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厚生
-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唐山师范学院史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题解被引量:2
- 2005年
- “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是近些年开始流行的一个观念。传统马克思主义以“革命”相号召,可以恰当地称为“革命”范式。与之相区别,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可以恰当地称为马克思主义的“建设”范式。“三个代表”思想深化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邓小平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重大贡献。
- 马桂秋孙厚生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 现代化研究与历史发展观的变革被引量:2
- 2005年
- “现代化”研究,实际上始于19世纪对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研究。与现代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原生的现代化、续生的现代化、后发现代化和当代社会的“后现代”发展——相联系,先后形成了经典现代化、后发现代化和后工业社会发展理论。不同形式的现代化理论,既反映了人们对“现代化”的历史、现实与实施的不同观点,也反映了人们在现代化研究中所实现的历史发展观的持续变革。研究不同的历史发展观及其变革的过程,有助于我们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形势下确立科学的历史发展观,进而推动世界历史研究的变革。
- 孙厚生
- 关键词:历史发展观
- “制度化”及其在历史过程中的意义——非线性历史发展观散论被引量:4
- 2003年
- 在西方,制度史的研究始于19世纪,到20世纪又形成了制度经济学和新经济史学。制度史和制度经济学的研究逐渐赋予了“制度化”在历史过程中的动力学意义。考察制度史和制度经济学有关研究的发展,从中可以看到历史发展观由进化的直线发展观向非线性发展观的变迁。比较人类曾经有过的进步史观、循环史观和倒退史观,可发现只有进步史观是历史过程本质的反映。围绕人类历史的进步发展,先后形成过进化论的单线发展观和多线发展观的理论模式,但根据当代科学的发展,非线性才是对进步史观的最佳解释。在非线性历史发展观中,“制度化”有着特殊的意义。从非线性的角度说,“制度化”乃是历史发展道路得以实现的基本途径。
- 孙厚生
- 关键词:制度化制度史制度经济学
- 关于历史创造者与发展动力问题的几点思索被引量:1
- 2008年
- 历史创造者和发展动力问题,是传统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20世纪80年代,黎澍先生关于历史创造者问题的系列研究对有关的理论传统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回到马克思,从马克思的原文本意出发,在确定历史创造的前提与基础之后,获得的是一个完整的、具有全局意义的主体——以人为本的立场。从这一立场出发,马克思思格斯所阐发的的基本观点是:历史的创造,源于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发展的动力则归结为现实的个人对新的需要的追求之中。
- 孙厚生
- 关键词:历史创造者
- 关于“马克思史学思想研究”课程的构想与实施
- 2008年
- "马克思史学思想研究"是根据作者多年精心研究而设计的一门选修课程。该课程根据马克思的文本讲述马克思早期思想中与史学学科相关的内容,兼及马克思的历史思想与恩格斯与之相联系的有关思想。把马克思作为一个千年思想伟人与学者的典范,研究其史学思想对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理论建设,培养与提高学生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 孙厚生
- 1996-2000年原始社会史研究述评
- 2001年
- 通过对1996-2000年间有关研究资料的系统考察,对九五期间原始社会史研究的状况进行了概要介绍;根据掌握的材料对20世纪原始社会史研究的主要成绩做了高度的概括。在分析了传统的摩尔根模式与新积累的科学知识的矛盾后,提出了非线型历史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并运用这种思想对原始社会的发展过程做了简要的说明。
- 孙厚生马桂秋
- 关键词:原始社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