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培基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剩余油
  • 3篇剩余油分布
  • 2篇低渗
  • 2篇低渗透
  • 2篇油藏
  • 2篇油田
  • 2篇数值模拟
  • 2篇含水
  • 2篇含水期
  • 2篇高含水
  • 2篇高含水期
  • 2篇值模拟
  • 1篇低渗透油藏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油水
  • 1篇油水过渡带
  • 1篇油田开发
  • 1篇砂岩
  • 1篇砂岩油藏
  • 1篇渗流

机构

  • 5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胜利...
  • 1篇胜利石油管理...

作者

  • 6篇宋培基
  • 3篇秦保杰
  • 2篇徐霞
  • 1篇桓冠仁
  • 1篇许军
  • 1篇赵淑萍
  • 1篇宋宝菊
  • 1篇奏宝杰
  • 1篇刘霞
  • 1篇张立志
  • 1篇盖玉叶
  • 1篇宓海江
  • 1篇蒲玉国

传媒

  • 5篇科技信息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199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与合理井距被引量:3
2010年
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不同于普通渗透率油田,低渗透油藏中以非达西渗透率为主。本文叙述非达西渗透率的测试,油—水相非达西渗透率曲线和气—油相非达西渗透率曲线的制作,总结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低渗透油藏,然后提出各种不同情况下的油藏的合理井距与合理井网的设计方法。
宋培基秦保杰徐霞
关键词:渗透率井网井距
数值模拟技术在渤南油田义99井区综合调整方案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利用地质建模与数模的一体化技术,建立更加精细的地质模型,深化研究构造、储层物性、储层非均质性、井网等因素对剩余油的综合控制作用,定量描述不同层位、不用井区、任意闭合区域的剩余油饱和度、剩余储量、剩余油储量丰度等指标,寻找剩余油富集区,通过编写渤南油田义99井区井网重组和综合调整方案,提高低渗透油藏水驱控制和动用程度,提高采收率。
赵淑萍宋培基秦保杰刘霞张立志
关键词:低渗透剩余油分布
高含水期水动力学开发调整数模新技术应用被引量:8
1995年
油藏数值模拟新技术是高含水期油田开发调整的有力工具。它提供多样化的图形,帮助油藏工程师迅速了解油田开发历史和分层水淹过程。饱和度图可以帮助发现剩余油分布富集地带,流线图是重要的流体力学研究手段。对于埕东油田,通过历史拟合确定剩余油分布,然后优化开发调整方案,打补充井,改变液流方向和转注高含水井,达到了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和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许军宋培基桓冠仁
关键词:高含水期水动力学数值模拟油田开发注水
砂岩油藏油水过渡带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及挖潜对策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一般情况下原始油藏油水过渡带的规模和开发价值并不大,随着油藏整体开发难度增大,油水过渡带的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对油水过渡带的剩余油分布却缺乏足够的认识。本文从油水过渡带的形成机理入手,对砂岩油藏油水过渡带的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运用数值模拟方法讨论了包括流体性质、储层非均质性、储层倾角、水动力学条件因素对砂岩油藏油水过渡带剩余油的影响。通过对比砂岩油藏油水过渡带内外剩余油饱和度变化率,认识了其潜力规模,制定了挖潜对策,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宋培基宋宝菊秦保杰蒲玉国
关键词:油水过渡带剩余油影响因素挖潜
议“万有引力”
2007年
牛顿叙述:“万有引力与二物的质量的相乘值呈正比,……”;应该改为:“引力与二物的质量的相加值呈正比,……”行星绕恒星旋转是耗“能”的,太阳系不是一架永动机。
宓海江宋培基
关键词:万有引力太阳系法向力
数模技术在陈家庄油田开发调整中的应用
2008年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陈家庄油田的分层生产状况、水淹过程,得到了各小层含油饱和度分布图、剩余储量丰度图等。同时研究了数值模拟技术在油田水动力学开发调整中的应用,如通过历史拟合确定剩余油富集范围,优化开发调整方案,通过打加密调整井、转注高含水井、分层注水改变液流方向等。该技术的应用达到了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和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
宋培基奏宝杰盖玉叶徐霞
关键词:高含水期数值模拟剩余油分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