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威

作品数:13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食管
  • 3篇细胞
  • 2篇动力疗法
  • 2篇早期筛查
  • 2篇酮戊酸
  • 2篇皮肤
  • 2篇皮肤癌
  • 2篇肿瘤
  • 2篇纤维化
  • 2篇小鼠
  • 2篇疗法
  • 2篇光动力
  • 2篇光动力疗法
  • 2篇肺癌
  • 2篇肝细胞
  • 2篇肝纤维化
  • 2篇Δ-氨基酮戊...
  • 2篇癌症
  • 2篇氨基酮戊酸
  • 2篇氨基酮戊酸光...

机构

  • 13篇武汉大学
  • 1篇湖北省疾病预...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3篇徐威
  • 3篇徐世正
  • 3篇王秀丽
  • 3篇张春荣
  • 3篇詹娜
  • 3篇龚作炯
  • 2篇沈世强
  • 2篇夏育民
  • 2篇詹娜
  • 2篇施金枝
  • 2篇董卫国
  • 2篇曾智
  • 1篇张全荣
  • 1篇徐丽娟
  • 1篇郭绪峰
  • 1篇宋仕玲
  • 1篇褚小刚
  • 1篇刘艳红
  • 1篇陈辉

传媒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健康世界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武汉市医学科...
  • 1篇Chines...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6
  • 2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199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癌早期筛查与分子标志物被引量:7
2020年
肺癌是导致中国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已有的研究证明低剂量螺旋CT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肺癌筛查能降低20%的肺癌死亡。基于肿瘤免疫应答机制的肺癌7种自身抗体被证实能通过血液检测发现早期肺癌。《中国肺癌低剂量螺旋CT筛查指南(2018年版)》与“2017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专家共识”都指出,分子标志物肺癌7项抗体与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的联合应用是未来全球肺癌筛查的方向;分子标志物有助于鉴别因肺癌LDCT筛查获益的肺癌高危人群,分子标志物及其与LDCT筛查的联合应用可能降低过高的假阳性结果;同时,肺癌7项抗体分子生物标志物还可以协助临床鉴定不确定的肺结节。
徐威曾智詹娜徐丽娟
关键词:肺肿瘤生物标记
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癌的评估被引量:22
2003年
目的 :探讨和评估δ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ALA PDT)治疗皮肤癌的疗效。方法 :88例患者首次接受ALA PDT治疗 ,其中包含 34例基底细胞癌 (BCC) ,32例鳞状细胞癌 (SCC) ,2例基底 鳞状细胞癌 (BSCC) ,1例疣状癌 ,9例Bowen病 ,2例乳房Paget病和 8例乳房外Paget病。随访 1~ 3年。结果 :经过 1~ 4次ALA光动力治疗后 ,所有BCC病例 ,包括 1例浅表型和 2 9例实体型病变 ,都获得完全反应 (CR)。除 1例腺样SCC(Ⅲ级 )外 ,全部SCC病例 (Ⅰ、Ⅱ级 )经过 3~ 6次治疗后CR。 9例Bowen病经 1~ 4次治疗后都获得CR。对于Paget病 ,单纯ALA PDT不能使之治愈 ,但可以控制其症状。随访 1~ 3年 ,BCC的复发率为 11% (4 34) ,SCC为 2 2 % (7 2 2 ) ,再次治疗有效。结论 :ALA PDT是一种疗效好、无痛苦、无创伤、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 ,尤其适用于年迈体弱以及肿瘤部位特殊的患者。
徐世正王秀丽徐威张春荣
关键词: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皮肤癌
赫赛汀对过表达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食管鳞癌细胞株的作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观察赫赛汀(Herceptin)对过表达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neu)食管鳞癌细胞EC109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噻唑蓝(MTT)染色法、膜联蛋白V(Annexin V)-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碘化丙锭(PI)流式细胞仪(FC)及Hoechst33258检测Herceptin对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Herceptin对Her-2/neu介导的两条重要信号通路Ra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的影响.结果 采用不同浓度的Herceptin作用细胞72 h,MTT结果显示抑制率分别为(11.40±0.80)%、(14.80±0.81)%、(36.84±1.75)%、(48.20±0.47)%、(50.37±0.91)%(P<0.01);流式细胞仪显示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3.77±1.48)%、(19.53±0.95)%、(31.77±2.34)%、(44.83±3.11)%、(59.67±2.55)%(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Herceptin能下调Her-2/neu、Ras和磷酸化Akt(p-Akt)的表达水平,上调p27表达水平.结论 Herceptin可抑制食管鳞癌EC109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Herceptin可能通过抑制Her-2/neu介导的Ras/MAPK及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
