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晓芸
- 作品数:63 被引量:262H指数:8
- 供职机构:右江民族医学院基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中国仫佬族人群瘦素受体多样性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分析
- <正>本研究旨在探索瘦素受体基因多样性与仫佬族人群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关联。选取广西45岁以上仫佬族人群438人(男性196人,女性242人)。超声骨密度仪检测人群跟骨骨密度,试剂盒法提取人群DNA。筛选LPPR的6个SNP...
- 宾晓芸黄炎东周敏银联飞黄秀峰
- 文献传递
- 百色壮族中老年人骨密度和体成分的特点及其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测量并探讨百色壮族中老年人群的骨密度、身体成分的特点以及随年龄变化的规律,为改善少数民族地区老龄人口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620名(男性248名,女性372名)百色壮族健康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测量受试者的右足跟骨密度,以及身高、体重、和身体成分(身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去脂体重、肌肉量、脂肪量、体脂肪率)。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百色壮族中老年骨密度与身高、体重、腰臀比、去脂体重、肌肉量均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而脂肪量、体脂肪率在各年龄组间之间无显著差异。同年龄组男性的骨密度和身高、体重、去脂体重、肌肉量均明显高于女性,而女性的脂肪量、体脂肪率则明显高于男性。结论百色壮族中老年人的骨密度与年龄呈负相关线性关系,与体重、身高、脂肪量、体脂肪率、去脂体重、肌肉量均呈正相关线性关系。
- 宾晓芸黄秀峰周庆辉林朝文王金花韦荣耀李海唐汉庆周敏
- 关键词:骨密度体成分中老年
- 协同创新背景下“双导师制”在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中的探索
- 2024年
- 对过去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分析协同创新背景下对基础医学研究生提出的新要求,探析“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施手段及价值体现,为提高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有益思路。
- 杨园园宾晓芸黄秀峰汪建初简崇东
- 关键词:协同创新研究生培养
- 脂联素基因多态性在广西壮族骨质疏松症患者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研究
- 2021年
- 本研究探讨了脂联素基因多态性、基因型与广西壮族人群骨质疏松症(OP)之间的关系。测定了广西壮族623人的跟骨骨密度,采集静脉血2mL,试剂盒法提取DNA。选取APN基因的5个单核苷酸序列(rs1063539、rs12495941、rs266729、rs3774261、rs710445)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广西壮族中老年男性和女性的BUA测定值、T值均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男性BUA值45岁年龄组与70岁以上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的BUA值也随年龄增长而逐步降低。同一年龄组内,45岁组、50岁组男性与女性的BUA值无差别,其余年龄组男性的BUA值均高于女性。
- 黄秀峰林朝文周庆辉宾晓芸杨园园
- 关键词:脂联素基因多态性跟骨骨密度年龄组核苷酸序列
- 广西仫佬族中老年人脂肪量变化及与骨密度、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分析
- 2021年
- 本研究检测了广西仫佬族中老年群体共818人(男368,女450)的脂肪量,并且与骨密度、瘦素受体(LEPR)基因6个SNP位点多态性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广西仫佬族族男性和女性的脂肪量均随年龄增长呈先上升,在50~岁组达到最高值后逐渐下降,除50~岁和≥75岁2个组外,其余组女性的体脂肪量均高于男性。男性和女性的体脂肪率都在在50~岁年龄段增长明显,女性的体脂肪率均明显高于男性。
- 宾晓芸黄炎东银联飞周敏黄秀峰
- 关键词:脂肪量体脂肪率骨密度仫佬族瘦素受体
- 医学院校大学生“青马工程”的实施现状及优化策略
- 2022年
- 为了培养“诚于医德,精于医术”的医务工作者,文章首先阐述了“青马工程”培养原则,然后分析了医学院校大学生“青马工程”的实施现状,最后提出了医学院校大学生“青马工程”的优化策略。
- 何潇韦锦强卢锦龙黄柳秀陈雨菲王长丽宾晓芸
- 关键词:医学院校大学生
- 微信公众平台辅助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的实践被引量:1
- 2019年
- 文章首先分析了微信公众平台辅助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的可行性,然后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三方面阐述了微信公众平台辅助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的方案设计,最后对微信公众平台辅助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 周敏庞雅琴宾晓芸银联飞张彩萍梁芸蒙明虑黄磊
- 关键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辅助教学
- 西部民族地区大学生体成分与身体素质的相关性研究
- 2021年
- 本研究检测了广西某高校大学生共623人(男244,女379)的体成分和身体素质,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结果显示,在广西西部大学生当中,男性体质量正常与超重/肥胖的人数分别为89.34%和10.66%;而女性体质量正常与超重/肥胖的人数分别为88.71%和11.29%,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的脂肪量、体脂肪率、皮下脂肪量、躯干脂肪量、四肢各部位脂肪量均明显高于男性;而内脏脂肪量在男女间无显著差异。
- 韦经富黄秀峰杨益东马福维宾晓芸李玉珠
- 关键词:脂肪量体成分皮下脂肪身体素质体脂肪率
- DNA甲基化在氯化镉引起Th1/Th2/Th17/Treg平衡失衡中的作用研究
- 庞雅琴韦叶生宾晓芸黎飚张彩萍黄大敏李有
- 1.课题来源与背景:镉是环境中最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被美国毒理管理委员会(ATSDR)列为第六位危及人体健康的有毒物质。镉作为工农业使用中的原料,广泛应用于电镀、镍-镉充电电池、塑料稳定剂、杀虫剂、防腐剂等行业,从而...
- 关键词:
- 关键词:生物标记物
- 百色市汉族中老年人体成分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测量百色市汉族中老年人身体成分的特点及肥胖发生率,为改善中老年人群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344名(男性135名,女性209名)百色市汉族健康中老年人,年龄40~79岁。测量身高、体重,应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人体成分。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百色市汉族中老年人体成分男女性别间存在差异,其中身高、体重、去脂体重、肌肉量、推定骨量、身体水分、蛋白质量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且男性高于女性(P<0.01);腰臀比男性>女性(P<0.01);脂肪量、皮下脂肪含量、体脂率正好相反,女性>男性(P<0.01);体重指数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BMI法超重和肥胖总体检出率分别是27.41%和12.59%,BFP法超重和肥胖总体检出率分别是19.26%和9.63%;女性BMI法超重和肥胖总体检出率分别是30.62%和3.83%,BFP法超重和肥胖总体检出率分别是34.45%和41.15%。体脂率法男总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重指数与脂肪含量、身体水分呈正相关,和推荐骨量呈负相关。结论百色市汉族女性中老年超重、肥胖发生率较高,存在健康风险,需及早进行干预,采取有关措施保护中老年人健康。
- 杨益东宾晓芸黄秀峰蒙明虑
- 关键词:汉族体成分中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