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勐
-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高速公路沿线声环境现状及噪声防治措施研究
- 通过对长治至临汾高速公路沿线的敏感目标声环境现状的监测结果分析,对有现有道路交通噪声影响的高速公路交通噪声的预测中背景噪声选取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高速公路噪声预测结果,研究了复杂交通环境下高速公路沿线敏感目标的噪...
- 张勐
- 关键词:高速公路声环境噪声防治交通噪声
- 文献传递
- 不同因素对交通噪声预测的影响研究
- 2011年
- 通过对某高速公路沿线的声环境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的分析,利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导则》(HJ2.4-2009)中推荐的公路交通运输噪声预测模式,分析了交通量、路基高度、距离衰减等因素对道路交通噪声预测的影响特征,为交通噪声控制对策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
- 张勐王彦琴赵琴
- 关键词:交通噪声交通量路基高度噪声控制
- 高速公路沿线声环境现状及噪声防治措施研究
- 通过对长治至临汾高速公路沿线的敏感目标声环境现状的监测结果分析,对有现有道路交通噪声影响的高速公路交通噪声的预测中背景噪声选取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高速公路噪声预测结果,研究了复杂交通环境下高速公路沿线敏感目标的噪...
- 张勐
- 关键词:声学高速公路声环境噪声防治
- 文献传递
- 城市高架桥-地面复合型交通噪声特征实测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文章以济南市北园大街高架桥的实地调查和交通噪声监测试验为例,分析城市高架桥-地面复合型交通的交通流特征和交通噪声衰减特征,为高架桥-地面复合型交通模式的噪声预测和降噪措施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 赵琴张勐魏显威王彦琴
- 关键词:环境工程交通噪声
- 冻融作用对环氧沥青混凝土复合梁抗裂性能的影响
- 2021年
- 在中国北方季节性冰冻地区,反复的冻融作用对环氧沥青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影响较大。分别对7组环氧沥青混凝土试件进行0~30次冻融作用,研究了冻融作用对弯曲劲度模量及复合梁平面应变断裂韧度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冻融重复作用下带裂缝的复合梁发生裂缝扩展时的横向应力应变响应和层间黏结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弯曲劲度模量随冻融循环作用的升高而降低;复合梁平面应变断裂韧度、裂缝尖端最大横向拉应力/应变随着冻融重复作用的增加先降低后增高;不同冻融重复作用下带裂缝复合梁断裂不会发生在环氧沥青黏结层。
- 戴程琳张勐孙明志
- 关键词:冻融循环层间剪应力
- 冬季极端气候下城市快速路钢桥面铺装力学响应被引量:1
- 2021年
- 为研究冬季极端气候下城市快速路钢桥面铺装的力学响应及适合该极端气候下的钢桥面铺装方案,解决冬季极端气候下钢桥面铺装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容易产生的开裂问题,利用ABAQUS建立钢桥面三维铺装体系模型,模拟不同铺装层厚度组合和不同工作温度等条件,计算“双层EA”结构和“下层EA+上层SMA”结构的铺装层上表面最大拉应力、最大拉应变、最大竖向位移及层间最大剪应力4个特征力学响应值,分析钢桥面铺装厚度对力学控制指标的影响,探究钢桥面铺装温度对力学控制指标的影响,以此进行冬季极端气候下城市快速路钢桥面铺装的结构组合方案优选。研究结果表明:相同铺装材料下,对比3种厚度组合的桥面铺装层上表面最大拉应力、最大拉应变、最大竖向位移及层间最大剪应力,均为下层2. 5 cm+上层3. 5 cm>下层3 cm+上层3. 5 cm>下层3 cm+上层4 cm;在-45~50℃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两种铺装结构的铺装层上表面最大拉应力和层间最大剪应力逐渐减小,铺装层上表面最大拉应变、最大竖向位移增大;“双层EA”结构铺装层上表面最大拉力大于“下层EA+上层SMA”结构;“双层EA”结构和“下层EA+上层SMA”结构铺装层上表面最大拉应变、最大竖向位移和层间最大剪应力较为接近;“下层3 cm EA+上层4 cm SMA”的铺装结构能够适应冬季极端气候工况。
- 刘莲娟张勐
- 关键词:道路工程数值模拟结构组合钢桥面铺装
- 单组份聚氨酯固化规律及黏结特性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单组份聚氨酯是一种反应型胶黏剂,其力学性能优于常规沥青结合料,但聚氨酯的反应过程易受到温度、空气、水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在聚氨酯混合料的摊铺、碾压施工过程中,需结合现场温、湿度工况,严格把控各工序施工时间节点。为了普及单组份聚氨酯在道路方面的应用,对单组份聚氨酯的固化规律及黏结特性进行了研究,分别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拉拔试验、剪切试验研究了2种单组份的固化规律和黏结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自然固化条件下,PU-I和PU-II的异氰酸酯指数逐渐下降,而脲基指数则逐渐增长;固化4 d后,聚氨酯的异氰酸酯含量和脲基含量变化较小,且4~7 d的PU-I的异氰酸酯指数和脲基指数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0%、2%,PU-II的异氰酸酯指数和脲基指数的变异系数均为2%,属于小变异,表明该材料已基本达到完全固化状态。聚氨酯黏结体系的拉拔强度和剪切强度随着固化时间的增加呈增大的趋势,且石料-聚氨酯-石料黏结体系界面间的拉拔、剪切强度均优于石料-聚氨酯-橡胶、橡胶-聚氨酯-橡胶黏结体系,橡胶-聚氨酯-橡胶黏结体系界面的拉拔强度最差,石料-聚氨酯-橡胶黏结体系的剪切强度最差。
- 钟科钟科王雪张勐孙晟凯龚演
- 关键词:异氰酸酯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