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善澄

作品数:45 被引量:238H指数:9
供职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青年基金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6篇小麦
  • 13篇偃麦草
  • 10篇杂种
  • 7篇杂交
  • 6篇小偃麦
  • 6篇黑粒小麦
  • 6篇倍体
  • 5篇育种
  • 5篇中间偃麦草
  • 5篇三属杂种
  • 5篇细胞
  • 4篇选育
  • 4篇营养
  • 4篇育性
  • 4篇染色体
  • 4篇种质
  • 4篇细胞学
  • 4篇黑小麦
  • 4篇八倍体
  • 3篇蛋白亚基

机构

  • 45篇山西省农业科...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鸟取大学
  • 1篇山西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陕西省农业科...

作者

  • 45篇孙善澄
  • 33篇孙玉
  • 18篇裴自友
  • 17篇袁文业
  • 16篇刘少翔
  • 14篇闫贵云
  • 9篇张美荣
  • 6篇唐朝晖
  • 6篇白云凤
  • 6篇郭庆
  • 5篇任永康
  • 3篇闫文泽
  • 2篇李生海
  • 2篇张兰萍
  • 2篇逯成芳
  • 2篇刘广田
  • 2篇白建荣
  • 2篇李洪杰
  • 2篇赵怀生
  • 2篇邢亚静

