蜀张振玉袁捷杜同信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联素ALT
奥曲肽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2005年
目的观察奥曲肽单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对3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使用奥曲肽0.2mg,皮下给药,每8小时1次,连用2个月。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不良反应,检测血常规、肝功能、IgG、IgE、AFP、CEA、肝脏肿块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31例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无明显变化,而IgG与IgE明显升高,AFP、CEA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P<0.05)。10例肿块缩小达到部分缓解;14例病情稳定,肿块无明显变化;7例病情恶化,肿块增大,其中1例发生肝外转移,但无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差异(P>0.05)。累积生存率为80.6%。1年累积生存率为51.6%。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小。结论奥曲肽可使部分原发性肝癌患者肿块缩小,治疗后31例肝癌患者肿块平均体积无增大,生存期延长,生存率提高,不良反应小,临床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陈震球张振玉端木忠袁捷孙丹莉
关键词:奥曲肽原发性肝癌药物治疗
重型肝炎时血清甲状腺素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1999年
肝脏参与甲状腺素的代谢,严重肝脏疾患时,血清甲状腺素可出现一些特殊的变化,如急性肝炎时的“高T4综合征”[1]以及肝硬化时的“低T3综合征”、“低T3、T4综合征”等[2,3]。关于重型肝炎时甲状腺素血清学变化的研究,目前报道较少。我们就此展开探讨,...
李庭赞孙士其孙丹莉吴建成范宗滂
关键词:重型肝炎肝炎血清甲状腺素
大剂量质子泵抑制剂三联和四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12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4年
含PPI的标准三联H.pylori根除方案的根除率不断下降[1-2].中国井冈山共识[3]和欧洲MaastrichtⅣ共识[4]均建议将四联方案用于一线治疗.胃内抑酸不足可致根除H.pylori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下降[5].本研究对比含大剂量埃索美拉唑的四联疗法和三联疗法的H.pylori根除率.
姜宗丹张振玉徐晓军孙丹莉林惠华王巨昌
关键词:三联疗法一线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质子泵抑制剂大剂量PYLORI
胃癌导管化疗60例临床疗效观察
1996年
介入疗法对胃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现将我院60例经134次导管化疗的胃癌病例,进行导管化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肿瘤标志物变化的总结、对比、分析,以探讨胃癌导管化疗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60例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33~78岁,平均52.27岁。全部经胃肠钡餐和胃镜检查以及病理证实为胃癌和贲门癌。其中胃癌37例,贲门癌23例,
孙丹莉陈平南顾建平
关键词:胃肿瘤导管药物疗法疗效
咀嚼口香糖对胃切除术后影响胃肠功能恢复的探讨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咀嚼口香糖对于胃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2月行胃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禁食、早期活动及功能锻炼等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术后第一天起每天咀嚼口香糖3次,每次15min;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肠鸣音恢复、住院时间以及口干口臭、口腔溃疡、腹胀以及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肠鸣音恢复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术后口干口臭、口腔溃疡、腹胀以及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咀嚼口香糖能够有效促进胃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使用方便、安全、经济,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陈香孙丹莉
关键词:口香糖咀嚼胃切除术胃肠功能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浆胃肠激素含量的变化被引量:6
2006年
张军张振玉孙丹莉陈震球徐兆军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胃肠激素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与血脂变化的意义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的意义及与血脂变化的关系。方法:71 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为观察组,17例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双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TGF β 1,同时生化分析血甘...
孙丹莉张予蜀张振玉袁捷王书奎
文献传递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的临床意义
2005年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71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为观察组,17例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双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TGF-β1,同时生化分析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TGF-β1、TG、TCHO、LDL-C与对照组比有显著差异(分别P<0.05和P<0.01),而HDL-C无差异(P>0.05)。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脂肪肝患者血清TGF-β1与血脂、脂蛋白无相关性。结论血清中TGF-β1活力可作为脂肪肝患者肝纤维化演变趋势的诊断因子。
张予蜀孙丹莉张振玉袁捷王书奎
关键词:肝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1非酒精性脂肪肝血清
784例胃内胆汁返流现象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分析胃内胆汁返流现象的相关因素 ,提供有助于胆汁返流性胃炎诊断的临床依据。方法 对 784例近 2年胃镜检查时见黏液湖黄染和黏膜有胆汁斑块附着、且无胃手术史的患者进行临床表现、内镜诊断和病理组织学改变及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进行总结 ,分析其相关因素及临床表现特点。结果 黏液湖黄染和黏膜黄染者多见于 3 0~ 60岁的慢性胃炎患者 ,其它多见球部溃疡 ,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者占 5 1% ,病理组织学改变见胃小凹增生者极少。临床表现以上腹饱胀、进食胀痛多见 ,但无特异性表现。结论 胆汁返流是慢性胃炎时内镜下多见的一种表现 ,也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中重要的损害因素。Hp感染和胆汁返流对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是互相独立的致病因素。胆汁返流现象多数不够条件诊断胆汁返流性胃炎。内镜见黏液湖黄染和胃窦、胃体均广泛充血 ,散在糜烂可临床诊断胆汁返流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时病理组织学改变并不以胃小凹增生具特异性 ,其并不多见。
孙丹莉张予蜀徐娴
关键词:胆汁返流胃炎十二指肠胃反流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