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文
- 作品数:5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与食物不耐受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分析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与食物不耐受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儿科门急诊及病房2010年10月至2014年12月就诊的120例喘息婴幼儿的临床资料(患病组),以同一时期在我院进行儿保查体的80例婴幼儿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正常组),比较两组婴幼儿食物不耐受的情况及不耐受食物种类的分布情况,同时进行以食物不耐受为因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正常组和患病组食物不耐受种类前三位均为牛奶、蛋清/蛋黄、鳕鱼,但患病组不耐受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患病组中,一种食物不耐受、两种食物不耐受和三种以上食物不耐受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以食物不耐受为因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病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三个变量与食物不耐受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而白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C-反应蛋白增加与食物不耐受显著相关(P<0.05)。结论食物不耐受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不仅能为喘息性疾病婴幼儿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而且能指导喘息性疾病婴幼儿的饮食。
- 张丽文
- 关键词:婴幼儿喘息性疾病食物不耐受
- 儿童再发性腹痛与食物不耐受及食物过敏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FI)及食物过敏(FA)与再发性腹痛(RA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5例RAP患儿为观察组及50例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实验室检测血清特异性IgG、IgE,观察患儿白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比较2组儿童FI及FA分布情况,分析FI与RAP的相关性。结果 2组排在前3位的不耐受食物依次为牛奶(67.27%vs18.00%)、鸡蛋(50.91%vs 16.00%)和鳕鱼(41.82%vs 10.00%),观察组患儿不耐受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χ~2=25.830,P=0.000;χ~2=14.166,P=0.000;χ~2=13.559,P=0.000)。观察组患儿对玉米、螃蟹、蘑菇、虾及大豆等五种食物的不耐受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P<0.05)。2组儿童过敏食物比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RAP患儿FI相关因素有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C-反应蛋白增多(P<0.05)。结论 FI可能是导致RAP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与RAP患儿FI相关因素有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C-反应蛋白增多。
- 张丽文蒋瑾瑾
- 关键词:再发性腹痛食物不耐受食物过敏
- 高水平促甲状腺激素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和早期智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出生高水平促甲状腺激素(TSH)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和早期智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20年3月该院产科出生,并检测外周血TSH水平≥10 mIU/L的婴儿80例,按照TSH水平分为10~20 mIU/L组22例、21~30 mIU/L组35例、>30 mIU/L组23例,另选取同期出生的外周血TSH水平<6.26 mIU/L的婴儿50例为<6.26 mIU/L组。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对比各组婴幼儿智能发育情况、运动及智力发育情况。结果与<6.26 mIU/L组比较,其余3组婴幼儿身高、体质量及头围较低(P<0.05);与10~20 mIU/L组、21~30 mIU/L组比较,>30 mIU/L组婴幼儿身高、体质量及头围较低(P<0.05)。<6.26 mIU/L组身长等级为上、中上的婴幼儿比例高于其他3组(P<0.05);与<6.26 mIU/L组、10~20 mIU/L组及21~30 mIU/L组比较,>30 mIU/L组身长等级为上、中上的婴幼儿比例较低,身长等级为中下、下的婴幼儿比例较高(P<0.05)。与<6.26 mIU/L组比较,其余3组婴幼儿血清NSE水平较高,婴幼儿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智能发育指数(MDI)较低(P<0.05);与10~20 mIU/L组、21~30 mIU/L组比较,>30 mIU/L组婴幼儿血清NSE水平较高(P<0.05)。与<6.26 mIU/L组比较,其余3组婴幼儿智力指数(MI)、发育商数(DQ)较低,与10~20 mIU/L组比较,21~30 mIU/L组、>30 mIU/L组婴幼儿MI、DQ较低(P<0.05)。结论出生时高水平TSH对新生婴儿生长发育、智能发育、运动及智力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还可能会导致婴幼儿脑损伤状况,对新生婴儿异常高水平TSH状况可进行适当的干预或药物治疗。
- 张丽文钱嬿
- 关键词:促甲状腺激素生长发育智能发育运动发育
-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6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接受激素治疗,治疗组在激素治疗基础上进行HP根治治疗,两组患儿经相应的治疗后比较HP根除率、疗效及一年内复发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及血流变学水平的变化,血小板参数检测项目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PAIg G)、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大小血板比率(P-LCR);血流变学水平的检测项目包括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电泳时间(EET)、红细胞压积比(HCT)及血沉(ESR)。结果 (1)两组患者经治疗后,HP感染情况均显著降低,但治疗组HP感染情况低于对照组(χ^2=8.93,P=0.006),(2)两组患儿治疗后,均有效,但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Z=2.256,P=0.006);(3)治疗后,两组患儿的Plt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PAIg G、PDW和P-LCR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Plt、PAIg G、PDW及P-LCR各参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EET、HCT及ESR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EET、HCT及ES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5)治疗组一年内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56,P〈0.001)。结论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有关,HP的根治治疗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疗效,改善患儿血小板参数及血流变学水平,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儿童的治疗提供参考。
- 张丽文蒋瑾瑾
-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幽门螺旋杆菌儿童
- 高压氧综合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一例
- 2013年
- 一、临床资料: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女,孕35“周,出生体质量2630g。就诊时出生2周,已接受甘露醇降颅内压等治疗,检查视网膜已发育成熟(图1A)。
- 黄志强蒋德禹甘露张丽文袁静
- 关键词:高压氧综合治疗早产儿出生体质量颅内压甘露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