传媒

  • 14篇山西农业科学
  • 5篇华北农学报
  • 3篇种子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云南大学学报...
  • 2篇作物学报
  • 2篇国外农学(麦...
  • 2篇中国遗传学会...
  • 1篇农村百事通
  • 1篇中国酿造
  • 1篇Journa...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4
  • 2篇2003
  • 5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6
  • 3篇1995
  • 4篇1994
  • 2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0
  • 1篇1984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偃麦类型与物种形成的研究
普通小麦与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远缘杂交时,类型与物种形成十分丰富。本研究从小麦与中间偃麦草杂交育种角度研究探讨了:小偃麦类型与物种形成的形式;小偃麦类型与物种形成规律的研究与探讨:研...
孙善澄李洪杰
关键词:小偃麦染色体组中间偃麦草物种形成
文献传递
粗山羊草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粗山羊草中含有丰富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变异类型,山羊草属中的山羊草组(2n=14,DD)是普通小麦(2n=42,AABBDD)D染色体组的供体。并且1D染色体上编码的HMW-GS与小麦烘烤品质最为密切。与普通小麦G lu-D1位点相似,粗山羊草1D染色体上也编码了迁移率不同的两个HMW-GS,但粗山羊草不同种间存在更丰富的HMW-GS变异类型。现在粗山羊草中所发现的HMW-GS远高于小麦,粗山羊草中的亚基类型除了2+12,5+10常见于普通小麦,5+12亚基仅存在于意大利个别小麦品种外,其余为粗山羊草所特有的亚基类型。对粗山羊草进行SDS-PAGE凝胶电泳,并对所提供的粗山羊草的HMW-GS进行鉴定分析,得到一些粗山羊草中所特有的优质亚基类型,其中有目前认为更为优秀的1.5+10亚基,为创造新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提供了材料基础。
闫贵云刘少翔孙玉孙善澄
关键词:粗山羊草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提高小麦×鸭茅状摩擦禾杂交组合的小麦单倍体植株成苗率的探索被引量:3
2008年
法国小麦和中国小麦杂交的后代和鸭茅状摩擦禾(父本)杂交,授粉1d后用100mg/L2,4-D蘸穗处理,12-14d取单倍体幼胚培养。结果表明,仅培养于1/2MS培养基上,成苗率为78.01%;而根据幼胚的发育状态,先将发育较完善的幼胚直接接种在1/2MS培养基上,将发育不良的幼胚先接种于1/2MS+2mg/L2,4-D的培养基上进一步养育幼胚,3-4d后再将其转入1/2MS培养基中,此法的成苗率为93.22%,较前者的成苗率提高了15.21个百分点。
刘少翔闫贵云孙玉孙善澄
关键词:幼胚培养单倍体植株
黑粒小麦醇溶蛋白指纹图谱及其遗传分析(英文)被引量:18
2002年
黑粒小麦因其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而倍受人们青睐。我国近年来已育成和引入了一批黑粒小麦品种 (系 )和资源 ,它们的黑粒基因来源和色素分布部位不同。本研究利用 ISTA颁布的 A- PAGE标准程序分析了来源不同的 9份黑粒小麦亲本及其 1 3份后代材料的醇溶蛋白指纹图谱。结果表明 ,9份黑粒小麦亲本材料分离出 40条相对迁移率不同的谱带 ,其中 8条为共同带 ,每个亲本均有各自独特的谱带组合。采用“0~ 1”系统记录谱带 ,计算亲本间遗传距离 ,平均值为 0 .34,范围为 0 .1 0~ 0 .48。来自加拿大的京 1 1 70 5和 MY2 4 33的遗传距离为 0 .1 0 ,具有最大的遗传相似性。我国育成的漯珍 1号、乌麦 5 2 6和黑小麦 76号三者间的遗传距离在 0 .33以上。利用非加全成对算术平均法 ( UPGMA)作聚类分析 ,在 0 .34水平上可聚为 3类 ,其中漯珍 1号自成一类。黑粒小麦和白粒小麦杂种后代个体的醇溶蛋白呈共显性遗传 ,但白粒亲本北农 6号的一条带在 F1没有出现。醇溶蛋白指纹图谱的相似程度能反映出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不失为黑粒小麦育种亲本选配的一个重要依据。
白云凤侯变英孙善澄孙玉裴自友阎贵云
关键词:指纹图谱黑粒小麦醇溶蛋白聚类分析
优质黑粒小麦76的选育及产业化
孙善澄孙玉邢亚静刘少翔闫文泽唐朝晖闫贵云裴自友袁文业白云凤
黑粒小麦与其他黑色作物一样是指籽粒颜色较深的小麦,如紫粒与蓝粒等都称为黑小麦。我们用蓝粒与紫粒小麦杂交,育成了自然界没有的蓝紫粒小麦。它的蛋白质含量20.5%,比普通小麦(CK)高58%,钙、磷、硒分别比对照(CK)高3...
关键词:
关键词:选育
黑小麦酱油
薛春生孙善澄薛俊生赵雪英孙玉宋玉兰张名昌邢亚静赵淑珍
黑小麦酱油选用黑粒小麦76号为主要原料,采用低盐固态、太阳能温室晒露工艺酿造而成。产品全氮含量为1.58g/100ml;氨基酸态氮1.04g/100ml;可溶性无盐固形物20.22g/100ml;铵盐0.23g/100m...
关键词:
关键词:酿造黑小麦酱油
六倍体小簇麦─天蓝偃麦草三属杂种形态学、细胞学及育性研究被引量:3
1998年
以六倍体小簇麦为母本,天蓝偃麦草为父本,经杂交获得小簇麦─天蓝偃麦草三属杂种F1。杂种自交不孕,形态上呈双亲中间型,并保持双亲所具有的优良抗性。杂种体细胞染色体数2n=6x=42,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平均配对构型为30.75Ⅰ+5.24Ⅱ+0.22Ⅲ+0.03Ⅳ。讨论了克服F1不育的方法。
裴自友孙玉孙善澄白云凤
关键词:天蓝偃麦草三属杂种细胞学
超优黑粒小麦的创育及遗传分析被引量:6
1999年
孙玉孙善澄袁文业裴自友白云凤
关键词:黑粒小麦小麦品质育种作物遗传外源染色体幼胚离体培养
小麦多属杂种的产生及其新种质系研究
1999年
孙善澄孙玉袁文业张美荣
关键词:幼胚离体培养小麦育种三属杂种小黑麦
二倍体长穗偃麦草E组染色体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7年
二倍体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elongatum)E组染色体是组成偃麦草属(Thinopyrum)多倍体物种的基本染色体组,携带有对小麦遗传育种有益的基因,人们已从多方面解读了E组染色体与小麦及其他近缘种属的遗传进化关系。综述了二倍体长穗偃麦草E组染色体与比萨偃麦草和小麦的亲缘关系、生化标记、分子标记和高分子量谷蛋白研究的进展。
唐朝晖刘少翔张兰萍逯成芳孙善澄刘广田
关键词:小麦生化标记分子标记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