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尧

作品数:97 被引量:486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2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8篇血症
  • 28篇基因
  • 25篇酸血症
  • 20篇突变
  • 17篇甲基丙二酸
  • 17篇儿童
  • 17篇氨酸
  • 16篇代谢
  • 16篇半胱氨酸
  • 15篇同型半胱氨酸
  • 15篇综合征
  • 14篇半胱氨酸血症
  • 13篇同型半胱氨酸...
  • 10篇代谢病
  • 10篇遗传代谢
  • 10篇遗传代谢病
  • 10篇基因突变
  • 10篇传代
  • 9篇线粒体
  • 9篇甲基丙二酸尿...

机构

  • 96篇北京大学第一...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河南中医药大...
  • 7篇郑州大学
  • 6篇北京大学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 4篇郑州大学第一...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日友好医院
  • 3篇中南大学
  • 3篇首都儿科研究...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空军总医院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武汉市儿童医...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96篇张尧
  • 64篇杨艳玲
  • 39篇宋金青
  • 24篇刘玉鹏
  • 21篇包新华
  • 20篇张月华
  • 18篇吴晔
  • 17篇季涛云
  • 17篇秦炯
  • 17篇金颖
  • 16篇王峤
  • 16篇熊晖
  • 16篇董慧
  • 15篇李溪远
  • 14篇丁圆
  • 13篇姜玉武
  • 13篇吴桐菲
  • 9篇马艳艳
  • 9篇吴希如
  • 9篇李东晓

传媒

  • 18篇中华儿科杂志
  • 13篇中国实用儿科...
  • 12篇临床儿科杂志
  • 7篇中华实用儿科...
  • 4篇中国当代儿科...
  • 3篇罕少疾病杂志
  • 2篇中华围产医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刊
  • 2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北京医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年份

