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PARγ基因在骨关节炎中作用机制及其关键信号通路作用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可导致患者关节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给患者及家庭造成痛苦。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配体依赖的转录调节因子,可调控脂肪和糖类代谢、炎症及免疫进程。研究显示,PPARγ基因对OA软骨退变、滑膜炎症、脂肪病变起重要作用,并可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Wnt、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等信号通路影响OA进展。本文就PPARγ基因通过关节相关组织及关键信号通路调控OA病变的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 张建王冬齐天天吴凉彬杨琪于斐
- 关键词:PPARΓ基因骨关节炎关节组织信号通路
- 莫匹罗星软膏对拔甲术后伤口愈合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莫匹罗星软膏对拔甲术后伤口愈合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手显微外科门诊收治的80例行单纯拔甲术治疗的踇趾甲沟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观察组换药时在用敷料及纱布包扎前伤口涂抹莫匹罗星软膏,对照组换药时直接用敷料及纱布包扎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换药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疼痛消失时间、术后换药次数、伤口结痂厚度、结痂时间及拔甲术后伤口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换药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的疼痛消失时间、伤口愈合时间、结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结痂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拔甲术后伤口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可明显缩短病程,降低换药时患者的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周波彭艳斌王全震张建肖颖锋万圣祥周陶
- 关键词:莫匹罗星软膏甲沟炎拔甲术伤口愈合
- 足趾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指和手指皮肤缺损效果
- 目的 探讨6种足趾皮瓣游离移植修饰性修复拇、手指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2年1月~2013年6月,采用6种足趾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手指皮肤缺损82例.其中,吻合血管的趾腓侧趾腹皮瓣移植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22例;吻合...
- 褚云峰万圣祥周喆刚张建孟繁斌于龙彪
- 关键词:外科皮瓣趾骨拇指皮肤缺损
- 自制造影针LC术中胆道造影与传统术中胆道造影方法比较
- 目的:探讨自制造影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术中胆道造影与传统LC术中胆道造影的的优劣。 方法:比较自制造影针LC术中胆道造影与传统术中胆道造影所需时间、造影成功...
- 张建
-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胆道造影
- 游离皮瓣失败病例的原因及临床处理结果分析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通过对本院近10年来游离皮瓣血管危象病例的回顾,分析该类急症的常见原因,以制定更好的预防及治疗对策。方法对我院近10年来所有游离皮瓣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出现术后血管危象的病例。对患者一般情况、麻醉记录、手术过程、出现血管危象后临床处理方法及预后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共统计游离皮瓣术后病例243例,其中术后出现血管危象共23例,手显微外科病例14例,颌面外科病例9例。静脉危象20例,动脉危象3例。其中9例为术后组织水肿、血肿等导致血管受压所致,7例二次手术发现为血管吻合技术失误所致,3例为先天凝血功能障碍或肿瘤创伤血液高凝状态所致,2例为感染所致,2例为术后血管动力学不稳所致。保守治疗5例,皮瓣完全存活0例,部分存活1例。再次手术探查18例,完全存活12例,部分存活2例。出现危象8 h内探查病例15例,存活12例,部分存活2例;出现危象10 h以上探查病例3例,部分存活1例。结论研究表明游离皮瓣术后血管危象成因是多方面的,皮瓣的选择、血管条件不佳、先天凝血障碍、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血管受压、吻合技术失误是常见原因。术前进行血管条件检查及凝血功能检查,术中高质量血管吻合,维持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可减少血管危象发生率。发生血管危象应首选急诊手术血管探查,结合抗凝、溶栓、抗感染等辅助治疗手段可明显提高血管危象患者的预后。
- 周喆刚万圣祥肖颖锋张建孟繁斌褚云峰于龙彪
- 关键词:游离皮瓣皮瓣坏死
-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应用于修复四肢皮肤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值修复小腿骨外露4例,足背皮肤缺损9例,手背及虎口的皮肤缺损2例;切取皮瓣的面积为8cm×10cm-10cm×22cm。结果:15例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半年至2年,移植皮瓣的外形及功能恢复都满意。结论:股前外侧皮瓣有切取的面积大、切取部位隐蔽、对主要血管不造成损伤,血管蒂较长等优点,为修复四肢皮肤损伤较理想的方法。
- 彭艳斌万圣祥肖颖锋张建张祥翊周喆刚
- 关键词: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软组织损伤
- 保留断指指腹全皮腹部皮瓣及筋膜瓣转移修复治疗手指末节离断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保留断指指腹全皮腹部皮瓣及筋膜瓣转移修复治疗手指末节离断的效果。方法 124例手指末节离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2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保留断指指腹全皮腹部皮瓣及筋膜瓣转移方式修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腹部皮瓣修复、原位回植手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手指末节指甲生长情况、指腹感觉外观以及指骨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完全成活61例,仅1例坏死。实验组患者骨折愈合60例(96.8%),指甲60例(96.8%),指腹饱满59例(95.2%);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12例(19.4%),指甲20例(32.3%),指腹饱满43例(69.4%),实验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手指末节离断的患者,采用保留断指指腹全皮腹部皮瓣及筋膜瓣转移修复的治疗方法 ,较常规手术方法具有术后指腹感觉恢复快、指腹外观较为美观、手指末节指甲生长情况良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褚云峰肖颖锋万圣祥张洪军王全震张建
- 关键词:手指离断皮瓣再植术
- 应用外固定架结合皮瓣移植治疗四肢爆炸伤
- 2011年
- 目的;探讨应用外固定架结合皮瓣移植治疗四肢爆炸伤的疗效。方法:彻底清创的基础上根据软组织缺损情况选用不同皮瓣修复创面,应用单侧及半环形外固定架固定骨折。结果:21例爆炸伤患者中,17例伤口一期愈合,4例术后发生伤口感染,经换药后治愈。经8~48个月随访,全部患者骨折愈合,伤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外固定架结合皮瓣移植治疗四肢爆炸伤是切实有效的方法。
- 彭艳斌万圣祥肖颖锋张建王全震孟繁斌
- 关键词:外科皮瓣外固定架骨折爆炸伤
- 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梗阻性黄疸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病人的病因及评价超声、腹部CT(CT)、核磁胰胆管成像(M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经皮经肝胆道造影(PTC)五种检查方法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9年l1月在我院住院确诊为梗阻性黄疸的患者,比较分析各种检查方法对梗阻部位及梗阻病因的准确率。结果确诊为梗阻性黄疸的患者为473例,B超、腹部CT、MRCP、ERCP及PTC对患者梗阻部位的显示率分别为59.6%(257/431),80.9%(106/131),88.8%(326/367),84.2%(64/76),100%(31/31),而梗阻的原因有:Mirrizi综合征、胆道感染、胆道蛔虫、胆囊癌、胆总管结石、胆总管囊肿、肝内外胆管细胞癌、壶腹癌、十二指肠乳头癌、十二指肠乳头憩室、十二指肠乳头炎、术后胆管狭窄、胃癌术后肝门淋巴结转移、胰头癌、肿块性胰腺炎。结论各种诊断方法各有其优缺点,MRCP在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上具有较大的价值,但必要时仍需进行其它检查方法加以鉴别诊断。
- 周晓初蔡焕武熊沛王成林张建王锦祥
- 关键词:超声腹部CT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梗阻性黄疸
- 胆道造影现状及进展被引量:4
- 2010年
- 胆道造影(cholangiography)就是利用各种方法使造影剂进入胆道,使胆道能在X线片上清楚地显示出来。胆道造影的方法很多,一般分为排泄性胆道造影和直接胆道造影两大类。
- 张建熊沛周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