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血管
  • 5篇动脉
  • 4篇介入
  • 4篇介入治疗
  • 3篇血管造影
  • 3篇造影
  • 3篇颅内
  • 3篇DSA技术
  • 2篇动脉海绵窦瘘
  • 2篇血管内支架
  • 2篇影像
  • 2篇症状
  • 2篇症状性
  • 2篇支架置入
  • 2篇支架置入术
  • 2篇置入
  • 2篇置入术
  • 2篇数字减影
  • 2篇数字减影血管...
  • 2篇栓塞

机构

  • 14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14篇方烂基
  • 3篇程道宾
  • 3篇秦超
  • 2篇叶子明
  • 2篇陈相任
  • 2篇林翠婷
  • 2篇胡新星
  • 1篇梁志坚
  • 1篇邓晓
  • 1篇王大健
  • 1篇郭雅
  • 1篇廖新红
  • 1篇覃忠
  • 1篇曹炳华
  • 1篇黎乐群
  • 1篇蓝柳根
  • 1篇梁明辉
  • 1篇石胜良
  • 1篇陈相仁
  • 1篇胡瑞婷

传媒

  • 5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医学文选
  • 2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微创医学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6
  • 8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37例颈内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患者进行血管内支架治疗,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头颅CT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检查,评估脑血流动力学;临床症状体征变化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血管狭窄程度采用华法令—阿司匹林症状性颅内动脉病变(WASID)诊断标准计算。所有病例随访1个月。结果37例患者共放置34枚支架,手术成功率91.89%。其中2例由于血管过度迂曲,支架未能到达狭窄处,改行单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3例术中出现血管痉挛,其中2例合并部分性癫痫发作,经处理后手术顺利进行,1例因血管痉挛严重终止手术。术后1例出现轻微神经功能变化。手术成功患者狭窄血管供血区术前、术后相对达峰时间(relative time to peak,rTTP)有统计学差异(1.05±0.11,1.01±0.08,t=-3.95,P=0.000);手术前后NIHSS评分(6.74±2.39,2.32±1.17,P<0.05)、狭窄率(85.40%±8.26%,7.60%±1.8%,P<0.0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远期疗效及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有待进一步研究。
叶子明秦超石胜良程道宾梁志坚邓晓梁明辉陈相仁胡瑞婷方烂基
关键词:颈内动脉
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
2004年
目的 探讨旋转 DS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 使用荷兰 PHILIPS-INTEGRISV5 0 0 0型 DSA系统对 1 5例疑有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常规和旋转 DSA检查。结果 常规 DSA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 1 1例 ,4例疑似动脉瘤 ,其中 7例未能清楚显示动脉瘤 ,加摄旋转 DSA检查 ,4例可疑病例得以证实 ,所有病例的动脉瘤全貌、瘤颈位置与结构及其与载瘤动脉关系清晰显示 ,1 5病例均成功地进行栓塞治疗。结论 旋转DSA采集的图像可多方位的、立体的观察动脉瘤全貌及其周围的血管解剖结构 ,是对常规 DSA一种重要补充 。
方烂基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旋转DSA介入治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疑病例
运用DSA技术介入治疗骨肿瘤15例
2005年
方烂基
关键词:DSA技术骨肿瘤X线电视系统减影技术血管影像
鼻腔大出血的介入治疗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鼻腔大出血的颈外动脉栓塞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s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对5例鼻腔大出血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确定出血来源及范围,利用栓塞颗粒超选择性颈外动脉介入栓塞出血血管。结果5例出血血管均来源于颈外动脉的颌内及面动脉,经栓塞后出血症状完全改善,并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年未见复发。结论超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治疗鼻腔大出血操作简捷、安全,效果肯定,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方烂基
关键词:鼻出血栓塞
DSA技术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2005年
方烂基
关键词:DSA技术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支架植入术图像质量
肝动脉异位开口介入治疗技术15例分析
2000年
方烂基
关键词:肝肿瘤介入疗法
对比剂追踪DSA技术在下肢血管造影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对比剂追踪DSA技术在下肢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方法:对20例患者进行32例次对比剂追踪DSA检查,使用系统Interac Bolus程序,图像采集曝光时,用控制手柄控制检查床的移动,使检查床与对比剂在血管内的流动速度同步,以获得一系列与血流速度一致的实时对比剂追踪下肢血管的影像。结果:32例次造影中,30例次造影图像质量优良,占93.7%,2例次造影图像质量欠佳,占6.3%,但经图像后处理仍能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对比剂追踪DSA技术能准确显示下肢血管解剖结构和血流情况,是一种能连续实时观察诊断下肢全段血管病变的新方法。
方烂基
关键词:DSA下肢血管造影血流速度
多功能数字化遥控R/F系统在静脉肾盂造影中的应用
2005年
方烂基
关键词:静脉肾盂造影泌尿系统疾病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近期临床疗效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入选的68例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于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狭窄处行支架置入治疗,手术前后对患者行经颅脑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评估颅内血流动力学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变化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血管狭窄采用华法令-阿司匹林症状性颅内动脉病变(WASID)标准计算术前术后狭窄率;对术后所有病例进行短期(3~6个月)随访。结果 68例患者共置入73枚支架,手术成功率为95.59%,其中3例因颅内血管过度迂曲,支架未能达到狭窄部位,余支架置入均一次成功,支架位置准确,膨胀良好,血流通畅。1例术中出现血管痉挛,2例出现新发颅内缺血事件,2例出现颅内出血,余患者均反应良好。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安全性高、创伤性小,近期疗效明显,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曹炳华胡新星秦超程道宾叶子明陈相任林翠婷王天宝方烂基
关键词:颅内动脉狭窄成功率有效性血管内支架置入
可脱性球囊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20例效果观察
2005年
方烂基
关键词: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栓塞治疗可脱性球囊外伤性CCF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