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兴伟 作品数:10 被引量:22 H指数:3 供职机构: 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山茱萸总苷抗实验性变态性脑脊髓炎大鼠免疫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初步研究山茱萸总苷(TGCO)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外周血清IFN-γ、sIL-2R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EAE组和TGCO组,采用动物行为学、常规HE和LuxolFastBlue(LFB)染色观察动物的发病情况与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病理变化,ELISA检测血清IFN-γ、sIL-2R的变化。结果:EAE组7/8大鼠出现典型的EAE行为学改变、CNS炎性细胞浸润和髓鞘脱失,血清IFN-γ、sIL-2R值分别是(118.36±12.79,41.17±4.52);而TGCO组有3/8大鼠出现EAE行为学改变,评分最高为2分,潜伏期延长,CNS内炎性细胞浸润和髓鞘明显减轻,血清IFN-γ、sIL-2R值分别是(79.60±17.56,34.86±4.21),与EAE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GCO对EAE大鼠有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外周血清IFN-γ、sIL-2R有关。 李勇 宋兴伟 代允义 管璇 王小同 郑国庆关键词:多发性硬化 脑脊髓炎 山茱萸总苷 细胞因子 咪唑克生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小胶质细胞激活和白介素17、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咪唑克生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脑组织中小胶质细胞、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EAE-咪唑克生组(免疫当日开始给予咪唑克生2 mg·kg^(-1),腹腔注射,连续14 d)、EAE-生理盐水组(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和空白对照组。用豚鼠全脊髓匀浆免疫诱导制作EAE大鼠模型。每天观察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胶质细胞(Iba1阳性)的激活与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发病高峰期(免疫后15 d)脑组织中IL-17,TNF-α表达水平。结果与EAE-生理盐水组比较,EAE-咪唑克生组(1)日均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最大临床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0.01);(2)苏木精-伊红染色:中枢炎症细胞浸润减少(P<0.05);(3)免疫组化:Iba1阳性细胞表达减少(P<0.05);而EAE-生理盐水组大鼠腰髓内Iba1阳性细胞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4)ELISA:炎性细胞因子IL-17和TNF-α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咪唑克生能够减缓大鼠EAE病情,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激活,下调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因子IL-17和TNF-α的表达,扰乱中枢神经系统内炎症因子的平衡有关。 厉芳 郑荣远 翁建龙 郭涛 宋兴伟关键词:多发性硬化 咪唑克生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白介素17 肿瘤坏死因子Α 山茱萸总甙对实验性变态性脑脊髓炎大鼠外周一氧化氮的影响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脱髓鞘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欧美人群患病率就达30-100/10万,好发... 李勇 宋兴伟 王小同 郑国庆 管璇文献传递 茶多酚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细胞因子的影响 2009年 目的:观察和探讨茶多酚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的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及茶多酚对PD神经元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57BL小鼠腹腔注射MPTP复制PD模型,观察茶多酚对PD模型多巴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结果:PD模型组与茶多酚保护组比较PD模型小鼠爬杆时间明显缩短,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显著增多,纹状体内IL-6含量增高,TNF-α因子变化不明显。结论:茶多酚对MPTP-PD模型小鼠的多巴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IL-6的分泌有关。 吕志坤 邵蓓 张扬 宋兴伟 黄学荪 王群姬 徐惠琴 牛晓婷关键词:帕金森病 茶多酚 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 通心络胶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组(43例)和立普妥组(44例),治疗3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甘油三酯、CRP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大小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CRP明显下降(P<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变薄(P<0.05),斑块明显缩小(P<0.05)。