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尊
- 作品数:16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弥漫型恶性腹膜间皮瘤超声影像学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112例弥漫型恶性腹膜间皮瘤的超声表现,总结其超声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12例弥漫型恶性腹膜间皮瘤患者的超声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112例患者,男45例,女67例,男女比例1∶1.5,发病年龄42~83岁,平均(57.0±6.8)岁,有石棉接触史者共105例(93.8%),穿刺活检成功率为94.6%。弥漫型恶性腹膜间皮瘤超声下可见网膜弥漫性增厚112例(100%),壁层腹膜增厚96例(85.7%),肠系膜增厚61例(54.5%),并且薄厚不均,边界不整齐,增厚的网膜血流频谱示阻力指数多增高;腹腔淋巴结肿大29例(25.9%),肠管受累57例(51.0%),肝脏受累2例,胆囊受累3例,腹膜活检穿刺感质硬,组织条饱满,外观光亮,为透明样或胶冻样。腹腔中可见中至大量腹水。结论超声检查及超声引导下对腹膜增厚区穿刺活检能使疾病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
- 孙鑫义郑国启刘晨第张国尊杨德瑞李爱华
- 关键词:腹膜肿瘤超声检查
- 血常规相关指标在恶性腹水患者中的预后价值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恶性腹水患者血常规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常用临床指标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学首次确诊的恶性腹水249例,评估恶性腹水组与对照组、腹膜恶性间皮瘤(MPeM)与腹膜转移癌(PC)患者的血常规相关指标的差异,分析年龄、性别、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血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 LDH)、化疗治疗及脏器转移对预后的影响。结果确诊恶性腹水的患者249例,MPeM占41%, PC占59%。单因素分析提示性别、NLR、PLR、MLR、血LDH、化疗治疗及脏器转移为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LDH、脏器转移及NLR为恶性腹水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恶性腹水患者血LDH、NLR越低,预后越好,早期积极治疗对提高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 刘莹莹郑国启梁育飞苏珊珊尹文杰张国尊
- 关键词:腹水间皮瘤预后
- 丹参单体IH764-3对肝星状细胞胶原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研究丹参单体IH764-3对H2O2刺激的肝星状细胞(HSCs)胶原合成、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T1-MM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2)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单体IH764-3在调控HSCs胶原代谢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以不同剂量IH764-3干预过氧化氢(H2O2)刺激的HSCs,通过3 H-脯氨酸(3 H-Pro)掺入法检测HSCs总胶原和Ⅰ型胶原合成能力,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MT1-MMP、MMP-2及TIMP-2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剂量IH764-3(10μg/ml,20μg/ml,30μg/ml,40μg/ml)作用于H2O2刺激的HSCs 24小时,与单纯H2O2组相比,30μg/ml组和40μg/ml组能显著抑制总胶原和Ⅰ型胶原的合成(P<0.05),而H2O2组、10μg/ml组和20μg/ml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H764-3干预组与H2O2组相比,能够明显上调MT1-MMP和MMP-2的表达,下调TIMP-2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关系。结论丹参单体IH764-3可能通过下调TIMP-2、上调MT1-MMP及MMP-2表达调控HSCs胶原代谢。
- 王春生郭金波许云峰田慧魏娟张国尊刘蕾房澍名张晓岚
- 关键词:胶原丹参基质金属蛋白酶类金属蛋白酶类组织抑制剂
- 恶性腹膜间皮瘤的病理分型及与腹膜转移癌的对比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恶性腹膜间皮瘤(MPeM)的病理分型,筛选可鉴别MPeM和腹膜转移癌(PC)的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方法于2020年6月,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9年7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沧州市人民医院、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158例MPeM和138例PC患者的腹膜活检组织病理结果,总结沧州地区MPeM的病理分型。对MPeM和PC患者的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进行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鉴别诊断MPeM和PC。结果沧州地区MPeM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103例,平均年龄57.1岁,石棉暴露率为91.14%(144/158)。病理类型中以上皮型多见,占90.51%(143/158)。钙网膜蛋白、CK5/6、波形蛋白、D2-40、癌胚抗原(CEA)和尾型同源核基因转录因子-2(CDX-2)在MPeM和PC之间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阳性标志物中,钙网膜蛋白的灵敏度最高(0.905),CEA灵敏度最低(0.428)。结论钙网膜蛋白、CK5/6、波形蛋白、D2-40、CEA和CDX-2可能作为特异性标志物,用于鉴别MPeM和PC的诊断。
- 张国尊郑国启魏芳刘莹莹宋慧梁育飞
- 关键词:间皮瘤病理学恶性腹膜间皮瘤腹膜转移癌免疫组织化学
-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2年
-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漫性炎症、坏死或其他损伤的修复反应,肝硬化则是肝纤维化的终末结局。肝纤维化、肝硬化严重影响着人类健康,但其治疗仍是尚未完全攻破的难题。目前,肝移植是比较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但是,受到肝源缺乏、并发症多、排异反应和价格昂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其难以广泛开展。
- 孙慧聪张国尊张晓岚
- 关键词:肝细胞间质干细胞旁分泌
- 恶性腹膜间皮瘤与腹膜转移癌的病理鉴别诊断
- 张国尊梁育飞郑国启
- MSCs分化为功能性肝细胞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2年
-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MSCs)来源于中胚层间充质,广泛存在于骨髓、脐带组织、脐血、外周血、脂肪等组织中.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分化为骨、脂肪、神经细胞及肝细胞等多种细胞,进而作为一种替代器官移植的新的治疗方法.近年来,肝硬化等终末期肝病的发病率日益上升,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肝源紧张、免疫排斥限制了肝移植的临床应用,然而众多研究证实MSCs对肝纤维化、肝硬化等肝病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分化为功能性肝细胞有关,但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文就MSCs的分化能力及其分化的调控、分子机制和不同来源干细胞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作一综述.
- 张国尊李春生张晓岚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肝细胞
- 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大鼠体内的肝细胞样分化作用
-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肝脏对各种不同致病因子引起的慢性炎症、坏死或其他损伤的修复反应,肝硬化则是肝纤维化的终末阶段。此时,肝炎病毒、酒精代谢产物、胆汁酸等肝脏毒性物质作用于肝细胞,肝功能明显...
- 张国尊
- 关键词:肝纤维化肝硬化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
- TNF-α、IL-18和IL-1O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及意义
- 2013年
-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血清中TNF—α、IL-18和IL-10的含量,探讨TNF—α、IL-18和IL-10在UC中的作用。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0例UC患者血清标本,与4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TNF—α和IL-18的含量随着病变严重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增加,中、重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UC患者中IL-10含量随着病变严重程度的加重而逐渐降低,中、重度组与对照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C患者的血清中IL-10含量明显降低,TNF—α和IL-18含量明显增加,促炎因子TNF—α和IL-18和抗炎因子IL-10水平与UC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 陈霞李聪华张国尊郑国启梁育飞王亮魏新亮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8白介素-10
- 康复新液保留灌肠加口服人参归脾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42例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以康复新液保留灌肠加口服人参归脾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选取266例UC患者,分为治疗组142例和对照组124例,对其临床疗效和给药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总有效率康复新组为91.55%,对照组为83.8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保留灌肠加口服人参归脾丸治疗UC临床疗效较好,以康复新液保留灌肠加口服人参归脾丸治疗UC值得临床推广。
- 陈霞李聪华张国尊王亮杨雨鑫刘晨第
- 关键词:人参归脾丸溃疡性结肠炎康复新液保留灌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