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芬

作品数:12 被引量:104H指数:6
供职机构:延安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子宫
  • 3篇电切
  • 2篇电切术
  • 2篇血清
  • 2篇阴道
  • 2篇妊娠
  • 2篇上皮
  • 2篇上皮内
  • 2篇上皮内瘤
  • 2篇上皮内瘤变
  • 2篇手术
  • 2篇皮内
  • 2篇切除
  • 2篇子宫内膜
  • 2篇子宫内膜癌
  • 2篇疗效
  • 2篇临床疗效
  • 2篇瘤变
  • 2篇膜下
  • 2篇内瘤

机构

  • 12篇延安市人民医...
  • 1篇清远市人民医...

作者

  • 12篇张芬
  • 7篇毕雪玲
  • 6篇张福梅
  • 5篇陈玉花
  • 5篇薛燕
  • 4篇李春芳
  • 4篇雷玉荣
  • 3篇刘宇
  • 2篇白海燕
  • 1篇杨雅琦
  • 1篇范淑静
  • 1篇郭晓莉

传媒

  • 4篇中国性科学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 1篇中外女性健康...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干扰素联合宫颈锥形电切术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分析干扰素联合宫颈锥形电切术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运用干扰素联合宫颈锥形电切术,对照组运用宫颈锥形电切术,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疗效和病灶TCT、...
薛燕李春芳张福梅白海燕毕雪玲陈玉花张芬刘宇雷玉荣
关键词:干扰素宫颈锥形电切术宫颈上皮内瘤变
文献传递
简易负压引流装置对妇科手术伤口愈合及感染、术后瘢痕、血清IL-2、IL-8和IL-10的影响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简易负压引流对妇科手术伤口愈合及感染、术后瘢痕、血清IL-2、IL-8和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延安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20例行妇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自制简易负压引流装置引流;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传统方式引流。系统观察:①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②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发生感染情况;③两组患者术后瘢痕情况;④两组患者术后血清IL-2、IL-8、IL-10。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甲级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5,P<0.05);②观察组患者甲级愈合例数及比例与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3,5.83,均P<0.05);③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19例,占比31.7%,其中浅表感染16例,占比26.7%,深部感染3例,占比5.0%,观察组发生感染4例,占比6.7%,全部为浅表感染,观察组术后发生感染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χ~2=8.15,P<0.05);④两组患者术后4周,疤痕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t=0.76,均P>0.05),术后8周、12周、16周,疤痕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观察组显著小于对照组(t=4.37,5.62,7.49,均P<0.05);⑤术后1周,两组患者IL-2、IL-8和IL-10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78,7.23,6.95,均P<0.05)。结论简易负压引流相对于传统切口引流,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降低切口感染发生概率,减少术后瘢痕面积,调节术后炎症表达,装置简易,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张芬毕雪玲郭晓莉朱伟艳
关键词:妇科手术伤口愈合
宫颈上皮内瘤变2~3级患者子宫颈环形电切术后发生浸润癌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宫颈浸润癌由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进展而来,发生率较高,对女性健康、生命威胁较大[1]。CIN 2~3级具有恶性潜能,进展为浸润癌风险高[2]。因此,CIN 2~3级治疗应尽量避免治疗,通常采用锥切术治疗[3]。其中,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可在清除病灶基础上,使患者的生育能力得以保存,目前已广泛用于CIN 2~3级患者的治疗[4,5]。
雷玉荣张芬陈玉花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子宫颈环形电切术浸润癌恶性潜能LEEP
宫外孕保守治疗和手术切除输卵管对女性性功能的影响对比分析被引量:32
2017年
目的:对比分析宫外孕保守治疗和手术切除输卵管对女性性功能的影响,为宫外孕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18例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保守治疗组(56例)和手术治疗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完成治疗2个月、4个月、6个月后雌激素(E_2)、孕酮(P)、睾酮(T)、卵巢功能评分及女性性功能指数(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FSFI)变化,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宫外孕患者的性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孕次、就诊时FSF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2、4、6个月,两组患者E_2、P、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组间上述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个月两组患者的卵巢功能评分、FSF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治疗后4个月、6个月逐渐恢复,且保守组患者卵巢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手术组患者,FSFI评分明显高于手术组(P<0.05)。结论:宫外孕手术切除输卵管对女性卵巢功能和性功能指数有一定的影响,可能与手术对患者的性心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有关,临床选择宫外孕治疗方案时应酌情考虑此因素。
张芬刘奋琴毕雪玲张福梅
关键词:宫外孕保守治疗
宫腔镜下电切除术治疗不同分型子宫黏膜下肌瘤对患者生育能力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电切除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对患者生育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4年10月住院治疗的15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病例资料。并根据2005年美国国际宫腔镜中心临床分型分为A(0型)、B(Ⅰ型)、C(Ⅱ型)组,每组50例。比较并分析3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妊娠结局等。结果 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足月生产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且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早产率、难产率和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发生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宫腔镜下电切除术治疗不同类型子宫黏膜下肌瘤安全有效,治疗后妊娠结局存在差异,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育能力。
薛燕张芬李春芳张福梅
关键词:肌瘤子宫生育力
三联用药预防择期剖宫产出血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钙、缩宫素、卡孕栓联合用药应用预防择期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将300例择期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三组,单药组102例、联合用药(缩宫素+卡孕栓)98例、三联药组(缩宫素+卡孕栓+葡萄糖酸钙)100例。术前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术中切开子宫即舌下含服卡孕栓,胎儿娩出宫体注射缩宫素。采用容量法、称重法及面积法,测术中及术后2小时子宫出血量。结论:三药联合应用能更好的预防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且用药方便、安全、经济。
