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宏
- 作品数:14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论创新与文化的辩证关系被引量:2
- 2002年
- 本文从创新与文化的定义入手 ,逐步阐明两者辩证关系 。
- 徐志宏
- 关键词:文化传统文化辩证关系文化冲突
- 高科技企业园区与全面小康社会
- 2003年
- 徐志宏
- 关键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邓小平生产力
- 还“存在”以尊严——海德格尔“反对价值”的真相
- 2012年
- 海德格尔认为,价值在今天承担着弥补已丧失的"存在"这一历史重任。他的"表象"概念的根本原则就是促逼世界为"图像",由此,价值成为一切存在者的尺度,强制性的"创造"被理解为最高价值,但实质上价值也成了被表象的价值。这一切都只能使"存在"逃遁得越来越远,而人越来越进入"不知所措"的"无家可归状态"。借着价值这一现代根本现象,海德格尔看到的是其背后的形而上学之根。所以,他"反对价值"根本上是为反对"表象"之思维模式,而不在于另树"纯粹价值";唯此才可能进入"存在之思"而对存在之尊严有更好的领会和守护。
- 徐志宏
- 关键词:表象
- 与时俱进 永远年轻——谈一个青年学子眼中的《自然辩证法通讯》
- 2003年
- 说来惭愧,我真正认识<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还不足四年时间;只是在1999年,当我成为一名复旦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时,才知道了她--由中国科学院创办的<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我们专业的核心刊物,也是复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被指定的唯一一份权威杂志.所以,尽管若论年龄她与我一样年轻(我出生于1978年),但她却无疑是以成熟稳健的学术权威的长者身份进入我的生命的.
- 徐志宏
- 关键词:期刊出版人文科学
- 马克思科学观研究中的前提性问题澄明
- 马克思科学观研究关注的是马克思对科学的思考、观念、态度,以及他对科学的实践。本文试图对研究中个人以为必须澄清的几个前提性问题先行探讨。一、马克思科学观的基础:历史唯物主义今天的人们要真正领会马克思,依然必须沉浸到他打开的...
- 徐志宏
- 文献传递
- 科研机构企业化后应如何发展被引量:6
- 2001年
- 我国科研机构向企业化转制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但它们同时还面临着当前的体制和机制方面的诸多弊端 ,转制后 ,挑战与机遇同在。它们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话题。笔者认为 ,高新科技中小企业应该成为科研机构转制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 赵建军徐志宏
- 关键词:企业化创新文化
- 生活世界的碎片化及其本体论批判被引量:9
- 2015年
- 碎片化是人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强烈体验。基于这一现象可追溯碎片化发展的二个阶段,即从劳动领域到生活世界的碎片化过程,表明这一历史以资本主义为内在逻辑。进而,碎片化生活隐含着本体论危机:日渐丧失技能与经验的人,还是什么,还干什么?本文借助于立场相异而又互相补充的马克思、阿伦特与海德格尔的方案剖析碎片化的本质,以期解答这是否是一个令个人更趋自由的、必经的历史阶段。
- 徐志宏
- 关键词:碎片化本体论批判
- 论素质教育对于真伪科学之辨识的作用
- 2001年
- 科学是今天的强势文化,然而人们对科学却不尽了解,这使伪科学有机可乘。许多情况下,我们发现人们将科学和伪科学同样视为一种工具。为了提高对真伪科学的辨识能力以利于我国科技的稳健发展,素质教育不失为一条可靠的途径。本文从教育之于科学发展的意义出发强调了素质教育的“科学性”性质。
- 徐志宏
- 关键词:素质教育伪科学科技教育教育改革
- 马克思科学观初探
- 本文认为在马克思的科学观中存在着两条线索:一是马克思对科学的整体性思考,大致可以用“一门科学”思想来总结其成果;二是马克思在资本主义考察过程中对近代自然科学所做的思考,所表达的观念和态度。
本文首先从澄清马克思科学...
- 徐志宏
- 关键词:科学观自然科学生存论
- 文献传递
- 斯蒂格勒“实时”概念的逻辑前提与本体论后果被引量:2
- 2022年
- 斯蒂格勒在技术与时间的关系研究中发现技术的速度与当今人类的危机关系重大,尤其是产生了"实时"效应的光速技术。从形而上学的层面来探究,技术速度要达到"实时"效应,必须满足四个基本的逻辑前提,即分解的极致化、视角的外移、数据化以及"时时在线"。其中,视角的外移最受技术哲学关注,因为它直接涉及当今技术之发展本质上由人驱动还是由技术本身驱动的问题。对"实时"逻辑前提的揭示有助于更好地预见其可能的本体论后果:从人的过时、"去势",到由"人的终结"议题所涵盖的生物改造和人类增强。
- 徐志宏
- 关键词:逻辑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