詹娜徐威董卫国郭绪峰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赫赛汀
Evaluation of photodynamic therapy of skin cancers with δ-aminolevulinic acid被引量:6
2002年
Objective To use δ-aminolevulinic acid induced photodynamic therapy (ALA-PDT) increasingly in treating skin cancers and other diseases in many countries and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ALA-PDT for skin cancers in China. Methods Eighty-eight patients, including 34 cases of basal cell carcinoma (BCC), 32 cases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 two cases of basal-squamous cell carcinoma (BSCC), one case of verrucuous carcinoma, nine cases of Bowen disease, two cases Paget disease of the nipple and eight cases of extramammary Paget disease, were treated by the δ-aminolevulinic acid induced photodynamic therapy first in China from 1997 to 2000. Results All BCC, including 11 cases of superficial lesions and 29 solid lesions, achieved complete reaction (CR) by 1-4 times of the ALA-PDT. Except one patient with adenoid SCC (grade Ⅲ), all SCC (grade Ⅰ and grade Ⅱ) patients achieved complete remission by 3-6 times of ALA-PDT. All Bowen diseases achieved complete reaction by 1-4 times. Although for Paget diseases it could not cure the disease simply by ALA-PDT, it could control the symptoms. The recurrence rates were 11% (4/34) for BCC, and 22% (7/32) for SCC by following up 1-3 years after the therapy. The continuous therapy is still effective. Conclusions ALA-PDT is an effective, non-traumatic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BCC, SCC, Bowen and Paget diseases. It 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older and weaker patients or those who are not tolerable to other therapies. It also has a unique advantage for tumors in specific anatomical areas. It is a new alternative modality for skin cancer therapies.
徐世正王秀丽徐威夏育民张春荣
变应性亚败血症临床分析
1997年
本文报告38例变应性亚败血症,以长期、间歇性持续发热起病,伴有一过性皮疹、关节或肌肉酸痛、白细胞增多、血沉增快、血培养阴性为主要特点。本病初诊误诊为84.2%。起病至确诊时间48天,提示本病早期仍困难,应引起临床工作者对本病的认识。
徐威
关键词:STILL病变应性亚败血症
APOBEC3G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APOBEC3G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肝组织(正常肝组织8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6例,肝癌组织21例,癌旁组织10例)中APOBEC3G的表达,采用半定量积分法判断表达的强度。结果APOBEC3G在正常肝组织中无表达或仅见少量表达(表达阳性率12.5%),而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肝癌组织中和癌旁组织中均有较强表达(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3.3%、66.7%、50.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OBEC3G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与同组中HBsAg、HBcAg的表达强度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能促使肝细胞内APOBEC3G表达增高,但APOBEC3G高水平的表达与HBsAg、HBcAg的表达强度无明显相关。
徐威施金枝王鲁文刘艳红沈世强龚作炯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细胞
