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幽门螺
  • 6篇幽门螺杆菌
  • 6篇螺杆菌
  • 1篇蛋白
  • 1篇印迹
  • 1篇粘膜
  • 1篇正常菌群
  • 1篇致病
  • 1篇致病菌
  • 1篇人胃粘膜
  • 1篇十二指肠
  • 1篇十二指肠溃疡
  • 1篇随访
  • 1篇球形
  • 1篇球形体
  • 1篇黏膜
  • 1篇黏膜糜烂
  • 1篇伪膜性
  • 1篇伪膜性肠炎
  • 1篇胃疾病

机构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大良医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宋姗
  • 6篇徐智民
  • 5篇潘令嘉
  • 5篇周殿元
  • 2篇徐智民
  • 1篇冯福才
  • 1篇杨海涛
  • 1篇张秀荣
  • 1篇黄镇华
  • 1篇张万岱
  • 1篇余毅

传媒

  • 4篇现代消化病及...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年份

  • 1篇2005
  • 2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人胃螺杆菌感染的随访
1997年
人胃螺杆菌(Hh)是一种目前尚不能培养的胃内致病菌,国内外对其研究很少。我们从3174例受检者中检出51例 Hh 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随访观察。材料与方法:病例来源于回顾性病理检查(2/634,0.32%)、组织学检查(11/654,1.68)、涂片筛检(37/1655,2.24%)和临床涂片检查(1例),采用形态学方法诊断.结果:(1)Hh感染的高峰年龄在19~27岁或以前,呈下降趋势。(2)冬春季检出率最高;(3)症状以上腹部疼痛为主.(4)Hh 混合 Hp 占18.9%;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占86.5%;1例急性感染,病变较重者多混合 Hp 感染.66.7%自动转阴,经抗菌治疗者86.7%Hh 或 Hp 消失。(5)96.4%有可疑的疫源接触史(狗、猫和猪).本研究结果表明:Hh 感染主要来源于动物,引起轻症胃炎。好发于青年(或儿童),多发于冬、春季,有自愈趋势,抗菌治疗多有效。同时提出,年轻人群中可能在感染 Hh 后,先引起急性胃炎,大部分自然痊愈,少部分发展成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
徐智民潘令嘉周殿元杨海涛余毅宋姗冯福才
关键词:致病菌流行病学传染源
幽门螺杆菌的球形体及体外返祖被引量:1
1997年
本研究通过对18株 Hp 在改良的 Hp 鸡蛋培养基和多种条件下的液体培养,观察到 Hp 的部分变异规律及3株球形体 Hp 在室温下的返祖,研究提示 Hp 可在室温下繁殖,球形体可在室温下返祖,Hp 的球形变在其 Hp 的感染和治疗后的复发中起重要作用。
徐智民周殿元潘令嘉宋姗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球形体变异体
快速诊断肠道菌群失调症粪便图谱被引量:1
1997年
肠道正常菌群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生物屏障。近年来,因抗生素、激素、同位素、放射线和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菌群失调所致的肠道疾病显著增多。正常菌群数量减少,使一些细菌大量增殖成为优势和致病菌,出现菌群失调症。轻重不等的菌群失调发生率相当高,轻度菌群失调时如不及时纠正,就有发展成重度菌群失调的可能,有致命的危险。
张秀荣徐智民周殿元潘令嘉宋姗黄镇华
关键词:肠道菌群失调症肠菌群失调肠道正常菌群菌群分析粪便培养伪膜性肠炎
幽门螺杆菌交叉免疫印迹反应研究
2005年
徐智民张万岱宋姗
关键词:免疫印迹胃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糜烂分泌蛋白
幽门螺杆菌flaA基因的变异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鞭毛是幽门螺杆菌(Hp)的重要侵袭因子,本研究拟检测Hp鞭毛素A基因的变异性,进而研究其与Hp致病性的关系.方法我们对52例胃粘膜活检标本和18株Hp临床分离株进行Hp特异的16SrRNA基因和鞭毛素A基因PCR扩增和PCRRFLP及PCRRFLPSSCP分析.结果对43例Hp(+)的flaA基因PCRRFLP(HindⅢ)大约可分7个型(变异检出率为163%),而PCRRFLPSSCP可分37个型(变异检出率为860%),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flaA基因变异性极大,PCRRFLPSSCP优于PCRRFLP,是检测其变异的有效方法.
余毅余毅徐智民宋姗张妙英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疾病
幽门螺杆菌的形态变异及返祖被引量:11
1999年
目的幽门螺杆菌(Hp)在体外很易发生球形变,目前一般认为是不能培养的退化状态.而对Hp在环境中生存方式和如何感染大量人群仍不清楚,为此本研究对Hp的形态变化尤其是球形变的返祖进行了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对18株Hp在不同条件下的培养,观察其生存及形态变化,并在加有鸡蛋和小牛血清的空弯培养基上及加有血清有布氏肉汤培养基中是进行培养和返祖,观察其变异规律.结果Hp可在室温液体中繁殖,18株中观察到3株球形体Hp在室温下的返祖,除常见球形变外的Hp杆状弯曲、长杆状、短杆状、长丝体、巨球体、丝球体、原生质体及细小“S”和弧形变异.并根据Hp形态变化的顺序及表型,初步发现Hp由典型“S”或多螺旋形态变为杆状弯曲、长杆状、短杆状、然后变为球形、长丝体、巨球体、丝球体、原生质体的规律.部分变异体在一定条件下可返祖.结论Hp易发生多形变化,有一定规律.可在室温下生长繁殖,球形体可在Hp鸡蛋培养基上或室温液体培养基中返祖.
徐智民周殿元潘令嘉宋姗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人胃粘膜幽门螺杆菌的flaA基因的变异
1998年
我们对52例胃粘膜活检标本和18株 Hp 临床分离株进行 Hp 特异的16S rRNA 基因和鞭毛素 A 基因 PCR 扩增和 PCR-RFLP 及 PCR-RFLP-SSCP 分析,以检测 Hp 鞭毛素 A 基因的变异性,进而研究其与 Hp 致病性的关系。结果对43例 Hp(+)的 flaA 基因 PCR-RFLP(HindⅢ)大约可分7个型(变异检出率为16.3%),而PCR-RFLP-SSCP 可分37个型(变异检出率为86.0%),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本研究表明,flaA 基因变异性极大,PCR-RFLP-SSCP 是检测其变异的有效方法。
余毅徐智民欧锡祺宋姗张妙英
关键词:胃粘膜幽门螺杆菌基因变异
幽门螺杆菌的长丝体变异及返祖
1996年
我们采用改良Hp培养基(HBSV培养基)对Hp进行自然诱导,发现Hp球形变异体在含有适量蛋黄和血清的培养中容易返祖及传代,部分培养超过5天的菌落中有长丝体形成,或在球变体两侧形成长短不等的菌丝。长丝体变异的菌落与一般无异,但形态多较大,长丝体约为典型菌的3~10倍以上,菌体弯曲不规则或缠绕,粗细不均,胞壁缺陷,但可在普通渗透压的平板上生长。长丝体不稳定,接种于Hp或HBSV培养基返祖成典型的“S”形Hp。本研究提出这样的假说:Hp变异由典型“S”形→球变→长丝体和巨球体变异→返祖成典型Hp,Hp的这种变异可能存其传染和感染复发中起重要作用。
徐智民周殿元潘令嘉宋姗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