范淑静张芬
关键词:葡萄糖酸钙缩宫素卡孕栓出血剖宫产术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199b-5p、SLC7A5的表达及与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微小RNA-199b-5p(miR-199b-5p)、大氨基酸转运蛋白1(SLC7A5)的表达及与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4年3月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EC患者为研究对象。qRT-PCR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EC组织中miR-199b-5p、SLC7A5表达水平;分析EC组织中miR-199b-5p、SLC7A5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EC患者预后的关系;E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EC组织中miR-199b-5p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SLC7A5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不同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肌层浸润深度的EC患者miR-199b-5p低表达、SLC7A5阳性表达差异显著(P<0.05)。miR-199b-5p高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高于miR-199b-5p低表达患者;SLC7A5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SLC7A5阴性表达患者。miR-199b-5p与SLC7A5呈负相关(P<0.05)。miR-199b-5p、SLC7A5、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是E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EC组织miR-199b-5p表达水平降低、SLC7A5阳性表达率升高,且与E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密切相关,对改善预后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张芬李延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预后
血清P、β-HCG、E2水平联合经阴道B超预测先兆流产安胎结局的意义被引量:24
2020年
目的探讨孕5周~8周血清孕酮(P)、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雌二醇(E2)水平联合经阴道B超对先兆流产(TA)患者安胎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榆林市中医医院诊治的512例孕5周~8周T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随访安胎结局从443例安胎成功患者中随机选取79例设为成功组,79例安胎失败患者设为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β-HCG及E2水平,统计两组患者阴道B超影像特点及预测安胎结局结果,通过绘制工作曲线(ROC),分析并对比P、β-HCG和E2、阴道B超单独及联合检测对TA患者安胎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成功组患者血清P、β-HCG和E2水平比失败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B超预测安胎成功患者共71例。其中卵黄囊检出62例,卵黄囊≥5mm 45例、<5mm 17例;孕囊着床于宫腔下段8例、中段19例、中段及以上31例。孕囊周围存在不规则无回声暗区55例,其中暗区体积≥15mL 34例、<15mL 21例。随访证实安胎成功69例。阴道B超预测安胎失败87例。其中卵黄囊检出45例,卵黄囊大小≥5mm 14例、<5mm 31例;孕囊着床于宫腔下段49例、中段35例、中段及以上20例;孕囊周围存在不规则无回声暗区42例,其中暗区体积≥1mL 36例、<1mL 6例。随访安胎失败66例。血清P、β-HCG和E2预测安胎结局最佳截断点分别为24.10ng/mL、19.45mIU/L和385.75pg/mL;P、β-HCG、E2和阴道B超联合检测预测安胎结局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单独检测,且联合检测预测安胎结局的AUC为0.931,高于单独检测。结论与单独应用血清P、β-HCG、E2和阴道B超相比,联合应用4种方法对TA安胎结局预测价值更高。
米艳荣李晓倩张会保白海艳张芬
关键词: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阴道B超先兆流产
孕早期血清PAPP-A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预测价值的探讨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探讨孕早期血清中的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并分娩的133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GDM组(OGTT阳性,63例)和对照组(OGTT阴性,70例),检查并比较两组孕妇的年龄、孕前BMI、孕期空腹血糖、分娩孕周、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产次、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孕早期(9~13^(+6)周) PAPP-A水平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PAPP-A、临床资料以及联合指标预测GDM发生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根据曲线下面积比较PAPP-A、临床资料以及联合指标预测GDM发生的临床价值。结果对照组孕早期PAPP-A中位数倍数(Mo M)水平和分娩孕周高于GDM组[(0. 92±0. 04)vs.(0. 88±0. 03);(39. 45±1. 21)周vs.(38. 62±1. 01)周,P <0. 05],GDM组年龄、孕前BMI、空腹血糖水平、经产妇和剖宫产比率高于对照组[(31. 54±3. 67) vs.(29. 28±3. 94);(21. 06±1. 52) vs.(20. 18±1. 32);(6. 99±1. 20) vs.(4. 86±0. 81);(28/63) vs.(16/70);(28/63) vs.(17/70),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 781,95%CI(1. 037~3. 059),P=0. 041]、孕前BMI[OR=2. 537,95%CI(1. 342~4. 797),P=0. 025]、产次[OR=1. 251,95%CI(1. 078~1. 452),P=0. 041]和PAPP-A MoM[OR=0. 699,95%CI(0. 505~0. 968),P=0. 047]。PAPP-A MoM预测GDM的ROC曲线下面积(0. 776)高于孕前BMI(0. 671),但小于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0. 821)。结论孕早期低PAPP-A是GDM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对GDM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毕雪玲张芬陈玉花薛燕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PAPP-A孕早期
宫腔镜技术在妇科诊疗中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宫腔镜技术在妇科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本科收治的320例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及治疗资料并进行病理诊断。结果:子宫内膜息肉110例(34.38%),子宫粘膜下肌瘤98例(30.63%),妊娠残留34例(10.63%),节育环嵌顿29例(9.06%),子宫内膜增生28例(8.75%),宫腔粘连18例(5.62%),子宫内膜癌3例(0.93%)。手术时间最短10分钟,最长85分钟,平均36.2分钟。术中出血量≤50mL者260例,50~100mL者54例,>100mL者6例。术后第一天均有少量阴道流血,以后逐渐减少至血水样或水样排液,术后2~3周消失。所有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宫腔镜技术是诊断宫内疾患的一种安全、简便、高效的先进技术,避免了盲目误诊误治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为女性身心健康提供保障值得推广。
张福梅陈玉花薛燕毕雪玲张芬杨雅琦李春芳刘宇雷玉荣郭晓丽
关键词: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子宫肌瘤节育器嵌顿子宫内膜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