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鸿燕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基因
  • 2篇甲基化
  • 2篇癌组织
  • 1篇带状疱疹
  • 1篇带状疱疹病毒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抑癌
  • 1篇抑癌基因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肠癌组织
  • 1篇直肠肿瘤
  • 1篇水痘
  • 1篇水痘-带状疱...
  • 1篇皮肤

机构

  • 4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吉林省疾病预...

作者

  • 4篇孙鸿燕
  • 3篇孙然
  • 3篇丛宪玲
  • 2篇杨宏凤
  • 1篇李响
  • 1篇王亮
  • 1篇王爽
  • 1篇王雷
  • 1篇孔祥波
  • 1篇季尚玮
  • 1篇黄飚
  • 1篇付思美
  • 1篇程涛
  • 1篇魏雷雷
  • 1篇王凯臣
  • 1篇田鑫
  • 1篇刘铁
  • 1篇单元春
  • 1篇王伟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3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SFN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异常与皮肤鳞癌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O^6_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SFN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异常与皮肤鳞癌发生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40例皮肤鳞癌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MGMT、SFN两组基因甲基化状态及mRNA的表达。结果鳞癌组织中的MGMT、SFN基因启动子附近甲基化频率分别为42.5%、35.0%,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的10.0%和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鳞癌组织中MGMT和SFN的mRNA表达则低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结论皮肤鳞癌组织中MGMT、SFN基因启动子区附近高甲基化与该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王亮王伟杨宏凤孙然孙鸿燕丛宪玲
关键词:皮肤鳞癌甲基化
2010—2023年吉林省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流行株基因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2010—2023年吉林省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流行株基因型特征。方法收集吉林省2010—2023年VZV散发病例样本78份,选取经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eal-Time PCR)检测后CT<25阳性标本26份,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me,ORF)ORF22、ORF38及ORF62,扩增产物测序后根据ORF22的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s)位点(37902,38019,38055,38081和38177)和ORF38的1个SNP位点(69424),进行基因分型,根据ORF38的1个位点(69349)及ORF62的3个位点(106262、107252、108111)确定是疫苗株或野毒株。通过序列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26份样本序列与Dumas株相比,SNPs(37902,38055,38081和38177)四个分型位点发生突变,与pOka株相同,均属于clade2分支,与Dumas和Baike株相比,26份样本均为野毒株。JL2016-4株在38059位点苏氨酸变为天冬胺酰,JL2021-4株在37933位点精氨酸变为脯氨酸,37935位点天冬氨酸变为酪氨酸,38031位点碱基天冬氨酸变为酪氨酸。JL2023-1株在37933位点精氨酸变为亮氨酸。结论吉林省2010—2023年连续14年均存在VZV流行,主要流行株属于clade2分支,应加强VZV暴发监测,提高VZV疫苗接种的覆盖率。
李响魏雷雷黄飚程涛单元春秦桂香孙鸿燕季尚玮田鑫付思美王爽
关键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型
结直肠癌组织EGFR表达与淋巴结及肝转移相关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分析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R)在中国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肝脏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利用万方、维普、CNKI、PubMed、Web of Science和EMBASE数据库,以"结直肠癌、结直肠肿瘤、大肠癌、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为关键词,检索2000-2012年公开发表的关于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EGFR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肝脏转移关系的文献,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评价,符合标准的文献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EG-FR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文献入选17篇,共2 092例患者,淋巴结转移患者1 040例,523例EGFR阳性,无淋巴结转移者1 052例,327例EGFR阳性,异质性检验提示各研究结果间存在异质性(χ2=43.48,P=0.000 2,I2=63%),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OR=3.17,95%CI=2.19~4.60,合并效应量的检验结果显示z=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癌组织中EGFR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EGFR表达与肝转移相关文献入选4篇,共385例患者,其中肝转移患者154例,90例EGFR阳性,无肝转移者231例,65例EGFR阳性,异质性检验存在异质性(χ2=14.44,P=0.002,I2=79%),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OR=3.99,95%CI=1.04~15.36,合并效应量的检验结果显示z=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提示有肝转移的患者,癌组织中EGFR的表达显著高于无肝转移者。结论:在中国结直肠癌患者中,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的患者癌组织中EGFR的表达明显升高,EGFR检测对筛选高危转移者具有重要意义。
孙鸿燕孙然刘铁王雷杨宏凤丛宪玲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肝转移META分析
膀胱癌患者癌组织和尿沉淀细胞抑癌基因DNA甲基化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观察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视黄酸受体13(RAR13)、增生性息肉蛋白基因(HPP1)、ITGA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探讨其用于诊断的意义。方法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SP)技术检测112例膀胱癌患者及对应的尿沉渣细胞中DAPK、RARβ、HPP1、ITGA4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DAPK、RAR13、HPP1、ITGA4基因在膀胱癌组织的甲基化比例分别为29.4%、91.0%、48.2%和75.0%,在尿沉渣细胞中比例分别为26.7%、87.5%、27.6%和69.6%;膀胱癌组织中和尿沉渣细胞中DAPK、HPP1和RARB基因甲基化明显高于腺性膀胱炎(P〈0.05)。膀胱癌患者和腺性膀胱炎患者ITGA4基因的甲基化变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P1、DAPK1、RAR13基因异常甲基化与膀胱癌发病密切相关。
孙然王凯臣孙鸿燕孔祥波丛宪玲
关键词:膀胱癌抑癌基因甲基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