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亮
- 作品数:3 被引量:30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鱼类饲养对地下水中溶解态磷酸酶的影响被引量:2
- 2004年
- 比较了鱼类养殖前后 ,地下水中正磷酸盐 (o P)浓度、碱性磷酸酶活性 (APA)在不同大小颗粒之间的分布、溶解态APA对pH、温度、CuSO4、ZnSO4、EDTA 2Na与表面活性剂 (CTAB与TritonX 10 0 )的应答方式及其动力学特征。养鱼之后 ,玻璃缸水中碱性磷酸酶表现出明显较高的活性 ,且以溶解态为主要存在形式 ,这种效应与鱼类的品种有关 ,溶解态APA的最大反应速度 (Vmax)与米氏常数 (Km)均明显提高 ,最适温度与pH值以及对于Zn2 + 的应答方式亦发生明显改变 ,颗粒结合态APA甚微或不可监测 ,藻类极少 ,故非溶解态APA的主要贡献者。因此 ,鱼类饲养与溶解态APA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养鱼缸底颗粒的蒸馏水提取液与同缸水中的溶解态APA对pH值的应答方式十分接近 ,这一结果暗示养殖产生的固体废物是溶解态APA的来源之一。
- 曹秀云宋春雷彭亮李建秋周易勇
- 关键词:鱼类饲养地下水固体废物
- 微囊藻胞内毒素的提取方法被引量:11
- 2011年
- 随着全球淡水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蓝藻水华及其毒素污染问题已经逐渐威胁到人类饮用水的安全。微囊藻(Microcystis)为常见的水华蓝藻种类,其所产生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不仅会严重危害水生态系统,并且可能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1,2]。我国云南滇池、江苏太湖和安徽巢湖等淡水湖泊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蓝藻水华,并检测到了高含量MCs的存在[3,4]。
- 彭亮陈伟宋立荣
-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
- 背角无齿蚌摄食率及对水中叶绿素a清除能力的研究被引量:17
- 2010年
- 椭圆背角无齿蚌是云南滇池的一种主要贝类物种。为探索该物种应用于滇池水体生物操纵的可行性,采用半野外模拟和原位围隔的方法,文章研究了背角无齿蚌的摄食率及对水中Chla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在23—28℃的温度范围内,背角无齿蚌的摄食率(IR)和湿重(W)呈现显著的相关冪指数关系:IR=aWb,1龄蚌和3龄蚌符合下列关系式:IR=6.2283X0.45,(R2=0.94);IR=0.0002X2.2,(R2=0.93)。3龄蚌的摄食率高于1龄蚌,且随生物量的增加摄食率有所减少。实验同时证明,背角无齿蚌有良好的清除水体中Chla的效果,对降低CODMn、TP含量同样具有较好的效果,且3龄蚌优于1龄蚌。通过方差分析综合分析得出,在生物量为4.17只/m3时,清除水体Chla的效果最优。
- 丁涛李林彭亮左艳霞宋立荣
- 关键词:滇池背角无齿蚌摄食率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