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蛋白
  • 4篇人免疫球蛋白
  • 4篇球蛋白
  • 4篇免疫
  • 4篇免疫球蛋白
  • 4篇静注人免疫球...
  • 4篇活性
  • 3篇生物学
  • 3篇生物学活性
  • 3篇FC段
  • 1篇动态浊度法
  • 1篇血浆蛋白
  • 1篇血液
  • 1篇血液制品
  • 1篇生产过程
  • 1篇生物学活性检...
  • 1篇凝血
  • 1篇凝血因子
  • 1篇浊度法
  • 1篇自动控制

机构

  • 6篇兰州生物制品...
  • 1篇兰州生物制品...

作者

  • 7篇何彦林
  • 7篇张继鹏
  • 6篇刘晓
  • 5篇杨晓东
  • 5篇张安山
  • 4篇张璘
  • 2篇赵一欢
  • 1篇席亮
  • 1篇梁艳
  • 1篇韩国德
  • 1篇刘晓宇
  • 1篇杨庆梅
  • 1篇钱秋娟
  • 1篇张齐明
  • 1篇周海云
  • 1篇李青
  • 1篇胡军
  • 1篇王剑霓
  • 1篇郭广兆
  • 1篇徐永浩

传媒

  • 5篇微生物学免疫...
  • 2篇中国生物制品...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采用多种抗原测定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中抗体Fc段生物学活性的初探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初步探讨采用多种抗原测定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pH4)中抗体的Fc段生物学活性,了解IVIG中抗体的Fc段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中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的方法,将不同浓度的麻疹病毒、风疹病毒、乙肝表面抗原(HBsAg)、破伤风类毒素、脑膜炎球菌P64k外膜蛋白和白喉类毒素6种抗原分别致敏人O型血红细胞形成红细胞-抗原结合物;然后,6种致敏红细胞分别与IVIG孵育,与特异性抗体形成红细胞-抗原-抗体复合物;最后,此复合物与补体反应,在541 nm波长处读取吸光值,并绘制溶血反应动力学曲线,分别计算IVIG中针对上述6种抗原IgG的Fc段生物学活性。采用此方法,用6种抗原致敏的红细胞测定IVIG的Fc段生物学活性10次,验证此方法的重复性。结果麻疹病毒、风疹病毒、HBsAg、破伤风类毒素和脑膜炎球菌P64k外膜蛋白致敏的红细胞分别与供试品和补体反应后,测定的溶血反应动力学曲线较平缓,而白喉类毒素致敏的红细胞与供试品和补体反应后,测定的溶血反应动力学曲线下降明显,呈典型的"S"型曲线。计算结果显示,IVIG中针对此六种抗原的抗体Fc段生物学活性相对于参考品均大于80%。Fc段生物学检测方法重复性较好。结论采用多种抗原分别致敏红细胞,可以用来检测IVIG中多种抗体的Fc段生物学活性,为深入了解IVIG制品中的多种抗体的Fc段生物学活性奠定了基础。
席亮钱秋娟张继鹏赵一欢刘晓何彦林
关键词:抗原静注人免疫球蛋白FC段生物学活性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中白喉抗体效价对其Fc段生物学活性检测结果影响的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中白喉抗体效价对其Fc段生物学活性检测的影响。方法检测20批IVIG的白喉抗体效价水平和Fc段生物学活性结果,进一步探讨白喉抗体效价与Fc段生物学活性的关系。结果20批IVIG中白喉抗体效价水平均符合中国药典的要求,在3~60 HAU/g之间,其中有两批IVIG的白喉抗体效价水平相对较高,其他18批IVIG的白喉抗体效价水平变化趋势不明显。20批IVIG的Fc段生物学活性均较高,在60%~140%之间。白喉抗体效价水平高者,其Fc段生物学活性并非高,反之亦然。结论 IVIG的Fc段生物学活性与其白喉抗体效价水平无明显的相关性。
张继鹏刘晓李青张璘何彦林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Fc段生物学活性检测条件的优化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优化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s,IVIG)Fc段生物学活性检测条件,并验证该方法的重复性。方法基于《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人免疫球蛋白Fc段激活补体的试验方法,优化致敏红细胞的抗原(白喉类毒素)效价(25、50、100、150、200和250 Lf/ml)、IVIG浓度(5、10、20、30、40和50 mg/ml)和补体效价(15、50、75、100和150 CH50/ml)3个试验条件;采用优化的试验条件,对1批IVIG制品重复测定10次,计算变异系数(CV),验证该方法的重复性。结果在致敏红细胞的抗原(白喉类毒素)效价100~200 Lf/ml、IVIG浓度50 mg/ml和补体效价≥75 CH50/ml的条件下,补体介导的溶血反应动力学曲线呈典型的"S"型,可准确计算出IVIG Fc段激活补体的指数(IFc)。采用优化的试验条件,对1批IVIG制品重复测定10次,溶血反应动力学曲线几乎重合为一条,10次测定的IFc值的CV=8.91%。结论优化了IVIG Fc段生物学活性检测条件,优化后的检测方法重复性较好。
