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静脉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瘘
  • 1篇动脉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深静脉
  • 1篇深静脉血栓
  • 1篇深静脉血栓形...
  • 1篇脾动静脉
  • 1篇脾动静脉瘘
  • 1篇脾动脉
  • 1篇脾静脉
  • 1篇取栓
  • 1篇膈肌
  • 1篇膈肌破裂
  • 1篇下肢深静脉
  • 1篇下肢深静脉血...
  • 1篇下肢深静脉血...
  • 1篇下肢深静脉血...

机构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篇钱学江
  • 2篇崔磊
  • 1篇张西伟
  • 1篇杨效经
  • 1篇刘兆芹
  • 1篇李峰
  • 1篇杨军华

传媒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血管外科...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系统溶栓与介入取栓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werextremitydeepveinthrombosis,LEDVT)系统溶栓与介入取栓加溶栓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创伤性骨折伴DVT231例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介入取栓治疗和B组系统溶栓。介入取栓组135例,其中合并髂总静脉狭窄56例,选择介入治疗,术后给予肝素抗凝治疗。系统性溶栓组96例,采取经足背静脉尿激酶溶栓、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结果A组植入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40例,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95例,27例合并髂静脉重度狭窄者行支架置入治疗。出院时健、患肢膝关节上、下15cm处周径差A、B组明显小于入院时(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A组的静脉瓣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低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取栓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溶栓。
崔磊钱学江杨军华
关键词:骨折深静脉血栓
创伤性脾动静脉瘘的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一例被引量:4
2011年
患者,女性,23岁。因反复腹痛、腹胀伴腹泻4天于2009年11月16日入院。2007年患者曾因胸腹贯通伤并失血性休克在我院行"膈肌破裂修补+胃破裂修补+胰腺损伤修补+胰十二指肠动脉排列结扎+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术",术中单结扎脾动静脉,术后恢复良好。查体:腹部平坦,腹部正中见一长约10cm隆起手术疤痕,愈合好,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软,剑下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血常规:白细胞数11.1×109/L。
钱学江杨效经张西伟刘兆芹李峰崔磊王冠武
关键词:动静脉瘘脾动脉创伤性脾静脉膈肌破裂贯通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