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晓雪

作品数:25 被引量:97H指数:6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动脉
  • 11篇冠状
  • 11篇冠状动脉
  • 5篇血管
  • 4篇心肌
  • 4篇心肌梗死
  • 4篇梗死
  • 4篇成形术
  • 3篇心病
  • 3篇血管成形
  • 3篇血管成形术
  • 3篇牙周
  • 3篇牙周炎
  • 3篇再狭窄
  • 3篇综合征
  • 3篇介入
  • 3篇急性冠状动脉
  • 3篇冠心病
  • 3篇反应蛋白
  • 3篇病变

机构

  • 17篇兰州大学第一...
  • 8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青海省人民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25篇孟晓雪
  • 8篇张钲
  • 8篇吕安林
  • 6篇白明
  • 5篇宋延彬
  • 5篇温俊娜
  • 4篇药素毓
  • 4篇张博
  • 3篇李军杰
  • 3篇潘明
  • 3篇胡艳
  • 3篇慕仲元
  • 3篇刁繁荣
  • 2篇赵晶
  • 2篇韩冰
  • 2篇张璐
  • 2篇杜娟娟
  • 2篇张丽霞
  • 1篇刘国勇
  • 1篇高涵翔

传媒

  • 6篇心脏杂志
  • 3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心血管康复医...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实用心电学杂...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发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介入手术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F)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01月至2011年01月在我院行PCI的早发冠心病患者95例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通过比较3组病...
孟晓雪
文献传递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并发溶血1例被引量:5
2009年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后溶血的发生率很低,仅为4%。本院收治一女性患儿,术后并发溶血,经过药物治疗后溶血被纠正。
孟晓雪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溶血
冠脉穿孔经微导管吸收性明胶海绵栓塞3例分析
2012年
自1977年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问世至今,冠心病冠脉介入术(PCI)治疗逐年增加,PCI以其微创、血管开通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较冠脉搭桥手术越来越多的广泛应用于临床。但PCI手术中仍有并发症发生。
孟晓雪张钲
关键词:冠脉穿孔明胶海绵栓塞经微导管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吸收性冠脉搭桥手术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及腔内影像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CAD)的临床表现,夹层不同分型在腔内影像中的表现及治疗策略选择。方法纳入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收住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联合腔内影像检查[血管内超声(IVUS)或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明确诊断SCAD的患者20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术后1~6个月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术后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联合腔内影像检查(IVUS或OCT),观察夹层及血肿吸收情况,有无新发病变出现及病变延展。结果SCADⅠ型5例(5/20),SCADⅡ型9例(9/20),SCADⅢ型4例(4/20),SCADⅣ型2例(2/20)。药物保护治疗13例(13/20,SCADⅡ型、Ⅲ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7例(7/20,SCADⅠ型、Ⅳ型)。血肿入口和出口均出现明显夹层,血肿内可见斑块破裂,或有机化血栓形成,或SCADⅠ型、Ⅳ型,多采用PCI;血肿入口无夹层,血肿出口也无夹层的病变,管腔内未见斑块,血肿内部呈低回声,可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患者平均随访6个月,药物保守治疗患者中再发急性心肌梗死1例(1/20)。结论SCAD通过腔内影像评估后确定夹层性质,选择适合的治疗策略,可以提高患者整体预后。
孟晓雪邢尔坤朱友琦药素毓
关键词:冠状动脉夹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西北地区STEMI患者溶栓后区域转运联合PCI模式的探索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探讨西北地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医院溶栓后区域转运至PCI医院模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了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胸痛中心收治的,由基层医院转诊来的、发病时间<24 h的STEMI患者1062例,根据治疗策略分为静脉溶栓联合PCI组(240例)和直接PCI组(822例)。观察终点为患者院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包括全因死亡、缺血性卒中、恶性心律失常、颅内出血及血红蛋白下降程度≥50 g/L的出血。结果本研究共纳入STEMI患者1062例,年龄(61±12)岁,其中男性905例(85.2%)。直接PCI组患者的术前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0级者比例明显高于静脉溶栓联合PCI组[63.0%(518/822)比36.3%(87/240),P<0.001]。与直接PCI组比较,溶栓联合PCI组患者从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2.11(1.00,4.00)h比3.00(1.13,7.07)h,P<0.001]及接受再灌注治疗[3.07(1.83,4.87)h比6.92(4.07,11.15)h,P<0.001]时间更短。直接PCI组的全因死亡发生率高于静脉溶栓联合PCI组[1.8%(15/822)比0,P=0.03];两组的出血事件、缺血性卒中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就诊于非PCI医院的STEMI患者,溶栓后区域转运联合PCI的策略不显著增加出血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且可有效缩短心肌再灌注时间。溶栓后区域转运联合PCI模式可行、有效。