通心络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虽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立普妥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除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通心络抗颈动脉粥样斑块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CRP有关。 李勇 胡蓓蕾 管璇 代允义 王小同 宋兴伟关键词:颈动脉 山茱萸总甙对实验性变态性脑脊髓炎大鼠外周一氧化氮的影响 2012年 [目的]初步观察山茱萸总甙(TGCO)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及外周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3组:Control组、EAE组和TGCO组,采用动物行为学、常规HE和Luxol Fast Blue(LFB)染色观察动物的发病情况与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病理变化,硝酸还原酶法观察血清NO的变化。[结果]EAE组7只大鼠出现典型的EAE行为学改变、CNS炎性细胞浸润和髓鞘脱失,而TGCO组只有3只大鼠出现EAE行为学改变,评分最高为2分,潜伏期延长,CNS内炎性细胞浸润和髓鞘明显减轻。Control组未见上述变化。EAE组大鼠总血清NO值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TGCO组大鼠血清NO值(109.83±68.03),与EAE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GCO对EAE大鼠有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血清NO合成有关。 李勇 管璇 宋兴伟 代允义 王小同 郑国庆关键词:多发性硬化 脑脊髓炎 山茱萸总甙 一氧化氮 咪唑克生减缓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时间窗研究 2018年 目的:探讨咪唑克生减缓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发病的药效作用时间窗。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EAE-盐水组、EAE-咪唑克生第1~7天给药组、EAE-咪唑克生第8~14天给药组。从EAE建模开始予腹腔注射咪唑克生(2 mg/kg)或等量生理盐水,至发病第15天处死。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测定中枢神经系统(CNS)炎性细胞浸润和髓鞘脱失情况、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10(IL-10)的表达。结果:与EAE-盐水组比较,两组咪唑克生给药组大鼠发病率均下降,临床症状均减轻,潜伏期延长,但仅EAE-咪唑克生第8~14天给药组临床症状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咪唑克生给药组均能减少CNS内炎性细胞浸润和髓鞘脱失程度,而仅EAE-咪唑克生第8~14天给药组炎症性髓鞘脱失病理学改变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咪唑克生给药组均能减少小胶质细胞的数量和增加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但仅EAE-咪唑克生第8~14天给药组减少小胶质细胞数量上有统计学差异(P<0.01);EAE-咪唑克生第8~14天给药组中枢神经系统内IL-17表达减少,而IL-10表达增加(P<0.01)。结论:咪唑克生对大鼠EAE的有效作用时间窗在实验大鼠免疫诱导后第8~14天(发病初始期),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厉芳 郑浏璞 翁建龙 郭涛 宋兴伟 郑荣远关键词:咪唑克生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小胶质细胞 炎性细胞因子 山茱萸总苷对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山茱萸总苷(TGCO)对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EAE组和TGCO组。采用动物行为学、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和LFB髓鞘染色观察大鼠的发病情况与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病理变化。结果:EAE组7/8只大鼠出现典型的EAE行为学改变、CNS炎性细胞浸润和髓鞘脱失。TGCO组有3/8只大鼠出现EAE行为学改变,评分最高为2分,潜伏期延长,CNS内炎性细胞浸润和髓鞘脱失明显减轻。对照组未见动物行为学和CNS病理学改变。结论:TGCO能减轻EAE大鼠的临床症状、延长潜伏期和降低发病率。 李勇 宋兴伟 代允义 管璇 王小同 张长国关键词:多发性硬化 脑脊髓炎 山茱萸总苷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低O_2高CO_2对小鼠血脑屏障及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低O2高CO2对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超微结构及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实验组(低O2高CO21d、2d、3d、1周、2周组),实验组动物置于低O2高CO2舱造模。小鼠腹腔注射荧光素钠,观察不同时间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电镜观察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的变化,免疫组化及RT-PCR分别检测小鼠前额叶皮层及海马AQP4蛋白及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实验1d组小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升高最明显,然后逐渐下降,在1周内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周末回落至对照组水平(P>0.05)。实验1d组小鼠血脑屏障超微结构有明显改变,皮层及海马脑组织AQP4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结论:低O2高CO2在早期能使小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升高,可能与AQP4的表达增高有关。 房春燕 代允义 宋兴伟 王小同关键词:血脑屏障 低氧 高碳酸血症 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