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洁
- 作品数:44 被引量:97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侵入性麻醉操作对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侵入性麻醉操作对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1年2月因各种疾病行手术治疗患者1750例,将侵入性麻醉方式8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900例非侵入性麻醉方式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率为10.6%,其中呼吸道感染率为9.5%,包括上呼吸道占5.4%、下呼吸道占4.1%,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侵入性麻醉操作能够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其中以呼吸道感染为多发,建议临床治疗中注意预防。
- 郭云亮胡楠范哲王建设方洁
- 关键词:医院感染手术患者
- 地佐辛预先给药对全麻肛周手术镇痛效果观察
- 2017年
- 目的探讨地佐辛预先给药对肛周病人镇痛效果。方法 8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S组为生理盐水5 ml;D组为地佐辛0.2 mg/kg,5 ml;入室后,建立静脉通路及生命体征监测,采用预先给药15 min后,用2 mg/kg丙泊酚麻醉诱导,诱导后行局部浸润麻醉。麻醉维持丙泊酚2 mg/(kg·h)。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_1),手术开始5 min时(T_2),15 min时(T3)HR,MAP,SPO_2及呼吸抑制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术区疼痛程度。结果 HR,MAP:S组,与T_1时间点相比,T_2、T_3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组,与T_1时间点相比,T_2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O_2:S与D组,与T_1时间点相比,T_2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丙泊酚追加量变化,D组丙泊酚追加量明显少于S组,术后24 h镇痛较好。结论无痛肛周手术麻醉中,地佐辛0.2 mg/kg预先给药可达到满意镇痛效果,但呼吸抑制几率较高。
- 吕志峰方洁董铁立
- 关键词:地佐辛预先给药全凭静脉麻醉肛周手术镇痛效果
- 盐酸氯普鲁卡因在肛肠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肛肠科手术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肛肠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3%氯普鲁卡因组(观察组)、2%利多卡因组(对照组)。侧卧位下取L3~4椎间隙穿刺,硬膜外分别注入首次剂量3%氯普鲁卡因和2%利多卡因各5ml,试验量5分钟后再分别注入对应药物各10ml。两组病人平卧后调解平面在T10以下,15分钟后转为侧卧位。分别观察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和痛觉消失时间、肌肉松弛程度、运动恢复时间(改良Bromage评分)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氯普鲁卡因组较利多卡因组运动恢复时间短(P<0.05)。两组在痛觉消失时间和肌肉松弛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麻醉起效快,效果确切、安全性高、维持时间短、运动恢复快、无明显不良反应,尤其适合临床中、短小手术。
- 方洁
- 关键词:氯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
- 电针预处理对趾部切口疼痛大鼠血液NO及P物质浓度的影响
- 目的:通过术前应用电针预处理观察趾部切口痛模型大鼠的镇痛效果和血液中NO及P物质浓度的变化情况,探讨电针预处理的镇痛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8只,体重230-300g,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A组):...
- 方洁吕志峰
- 关键词:电针预处理P物质
- 经皮穴位电刺激在临床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近些年,随着TEAS技术的深入研究,TEAS已成为一项用于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辅助其他治疗方法.TEAS结合了 TENS和穴位针灸,以闸门控制理论和内源性阿片肽释放理论为基础.TEAS在临床上应用广...
- 吕志峰王洋方洁
- 地佐辛对切口痛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神经元c-fos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 评价地佐辛对切口痛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神经元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6只,体重250~ 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2):对照组(C组)仅给予麻醉而不手术;切口痛组(I组)切口痛模型制备前15 min尾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2 ml;地佐辛组(D组)切口痛模型制备前15 min尾静脉注射地佐辛1 mg/kg(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2 ml).于术前24 h(T0)、术后2、6和24 h(T1~3)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累积痛评分,T3时痛阈测定后处死大鼠,取全脑,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神经元c-fos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I组和D组T1~3时MWT降低,累积痛评分升高,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神经元c-fos表达上调(P<0.05);与I组比较,D组T1~3时MWT升高,累积痛评分降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神经元c-fos表达下调(P<0.05).结论 地佐辛通过抑制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神经元c-fos表达减轻大鼠切口痛.
- 吕志峰方洁朱建坡张虎任学军袁峰董铁立王鹏举
- 关键词:水管周灰质
- 电针预处理对趾部切口疼痛大鼠血液NO及P物质浓度的影响
- 目的:通过术前应用电针预处理观察趾部切口痛模型大鼠的镇痛效果和血液中N0及P物质浓度的变化情况,探讨电针预处理的镇痛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8只,体重230-300g,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A组):...
- 方洁吕志峰
- 关键词:电针预处理P物质
- 文献传递
-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可视喉镜下模拟人声门图像识别模型的构建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可视喉镜下模拟人声门图像识别模型。方法可视喉镜下暴露气管插管模拟人会厌,将其挑起暴露声门采集图像,在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共获取图像149张,将其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并完成图像数据的标注。构建CenterNet、YOLOv3和YOLOv4三种声门图像识别模型,使用训练集完成模型的训练,最后使用测试集对模型性能进行评估。结果成功构建CenterNet、YOLOv3和YOLOv4模型,平均精度均值分别为92.33%、89.52%和89.02%,召回率分别为87.50%、90.00%和90.00%,精确率分别为97.22%、94.74%和94.74%,准确率分别为90.91%、85.11%和88.89%,3种算法的F1分数均为91.00%。结论成功构建CenterNet、YOLOv3和YOLOv4模型,可准确识别图像中声门,CenterNet模型识别精度最高。
- 吕志峰方洁王洋任伟东吕楠周友龙张焕龙
- 关键词:喉镜检查声门
- 腹部手术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情况,探讨预防的措施,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以2007年1月-2012年1月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80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与肺部感染发生的关系。结果 800例患者中术后并发肺部感染56例,感染率为7.0%;检出革兰阴性菌32株,占57.1%,包括铜绿假单胞菌16株、大肠埃希菌13株、阴沟肠杆菌3株;革兰阳性菌18株,占32.1%,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表皮葡萄球菌2株、溶血性链球菌2株;真菌6株;肺部感染年龄≥50者发生率为11.7%,高于年龄<50者的3.3%;有吸烟史者发生率16.0%,高于无吸烟史者的2.9%;上腹部手术患者9.0%,高于下腹部的3.6%;手术时间≥2h者为10.0%,高于<2h者的4.1%;术后锻炼开始时间较晚者感染率9.8%,高于锻炼开始较早者的3.4%;伴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者肺部感染率为30.0%,高于无呼吸系统基础疾病者的3.7%;有其他合并症者19.3%,高于无合并症者的4.1%,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手术全身麻醉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吸烟史、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术后锻炼开始的时间、呼吸系统基础疾病、其他合并症相关。
- 郭云亮胡楠王建设范哲方洁
- 关键词:肺部感染术后并发症全身麻醉腹部手术
-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
- 2007年
-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减轻或消除产痛以及对产程、胎儿、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300例无产科、麻醉科禁忌证的初产妇(观察组)在宫口开大2-4 cm时,给予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并与同期条件相似,未给予任何镇痛方法的300例初产妇进行对照(对照组)。比较两组产痛程度、产程进展速度、分娩方式及对胎儿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镇痛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活跃期较对照组缩短,宫颈扩张速度加快,经阴道助产分娩率增高(P〈0.05)。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EA应用于产科,可达到分娩镇痛、加速产程目的,且对胎儿无不良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 张迎宪郭云亮方洁梁冰
- 关键词:腰部麻醉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