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德兵

作品数:35 被引量:163H指数:7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1篇动脉
  • 10篇血管
  • 7篇丝素
  • 7篇主动脉
  • 7篇主动脉瘤
  • 6篇手术
  • 6篇腔内
  • 6篇肿瘤
  • 5篇蛋白
  • 5篇电纺
  • 5篇移植物
  • 5篇腔内修复
  • 5篇静电纺
  • 5篇纺丝
  • 5篇腹主动脉
  • 5篇腹主动脉瘤
  • 4篇血管移植
  • 4篇血管移植物
  • 4篇直肠
  • 4篇术后

机构

  • 27篇复旦大学
  • 8篇复旦大学附属...
  • 7篇苏州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盐城纺织职业...

作者

  • 35篇施德兵
  • 26篇符伟国
  • 12篇董智慧
  • 10篇史振宇
  • 10篇王玉琦
  • 8篇郭大乔
  • 8篇陈斌
  • 7篇张幼珠
  • 7篇尹桂波
  • 6篇王曙东
  • 6篇吴佳林
  • 5篇何红兵
  • 5篇蒋俊豪
  • 4篇竺挺
  • 4篇王立新
  • 3篇莫善兢
  • 3篇徐欣
  • 3篇徐烨
  • 3篇李心翔
  • 3篇王红卫