何彦林张璘张继鹏张齐明刘晓杨晓东张安山
关键词:静注人免疫球蛋白FC段生物学活性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生产过程中凝血因子活化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通过比较以组分Ⅲ沉淀和血浆为原料制备人凝血酶原复合物(Prothrombin complex concentrates,PCC)过程中凝血因子活化情况,为选择最适PCC制备原料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分别对以组分Ⅲ沉淀和血浆为原料制备PCC过程中中间品的活化的凝血因子活性和人凝血酶活性两个项目进行检定,分析凝血因子的活化情况。观察以组分Ⅲ沉淀为原料制备PCC过程中添加肝素能否抑制PCC中凝血因子的活化。结果以组分Ⅲ沉淀为原料制备的PCC中间品活化的凝血因子活性和人凝血酶活性两个项目均不合格。以组分Ⅲ沉淀为原料制备PCC生产过程中添加肝素后,PCC中间品的活化的凝血因子活性和人凝血酶活性均不合格。以血浆为原料制备的PCC中间品活化的凝血因子活性和人凝血酶活性两个项目均合格。结论组分Ⅲ沉淀为原料制备PCC会增加凝血因子活化的风险,新鲜冰冻血浆可作为制备PCC的原料。
何彦林刘晓潘孟娇刘晓宇张璘张继鹏张安山杨晓东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方法的探讨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细菌内毒素含量。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附录中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规定,对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细菌内毒素含量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制备了标准曲线、进行了可靠性试验和干扰试验,并将动态浊度法检测结果与家兔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动态浊度法测定的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8,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经16倍稀释后,干扰试验的回收率在50%~200%之间,完全消除其对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凝集反应的干扰,并且动态浊度法与家兔法的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动态浊度法定量测定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中细菌内毒素含量,结果准确,操作简单,并且与家兔检查热原的结果一致。
张璘张继鹏赵一欢徐永浩梁艳刘晓杨晓东张安山何彦林
关键词: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动态浊度法细菌内毒素
实现自控分离对人血浆蛋白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对低温乙醇血浆蛋白分离工艺实现自控后分离的人血浆蛋白各项质量指标和收获率进行评价。方法按照《中国药典》三部(2005版)规定的方法和标准,对低温乙醇工艺实现自控后分离的人血浆蛋白样品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并将测定结果与自控前的制品进行比较。结果连续测定实现自控后分离的71批人血白蛋白和52批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样品,并与实现自控前的82批人血白蛋白、29批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成品检定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人血白蛋白及IVIG的纯度和收获率均有明显提高,多聚体含量明显下降,其他指标(离子含量、吸光度等)均无明显改变,且制品质量稳定,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05版)要求。结论低温乙醇分离蛋白实现自控后,进一步提高了人血浆蛋白的质量,使分离过程更加容易控制,制品质量更加趋于稳定。
张安山周海云郭广兆张继鹏韩国德杨晓东王剑霓杨庆梅何彦林
关键词:血浆蛋白自动控制
薄膜过滤法检查血液制品原料混合血浆微生物限度的分析
2013年
目的检查和分析血液制品原料混合血浆的微生物限度。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采用薄膜过滤法检查10批混合血浆的微生物限度情况,分析混合血浆的微生物状况。结果 10批混合血浆的微生物总数量在170~330 cfu/mL之间。在检查的三种微生物中,细菌总数最多,霉菌次之,酵母菌数量最少。结论成功采用薄膜过滤法检查了混合血浆中微生物限度状况。
张璘张继鹏刘晓杨晓东张安山何彦林胡军
关键词:薄膜过滤法混合血浆微生物限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