白明潘晨亮赵晶赵存瑞张博慕仲元孟晓雪周兴虎朱友琦张钲
关键词: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溶栓治疗
早发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介入手术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行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CI)的早发冠心病患者95例,平均年龄(50.52±3.14)岁,男65例,女30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通过比较三组病例的基本资料来阐明其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在术前、术后24h、术后1周抽取入选患者血清观察hs-CRP浓度变化。结果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陈旧性心肌梗死组多于急性心肌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吸烟史方面急性心肌梗死组高于其他两组(P<0.05)。在术前,急性心肌梗死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陈旧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术后24h含量较术前有所降低(P<0.05),其他两组与术前比较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陈旧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术后24h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周三组CRP均有所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组hs-CRP浓度降低幅度大于其他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陈旧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术后1周hs-CRP较24h有所降低(P<0.01),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急性心肌梗死组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显著降低(P<0.01)。结论动态监测血CRP含量有利于观察冠心病PCI手术前后病情演变状况和严重程度,及早预测MACE事件的发生。
孟晓雪张博潘明张钲
关键词:冠心病C反应蛋白质
雷帕酶素和巴曲酶复合药物涂层支架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评价裸支架、巴曲酶支架、雷帕酶素支架、雷帕酶素和巴曲酶复合药物涂层支架(rapamycin-batroxobin eluting stent,RBES)抑制内膜增生的作用以及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效果。方法采用微喷法制备雷帕酶素和巴曲酶复合药物涂层支架,将裸支架、巴曲酶支架和雷帕酶素支架做为对照,复合药物组减少术后服用氯吡格雷的剂量和时间。于支架置入后3、7、28d截取支架段血管连同邻近的近端正常血管段,通过病理组织学分析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支架局部内膜增生情况。结果复合药物支架、雷帕酶素支架在再狭窄率、冠脉狭窄程度、管腔面积、新生内膜面积方面与裸支架组、巴曲酶支架组有显著差异(P<0.05)。复合药物支架组与雷帕酶素组在再狭窄率、冠脉狭窄程度、管腔面积、新生内膜面积方面无显著差异。裸支架组、巴曲酶支架组在再狭窄率、冠脉狭窄程度、管腔面积、新生内膜面积方面无显著差异。正常血管段在各个时间段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mRNA均呈现无明显差异的低表达。裸支架、巴曲酶支架、雷帕酶素支架和复合药物支架置入后3d局部血管壁PCNA mRNA即呈现高表达,裸支架、巴曲酶支架显著高于正常血管段。雷帕酶素支架和复合药物支架略高于正常血管段,显著低于裸支架、巴曲酶支架,巴曲酶支架略低于裸支架;复合支架略低于雷帕酶素支架。结论复合药物支架置入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内膜的增生反应,预防支架内再狭窄。
宋延彬吕安林陈丹刁繁荣李军杰温俊娜孟晓雪胡艳梁炎华
关键词:巴曲酶内膜
巴曲酶对CTO病变PCI术后安全性的观察
2008年
目的:观察巴曲酶预防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病变)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术)后的安全性。方法:CTO病变行PCI术后分为两组,术前、术后1 d、7 d、30 d测定PT、APTT、FIB、PLT。随访心脏不良事件和出血。结果:PT、PLT术前后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FIB实验组术后降低(P<0.05),APTT对照组术后增加(P<0.05)。两组均无心脏不良事件。对照组2例出血,实验组未见出血。结论:CTO病变PCI术后巴曲酶预防再狭窄是安全的。
孟晓雪吕安林宋延彬
边支血管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 :观察分叉病变边支血管直径〈2.5 mm的冠状动脉(冠脉)血管病变,主支血管置入支架的同时对边支血管进行预扩球囊保护边支血管技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取2013-01至2014-08收住我院心内科治疗的82例冠心病患者,经冠脉造影证实罪犯血管直径狭窄〉70%的分叉病变,边支血管直径〈2.5 mm。其中40例为试验组,采用主支血管置入支架同时行边支血管预扩张球囊保护技术;42例为对照组,主支血管支架置入时采用钢丝保护技术。对两种术式即刻手术成功率、住院期间及术后9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手术成功率显著升高(97.5% vs 92.9%,P〈0.05);手术平均时间、对比剂用量、曝光时间明显减少(P〈0.05~0.01);术中边支血管慢血流/无复流及冠脉血管受累发生率较低(2.5% vs 16.7%,P〈0.01);术后9个月随访期间MACE的发生率降低(2.5% vs 7.1%,P〈0.05);边支血管再狭窄率及晚期管腔丢失均较低[(0.37±0.23)mm vs (0.53±0.82)mm,P〈0.05]。结论 :在分叉病变处理中,边支血管预扩球囊保护边支血管技术成功率高,在不影响主支血管置入支架的同时降低了边支血管闭塞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应用于临床治疗。
孟晓雪白明张钲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替格瑞洛治疗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
潘明白明张博慕仲元孟晓雪药素毓张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