  • 4篇2024
  • 3篇2023
  • 11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8篇2018
  • 9篇2017
  • 14篇2016
  • 8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涎酸贮积症一家系报告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涎酸贮积症的临床特点及致病基因。方法回顾分析一家系涎酸贮积症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先证者为13岁女童,7岁时出现肢体疼痛,随后出现进行性视力下降及抽搐发作;有共济失调体征;眼底检查提示视神经萎缩;视诱发电位显示双眼P 100潜伏期明显延长。先证者哥哥有类似表现。应用PCR方法对NEU1基因的外显子及其外显子-内含子连接区域进行扩增,采用DNA直接测序对此基因行突变检测。发现先证者及其哥哥均携带NEU1基因c.239 C>T(p.P 80 L)和c.544 A>G(p.P 80 L)复合杂合突变,分别来自其表型正常母亲和父亲,均为已报道的致病突变。结论明确涎酸贮积症家系的NEU1基因致病突变。
季涛云张尧张月华包新华
关键词:癫痫视力下降共济失调
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性眼球阵挛-肌阵挛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总结利妥昔单抗对复发性眼球阵挛-肌阵挛综合征(OMS)的疗效。方法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2年9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5例复发性OMS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 5例发病年龄为13~20个月(平均16.8个月),入院时病程10~31个月(平均病程16.8个月)。5例均在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前曾接受过激素、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单用或联合治疗,均疗效欠佳并复发。5例均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随访最短14个月,最长46个月;其中4例临床症状基本控制,1例在随访中复发,但症状较前有减轻。用药期间及随访中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复发性的OMS患儿,利妥昔单抗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需要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陈会田小娟张月华季涛云张尧熊晖吴晔包新华吴希如
关键词:复发利妥昔单抗疗效
精氨酸血症所致瘫痪的识别与对策被引量:2
2021年
精氨酸血症是一种罕见的尿素循坏障碍性疾病,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病因为ARG1基因纯合或复合杂合致病变异导致精氨酸酶1功能缺陷。精氨酸血症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表现为智力运动倒退、癫痫发作、痉挛性瘫痪及肝损伤等。痉挛性瘫痪可能为主要或惟一的临床表现。对于临床怀疑精氨酸血症的患儿,可通过血液氨基酸、尿液有机酸及基因分析诊断,必要时进行酶学检测,以明确诊断。精氨酸血症的治疗对策主要包括低蛋白饮食、除氮药物及肝移植。肝移植是目前根治精氨酸血症的方法。
董慧张尧
关键词:精氨酸尿素循环障碍
溶酶体贮积症的骨改变
2022年
遗传代谢病(inherited metabolic disorders,IMD)是一大类以生化代谢通路中的酶、辅酶或转运体等功能缺陷为特征的单基因遗传病,已命名的IMD近1500种。溶酶体贮积症是由于溶酶体内多种酶、酶激活因子或溶酶体膜蛋白基因变异所致的一大类以多系统损害为特征的遗传代谢病。以黏多糖贮积症为代表的多种溶酶体贮积症可出现特征性的多发性骨发育代谢障碍。该文简要介绍一些以骨改变为特征的溶酶体贮积症。
张尧熊晖
关键词:溶酶体贮积症黏多糖贮积症戈谢病骨发育不良
镁代谢及低镁血症治疗
2024年
镁是人体细胞内第2位含量多的阳离子,参与600余种酶促反应,在体内主要受肠道、骨骼和肾脏调节,多种获得性和遗传性疾病可导致低镁血症。根据不同文献,低镁血症的诊断标准为血清镁浓度低于0.75 mmol/L或0.66 mmol/L。低镁血症可引起脑、心血管、消化系统、肾、内分泌、骨骼等多系统损害,甚至导致死亡。早期诊断、补镁和病因治疗是改善低镁血症预后的关键。
张尧杨艳玲
关键词:低镁血症代谢
甲基丙二酸尿症合并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1例报告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罕见的甲基丙二酸尿症合并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儿的诊疗方法。方法分析1例甲基丙二酸尿症变位酶缺乏合并21羟化酶缺乏症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患儿,男,生后3个月起病,接种疫苗及高蛋白饮食后出现喂养困难、腹泻、代谢紊乱及智力运动发育倒退,1岁8个月时确诊为甲基丙二酸尿症,治疗后好转。5岁后出现性早熟表现,确诊为21羟化酶缺乏症男性化型。基因证实MUT基因存在c.866G?>?C和c.2179C?>?T两个突变,CYP21A2基因存在c.188A?>?T和c.518T?>?A两个已知突变。结论遗传代谢病及内分泌病临床表现复杂,鲜有病例共患多种疾病,该患儿共患甲基丙二酸尿症及21羟化酶缺乏症两种罕见疾病。
刘玉鹏丁圆李溪远宋金青王峤张尧刘戈力王立文杨艳玲
关键词:甲基丙二酸尿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ATP6基因8993T〉G突变导致的单纯线粒体ATP合成酶缺陷一例被引量:4
2011年
患儿女,10个月。主因“发育落后、无力”于2009年10月来我院就诊。患儿自出生后全身软,无力,智力运动发育落后,自主活动少,哭声小。9个月时出现抽搐,为全身发作,每隔2到3天发作1次。当地医院疑诊“脑性瘫痪,癫痂”,进行功能训练及抗癫痫治疗,效果不佳,病情逐渐加重。1O个月时来我院就诊。患儿吃奶少,时有呛奶,无明显吐奶,大小便正常。
马艳艳吴桐菲刘玉鹏王峤宋金青马神楠张尧王松涛王玉洁戚豫杨艳玲
关键词:ATP合成酶缺陷线粒体G突变发育落后抗癫痫治疗
琥珀酰辅酶A连接酶缺陷导致继发性甲基丙二酸尿症四例的临床与实验室研究被引量:16
2016年