传媒

  • 4篇中国实用外科...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纺织学报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国外医学(外...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合成纤维工业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丝绸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中华结直肠疾...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8篇2008
  • 8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纤维组织工程血管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织工程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纳米纤维组织工程血管及其制备方法。它由内外两层纳米纤维形成的三维网状无纺膜组成;血管内层材料为天然聚合物,按重量计,其中40~80%为丝素,20~50%为明胶,0~20...
尹桂波张幼珠王红卫王曙东王立新吴佳林施德兵董智慧符伟国
文献传递
猪血纤维蛋白/微孔聚氨酯弹性膜构建小口径血管移植物的体内形态学实验研究
冠心病、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以及小儿心血管先天性畸形等,这些疾病较多需要行小口径(直径<6mm)血管移植手术。目前在临床上使用血管移植物主要有如下三类:1)自体血管移植物如内乳动脉、桡动脉和大隐...
施德兵
关键词:组织工程血管血纤维蛋白血管移植物免疫组织化学
文献传递
静电纺再生丝素/明胶纳米纤维的结构与性能被引量:14
2008年
以质量分数为98%的甲酸为溶剂,将再生丝素与明胶以质量比70∶30进行共混静电纺丝。研究纺丝液质量分数及乙醇处理对纤维膜的结构及力学、溶解性能等的影响;测定不同纺丝液质量分数及不同厚度下纤维膜的孔隙率及孔径;在纤维膜上进行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培养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纺丝液质量分数的提高或经乙醇处理后,丝素β化程度提高,纤维结晶度增大,溶失率减小,拉伸强度增大;随着纺丝液质量分数的提高,纤维膜的孔隙率减小,孔径增大,厚度增加时,纤维膜的孔隙率及孔径均减小;L929及HUVECs均能够在纳米纤维膜上黏附、生长和增殖。
鲍韡韡王曙东张幼珠尹桂波吴佳林施德兵董智慧符伟国
关键词:再生丝素明胶静电纺丝力学性能孔隙率细胞培养
一种实体肿瘤免疫微环境检测分析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体肿瘤免疫微环境检测分析装置,包括底座、检测光源、检测槽和光谱接收组件,所述检测光源、检测槽以及光谱接收组件自下而上分布,检测槽为透明槽体,所述底座的一侧固定立板,所述检测光源固定安装在底座...
赵森林李大卫密玉帅施德兵冯亚光
高危胸降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治疗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总结高危患者行胸降主动脉瘤(descending thoracic aortic aneurysm,DTAA)腔内修复治疗(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7月我科24例高危DTAA患者行EVAR诊治经过、结果和并发症。所有患者因动脉瘤部位、破裂、高龄或严重合并症而不适合行开放手术。EVAR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每年行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获技术成功(100%)。围手术期死亡2例(8.3%),分别死于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和急性心肌梗死。2例(8.3%)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1例缺血性脑卒中和1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1例(46%)术后即时造影显示近端Ⅰ型内漏,其中3例内漏量大,行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另8例随访观察。19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60个月(平均18.6±4.2个月)。1例患者术后4年发生支架型人工血管移位并发Ⅰ型内漏,1例术后2年出现迟发性Ⅲ型内漏,均成功行EVAR。1例死于结肠癌。其余患者术后3个月CT证实瘤腔内完全血栓形成,无支架移位和内漏。随访期间动脉瘤最大直径缩小0-18 mm(平均6.3±3.1 mm),4例辅助性动脉旁路在随访期间人工血管均通畅。结论EVAR治疗高危DTAA早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尚可接受,对某些病例可能是首选治疗方法。
施德兵符伟国王玉琦陈斌郭大乔徐欣蒋俊豪杨珏史振宇董智慧竺挺李炜淼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血管假体植入危重病人医疗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近期疗效比较被引量:43
2012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9月—2011年7月因中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TME术(腹腔镜组)67例及行开腹TME术(开腹组)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相关指标、肿瘤根治性指标、围手术期并发症等。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保留肛门率分别为65.7%(44/67)和60.6%(43/71);2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76.4±68.3)min、(122.7±42.5)min;2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6.9±37.6)mL、(119.1±32.7)mL,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镇痛时间、排气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2组切除标本长度分别为(18.4±4.23)cm、(19.7±6.17)cm,肿瘤距下切缘距离分别为(3.6±1.9)cm、(3.3±1.7)cm。2组清扫淋巴结数目分别为(20.3±8.3)cm、(21.1±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环切缘受累情况类似;腹腔镜组有2例中转开腹(2.99%)。围手术期并发症腹腔镜组4例,开腹组6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TME术的近期疗效与开腹TME术相当,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胃肠功能及泌尿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和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施德兵李心翔蔡三军顾卫列肖长春莫善兢
关键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一种肿瘤免疫反应性检测试剂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肿瘤免疫反应性检测试剂盒,包括底盒和封片,所述底盒上具有至少一个反应槽,所述封片设置成在该检测试剂盒使用前对反应槽进行密封,且该封片能够由某一侧撕开并使反应槽的至少一部分露出,所述封片与所述底...
赵森林李大卫施德兵密玉帅冯亚光
如何做好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被引量:7
2007年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为血管外科临床重要疾病之一,随瘤体增大,其增长速度加快,破裂风险增加,破裂AAA的病死率高。多数AAA患者因高龄或伴有其他严重内科疾病而不适于行开放手术。1991年,阿根廷Parodi等首次报道用支架型人工血管(后简称“支架”)成功治愈AAA,开创了AAA腔内修复治疗(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的新时代。以下将就如何做好AAA的EVAR的相关问题作一探讨。
符伟国施德兵
关键词:腔内修复术腹主动脉瘤ANEURYSM支架型人工血管AORTIC内科疾病
胸降主动脉瘤腔内修复41例治疗体会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总结胸降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治疗方法和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7月41例胸降主动脉瘤患者腔内修复诊治经过、结果和并发症,其中4例行辅助性右-左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术,二期(1周后)或一期行腔内修复治疗。结果 41例移植物均被放置在预定位置。2例患者(4.9%)围手术期分别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急性心肌梗死而死亡。18例患者(43.9%)术后即时造影显示近端Ⅰ型内漏;其中4例内漏量大,行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2例(4.9%)患者围手术期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透析时间超过30 d。其余患者围手术期无脑卒中、截瘫、动脉瘤破裂或肢体严重缺血等并发症。26例(63.4%)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60个月[平均(18.6±4.2)个月]。1例术后4年发生支架型人工血管移位并发Ⅰ型内漏,1例术后2年于支架型人工血管连接处出现Ⅲ型内漏,均再次行腔内修复治疗。2例死于其他疾病。其余患者术后3个月 CT 证实瘤腔内完全血栓形成,无支架移位和内漏。随访期间动脉瘤最大直径缩小0~22 mm,平均(8.3±4.5)mm,4例辅助性动脉旁路均通畅。结论腔内修复治疗胸降主动脉瘤技术上可行,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有条件者,特别对不能耐受传统手术的患者应优先考虑腔内修复治疗。
王玉琦符伟国施德兵陈斌郭大乔徐欣蒋俊豪杨珏史振宇董智慧竺挺李炜淼
关键词:主动脉瘤腔内修复血管外科手术
白塞病并发动脉瘤12例的外科治疗体会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总结白塞病并发动脉瘤的外科手术和腔内治疗经验。方法对1977年6月至2006年3月收治的12例白塞病患者并发21个动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腹主动脉瘤3个,升主动脉瘤1个,髂动脉瘤4个,髂动脉吻合口假性动脉瘤1个,股总动脉瘤3个,股浅动脉瘤2个,腘动脉瘤2个,椎动脉瘤1个,锁骨下动脉瘤2个。颈动脉瘤1个和肠系膜上动脉瘤1个。21个动脉瘤中,行外科手术14个,包括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12个,动脉瘤切除、病变动脉结扎术2个;行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修复术6个;1个升主动脉瘤因患者全身情况差,行保守治疗。结果围手术期死亡患者2例,其中1例行外科手术,1例行腔内修复术。术后吻合口假性动脉瘤1例(1个),其他部位新动脉瘤形成7个,下肢血管移植物闭塞2例,但患肢无明显缺血坏死。6例患者随访3-293个月,随访中位时间28个月,1例死于肺癌。结论白塞病动脉瘤一旦发生,需积极处理。术前、术后积极免疫抑制治疗可降低外科手术和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症发生。因术后有吻合口和其他部位假性动脉瘤复发及血管移植物闭塞可能,需长期随访、及时处理。
施德兵符伟国郭大乔陈斌史振宇王玉琦纪元
关键词:血管外科手术白塞病腔内修复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