RNA干扰治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小干扰RNA(siRNA)对小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阻断作用。方法设计3条针对TGF-β1不同靶位的短发夹RNA(shRNA),以及1条无关对照序列(HK),克隆至pGenesil-1质粒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Genesil-TGF-β1-m1、pGenesil-TGF-β1-m2、pGenesil-TGF-β1-m3和pGenesil-HK。30只雄性昆明小白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无关序列对照组(pGenesil-HK)、序列1治疗组(pGenesil-TGF-β1-m1)、序列2治疗组(pGenesil-TGF-β1-m2)、序列3治疗组(pGenesil-TGF-β1-m3)。采用尾静脉注射刀豆蛋白A(Con A)制备免疫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3个序列治疗组、无关序列对照组分别于第2、4、6周,在Con A注射后24 h内,尾静脉高压注射pGenesil-TGF-β1-m1、pGenesil-TGF-β1-m2、pGenesil-TGF-β1-m3和pGenesil-HK。第7周处死全部小鼠。常规生化方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应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肝组织内TGF-β1、Smad3、Smad7、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组小鼠HYP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RT-PCR显示治疗组肝脏内TGF-β1、Smad3及α-SMA mRN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而Smad7 mRNA表达增强(P<0.01)。在3个治疗组中,pGenesil-TGF-β1-m1治疗组的疗效最佳。结论 TGF-β1 siRNA能有效抑制小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发生,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肝内TGF-β1、Smad3及α-SMA表达,并促进Smad7表达,从而下调HSC的激活信号,减少胶原合成。
徐威詹娜王鲁文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小干扰RNA肝纤维化小鼠
血清自身抗体联合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早期筛查中的价值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探讨血清自身抗体检测联合低剂量螺旋CT(LDCT)在肺癌早期筛查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体检人群12568例体检资料,男7453例、女5115例,筛选出肺癌高危人群1324例纳入本研究,该人群均进行胸部X线检查。随机选取443例患者采用低剂量螺旋CT检测;488例患者采用血清自身抗体进行检测;393例患者采用血清自身抗体联合低剂量螺旋CT检测。均随访一年,比较不同筛查方法对肺结节初筛阳性率及肺癌确诊率,早期肺癌筛查的敏感度及特异性。结果血清自身抗体联合低剂量螺旋CT检测对于发现肺结节的初筛率、肺癌的确诊率及不同直径肺结节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低剂量螺旋CT组及血清自身抗体检测组(P<0.001)。血清自身抗体联合低剂量螺旋CT检测的特异性为89.1%,敏感度为88.4%,AUC为0.863。结论血清自身抗体检测联合低剂量螺旋CT可明显提高高危人群早期肺癌筛查的确诊率,为寻找肺癌筛查路径提供理论依据。
詹娜徐威曾智董丽玲
关键词:血清抗体检测低剂量螺旋CT早期肺癌高危人群
APOBEC3G基因对HepG2.2.15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观察HepG2.2.15细胞在高表达APOBEC3G后,APOBEC3G对细胞生长迁移能力、细胞周期和凋亡现象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POBEC3G转染入HepG2.2.15细胞中,应用有限稀释法筛选高表达APOBEC3G的HepG2.2.15细胞,并通过Western blot鉴定.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 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株生长能力 应用划痕法观察细胞迁徙运动能力.结果 HepG2.2.15-APOBEC3G细胞(pcDNA3.1-APOBEC3G转染)和HepG2.2.15-pcDNA3.1细胞(空载体转染),与HepG2.2.15细胞(空白对照)比较,细胞周期无明显变化[各期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G0/G1:(64.27±1.26)%比(64.18±1.24)%比(64.09±1.30)%,P>0.05 S:(23.16±1.38)%比(22.67±1.41)%比(23.27±1.43)%,P>0.05 G2/M:(11.36±1.26)%比(11.84±1.31)%比(11.37±1.22)%,P>0.05],未见细胞凋亡现象,细胞的生长增殖无明显变化(P>0.05),细胞迁徙运动能力无明显变化[24h及48 h细胞迁移抑制率分别为:(7.5±3.7)%比(10.2±5.5)%,P>0.05 (13.4±6.5)%比(17.8±9.2)%,P>0.05].结论 高表达APOBEC3G对HepG2.2.15细胞生物学行为无明显影响.
陈辉徐威王鲁文褚小刚沈世强龚作炯
关键词:肝细胞基因表达细胞生物学
HER2及靶向治疗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食管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8位,其预后不佳,转移率高。因此,探讨该肿瘤发病机制、寻找新的靶向治疗是当今肿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癌基因HER2是人类肿瘤中发生改变频率最高的癌基因之一,其异常扩增及表达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已成为某些恶性肿瘤诊断的一个重要分子标记物和治疗靶标。本文就HER2及靶向治疗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詹娜董卫国徐威
关键词:食管癌信号通路靶向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