【摘要】目的探讨因琥珀酰辅酶A连接酶缺陷导致的继发性甲基丙二酸尿症患儿的临床与基因特点。方法对2011年2月至2014年4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确诊的琥珀酰辅酶A连接酶缺陷导致的甲基丙二酸尿症中国患儿4例的临床经过、生化异常、脑影像特点及基因突变进行研究。结果4例患儿于生后1d至6个月发病,于6个月至2岁8个月就诊,均有智力运动落后,喂养困难,肌张力低下,3例合并难治性癫痫,听力障碍。血清乳酸、丙酮酸均增高。尿甲基丙二酸9.21~9.97mmol/mol肌酐(正常值0.2~3.6mmol/mol肌酐),血液丙酰肉碱5.07~8.15μmol/L(正常值0.5~4.0μmol/L),琥珀酰肉碱1.98~4.49txmol/L(正常值0.15~1.0μmol/L)。外周血白细胞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存在单一或复合缺陷。头颅MRI显示基底节损害或脑萎缩。3例为SUCLGl基因缺陷,共检出5种突变(c.809A〉C、c.826—2A〉G、c.550G〉A、c.751C〉T和c.961C〉G突变)。1例为SUCLA2c.970C〉T纯合突变,为新突变。经治疗后,4例患儿智力运动缓慢进步。结论琥珀酰辅酶A连接酶缺陷患儿起病早,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预后不良。对于轻度甲基丙二酸尿症伴严重神经系统损害及高乳酸血症的患者需注意鉴别琥珀酰辅酶A连接酶缺陷症尿症,基因诊断是关键方法。
刘玉鹏李溪远丁圆王峤宋金青张尧李东晓秦亚萍杨艳玲
关键词:甲基丙二酸DNA线粒体
314例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研究被引量:15
2020年
目的总结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的临床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探讨诊断、治疗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收集我国26个省市1998年1月至2020年3月确诊的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314例(男180例、女134例),采用Sanger测序、靶向捕获二代测序或者全外显子测序分析、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定量PCR等技术进行基因诊断。根据发病年龄,分为早发型(发病年龄≤12月龄)和晚发型(发病年龄>12月龄)。根据个体情况,给予钴胺素、左卡尼汀、特殊饮食及对症治疗。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314例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中58例(18.5%)通过液相串联质谱法新生儿筛查发现,5例(1.6%)为尸检确诊,251例(79.9%)患儿为发病后临床诊断。发病年龄为3小时龄~18岁,其中早发型159例(71.0%),晚发型65例(29.0%)。较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代谢危象、智力运动落后、癫痫、贫血和多脏器损伤。早发型较晚发型患儿代谢性酸中毒及贫血常见[20.8%(33/159)比9.2%(6/65),34.6%(55/159)比16.9%(11/65),χ^2=4.261、6.930,P=0.039、0.008]。236例(75.2%)接受了基因分析,227例(96.2%)获得了基因诊断,在7个基因(MMUT、MMAA、MMAB、MMADHC、SUCLG1、SUCLA2、MCEE)上共发现127个变异,其中49个为新变异。MMUT变异导致的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缺乏(mut型)211例(93.0%),常见的MMUT变异是c.729_730insTT、c.1106G>A、c.914T>C。c.914T>C在早发型中发生的频率较晚发型高[8.3%(18/216)比1.6%(1/64),χ^2=3.859,P=0.037]。mut型较其他类型患儿代谢危象常见[72.6%(114/157)比3/13,χ^2=13.729,P=0.001]。发育落后、肌张力低下在mut型患儿中比其他类型患儿少见[38.2%(60/157)比9/13、25.5%(40/157)比8/13,χ^2=4.789、7.705,P=0.030、0.006]。58例新生儿筛查发现的患儿中44例(75.9%)从无症状时开始治疗,发育正常;14例(24.1%)临床发病后才开始接受治疗,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智力、运动发育落后。结论分析了我国�
康路路刘玉鹏沈鸣陈哲晖宋金青贺薷萱刘怡张尧董慧李梦秋金颖郑宏王峤丁圆李溪远李东晓李海霞刘雪芹肖慧捷姜玉武熊晖张春燕王朝霞袁云梁德生田亚平杨艳玲
关键词:甲基丙二酸新生儿筛查串联质谱法
中国l003例甲基丙二酸血症的复杂临床表型、基因型及防治情况分析被引量:101
2018年
目的分析中国甲基丙二酸血症患者的临床表型、生化表型、基因型以及防治情况。方法多中心回顾性研究1998年1月—2017年12月来自我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1 003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者的诊疗经过、生化及基因变异,生化诊断采用血氨基酸及酯酰肉碱谱、尿有机酸及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测定,661例患者接受了基因分析。确诊后进行个体化干预治疗,长期随访,对部分家系进行下一胎产前诊断。结果1 003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者中男580例,女423例,其中单纯型296例(29.5%),707例(70.5%)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仅59例经新生儿筛查发现(5.9%),944例(94.1%)为临床诊断,于生后数分钟~25岁发病,首发的临床表现为神经精神损害:智力运动发育落后(725例,74.3%),286例(29.3%)合并癫痫,76例(7.8%)合并脑积水,部分患者合并血液、心血管、肾脏等多脏器损害。661例患者接受了基因分析,其中631例(96.6%)获得了基因诊断,发现了MUT、MMACHC、MMAA、MMAB、HCFC1、SUCLG1、SUCLA2共7种基因缺陷,获得基因诊断的169例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者中158例(90.3%)为MUT基因变异,获基因诊断的462例合并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者中460例(94.7%)为MMACHC基因变异。新生儿筛查发现的59例患儿发育较好。经临床诊断的944患者中918例(97.2%)接受了治疗,45例(4.7%)获得康复,智力、运动发育正常,26例(2.7%)死亡,873例(92.5%)患儿遗留轻~极重度智力运动障碍。165例家系接受了下一胎产前诊断,经羊水代谢物及基因联合分析证实35例胎儿患病。结论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我国大陆甲基丙二酸血症的主要类型,MMACHC基因变异最常见。MUT基因变异是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的主要病因。经新生儿筛查及早期治疗的患者生存质量显著改善。再生育指�
刘怡刘玉鹏张尧宋金青郑宏董慧马艳艳吴桐菲王峤李溪远丁圆李东晓金颖李梦秋王朝霞袁云李海霞秦炯杨艳玲
关键词:遗传代谢病甲基丙二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新生儿筛查产前诊断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